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尤其是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而邓小平市场经济战略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理论。在实现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今天 ,认真学习研究这一战略理论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力图从探索这一战略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的角度研究这一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3.
构造新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国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决定》遵循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欧阳锦一、市场经济概念的界定我国通过自身十五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根据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谈话的精神,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显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性思考贺祥林,李伟民一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邓小平在著名的市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变革,已经走过近60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回首经济体制的历史变迁,总结其间的经验教训,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系统反思西方转型经济学和全面梳理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起点和条件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虽然是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系统反思与检视,但是这种反思与检视并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一种颠覆式的抛弃,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承继了传统社会主义体制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并加以适当的修正与创新,不能割裂式地理解这两个历史阶段。中国经济体制变迁具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和传统智慧,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是中国40年改革最为宝贵的经验。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既要反省渐进式变迁的消极层面,也要防止过度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正式把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而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提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和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再认识。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  相似文献   

9.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决定》的几点体会宋振先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一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令世人瞩目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今后五年,是我国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的经济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要顺利完成这一转换,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及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被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载入宪法。最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这一目标提出了更加具体、系统、明确的要求,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企业改制的理论思路易呈学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指示精神,作出决定: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学理论新探姜月忠过渡政治经济学理论新探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这一过渡理论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即二元结构模式转换;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导向职能石玉平政府经济职能从属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并为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经济体制服务,因此经济体制规定政府经济职能的基本内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应该具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加快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步伐白祯祥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双轨制”并行,残缺不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在经济生活中起作用。要彻底完成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的过渡,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和基本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转轨体制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渐进式”转轨之路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体制将会是计划经济成份与市场经济成份共存的混合体制 ,也可称之为转轨体制。转轨体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以一种稳步推进的方式顺利实现体制的转轨。政府须从培育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完善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转轨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 ,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实现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主要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建立、蓬勃发展到日臻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主要历程包括三方面: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本身的重大创新,还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伟大实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8.
抚州地区深化林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李求明一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深化林业改革必须和国家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相适应,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林业的特点和行业实际,紧紧地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来进行,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张红霞 《前沿》2005,(7):105-107
腐败是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大量腐败现象滋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完备。因此,要遏制腐败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以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经济体制的创新。这是一个观念创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的综合性的创新过程。中国经济体制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打破了经济体制理论认识上的形而上学;驳斥和推翻了经济体制理论研究中的错误观点;澄清了一些基本经济概念和理论,拓展了理论研究的范围;构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经济体制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