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是其发迹的起点,但背后的原因却鲜为人知。孙中山是不得已"改变主意"让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能够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其实是因为有斯大林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1924年蒋介石离职黄埔军校,是蒋介石一生中数次运用的“以退为进”策略中的一次成功范例.蒋介石从黄埔军校的离职举动,包含多方面原因,既有对黄埔军校校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对军校筹办之初各种困难采取消极回避态度,还有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表示不满和个人政治野心没有得到满足的因素.无论何种缘由,蒋的这次离职之后的复职,无疑成为他谋求更多更大政治权力的重要转折点.其后,蒋介石利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积累了雄厚的政治、军事实力以及众多的人脉资源,为其步入更高的政治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蒋介石当年在政坛起家的重要依托是黄埔军校,校长的位子是他的命根子,绝不轻易放手。但在北伐时期,蒋介石率军北上,黄埔军校校长的位子却交给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方鼎英。方鼎英虽然比蒋介石小1岁,但蒋介石却把他当老师一样敬重。在任命方鼎英为黄埔军校代理校长时,蒋对全校师生说:"方先生不单是你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你们要像尊敬我一样,尊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为人阴暗、城府极深,向来不苟言笑,但每当对人谈起他打天下的大本营——黄埔军校,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立时情绪高涨,口若悬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蒋介石一共培训了23期黄埔学员,其中一期和四期的毕业学员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吕梦熊,贺衷寒,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苏俄在华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同蒋介石的关系比较复杂,此种关系经历了一个由融洽、破裂到对立的发展过程。中山舰事件之前,鲍罗廷把蒋介石看成“好朋友”。直到中山舰事件前夕,鲍罗廷在北京向苏俄观察团团长布勃诺夫提供的报告里,仍把蒋介石的第一军排在“可靠的”序列之中。中山舰事件后,鲍罗廷觉得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大有今非昔比之感。此后,鲍罗廷一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与鲍罗廷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探究鲍罗廷对蒋介石"情有独钟"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加以阐述,分别是:鲍罗廷眼中的蒋介石、鲍罗廷与蒋介石相互借重以及鲍罗廷"钟情"蒋介石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7.
列平 《党史文汇》2003,(2):29-31
第二章宣侠父对抗蒋介石廖仲恺劝解无效果蒋介石虽然闹了一场辞职出走风波,但最终还是回来了。孙中山也没与他计较这些,见了面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地跟他握手,请他坐下,然后大笔一挥,满足了蒋介石的要求,正式任命他为黄埔军官学校校长,同时兼任粤军参谋长。这起风波,到底还是蒋介石赢了。经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黄埔军校此次招生从1200余人中经过严格挑选,正取学员350名,备取学员120名,加之军部所属的讲武堂150名学员归并到黄埔军校,这样,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共计600余人。其中共产党员占学员总数的8%左右…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5,(7)
鲍罗廷自被委任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后,承担起协助创办军官学校之重责。从1923至1926年离开黄埔军校的三年间,鲍罗廷为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总的来说,鲍罗廷积极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创办,大力推动黄埔军校的改革,并通过演讲的方式加快黄埔军校革命化进程,其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发展的功绩是不容小觑的。  相似文献   

9.
孔德生 《党史文汇》2004,(11):27-29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是共产党的著名军事将领,一个是国民党的党魁,本无甚干系。但前者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后者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二者有着无法否定的师生关系。从1927年起(除却中间的一次狱中相会),二人再没有谋面,有的只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和政治上的根本敌对。因此,二人之间的交往,便仅集中于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东征等几个特定时期。黄埔师生1924年4月间,蒋介石已被内定为黄埔军校校长。此时,陈赓也早已来到广州投考军校,并通过了笔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接下来口试,蒋介石亲自到场。第二个上场的陈赓响亮地喊了一声“报告”后,便镇定…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4-34
正1924年,林彪投考第四期黄埔军校。也许是身体不好造成了林彪性格的内向和淡漠,他对校内剑拔弩张的左右斗争并不积极。聂荣臻当时在黄埔担任政治部秘书,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识林彪最早是在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他当时是第四期学生,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如此平淡无奇的中等生,校长蒋介石自然不会关心,甚至可能对林彪这个名字根本没印象。蒋介石注意到林彪已经是1933  相似文献   

11.
熊坤静  胡艳 《党史文苑》2011,(19):33-37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形容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就像在公园里乘坐滑车一样,时起时落"。可以这样说,在周恩来与蒋介石的长期交往中,他们既是齐心协力的朋友,又是唇枪舌剑的政敌。共事在黄埔军校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后,作为校长的蒋介石,为  相似文献   

12.
洪水(1906~195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一位被授衔的外籍将军。他原名武元博,又名武鸿秀,越南河内人,在赴法留学期间和胡志明是同学。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聘请苏联专家鲍罗廷当顾问,而胡志明正是鲍罗廷的秘书。胡志明在熟识孙中山后,向他求情道:“孙先生,借您黄埔之宝炉,为我越南锻造几粒火种吧!”这样,洪水等20多名越南青年成了黄埔军校的第四批学员。广州起义后,胡志明让洪水  相似文献   

13.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是共产党的著名军事将领,一个是国民党的党魁;但前者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后者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二者曾有着师生之谊。但从1927年起(除却中间的一次狱中相会),两人再没有谋面,有的只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和政治上的根本敌对。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心目中,蒋介石一直都是一副独夫和民贼的模样。但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内,作为孙中山学生、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扮演的却完全是一种"革命家"的角色,因此当时颇受革命将士的拥戴和尊重。  相似文献   

15.
黄黎 《党史博采》2003,(10):29-33
一 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的地位明显上升,这时他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等军政要职于一身,与在广东的一些国民党领袖相比,在军事上,蒋介  相似文献   

16.
叶剑英的一生中,主要从事军事工作和党政领导工作,素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为人们所熟悉,然而,他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宝贵的教育思想。在大革命时期,他曾经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出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32年秋,他与刘伯承对调后接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7.
朱世海  邹国平 《世纪桥》2001,(1):44-45,64
邓演达(字择生)与蒋介石曾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在黄埔军校里,他们一个是校长,一个是教育长,在北伐战场上,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邓演达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在创建军校和处置商团事变过程中,屡受鲍罗廷臂助;鲍罗廷在改组广州国民政府和压制西山会议派方面,亦得到了蒋介石的积极配合。"中山舰事件"使广州的权力格局发生改变,两人在善后处置中继续合作,并就整理党务与北伐问题进行磋商。其后,围绕"迁都之争",以两人为代表的汉赣分歧渐增,双方最终走向决裂。从本质上而言,蒋介石和鲍罗廷的合分历程,受到党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蒋介石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和破裂的关键人物之一。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历任镇压商团、平定刘杨和两次东征的总指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执委常委,二中全会后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相继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等要职。这就是说,在整个大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的心目中,蒋介石一直都是一副独夫和民贼的模样。但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孙中山的学生、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扮演的却完全是一个“革命家”的角色,因此当时颇受革命将士的拥戴和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