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中越两党两国于1991年恢复了正常化交往。尽管两党关系难以恢复到20世纪50、60年代的"蜜月"期,但也不至于坏到20世纪70、80年代兵戎相见的程度,现在两党的关系虽然不能用最佳状态形容,但却是正常和相对稳定的。中越两党意识形态上的相似性不能遮蔽两党在治党理政路径选择与理论上的差异性和两国关系的不对称性,需警惕二者对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中越两党两国存在矛盾与冲突,但合作共赢是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长期担任共和国总理。他先后对苏联进行了十二次正式访问和非正式工作访问,开展国务活动和党际交流。可以说,周恩来既是中苏友好关系的亲历者,也是两党两国关系破裂的见证人。1950年1月至2月:商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离开北京赴莫斯科,去商谈签订中苏新条约事宜。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3.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今年9月17日对朝鲜进行正式访问,与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会谈,这是50多年来日本首相的首次访朝,也是两国首脑的首次会谈,战后一直处于紧张僵持状态的日朝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朝日关系是东北亚地区冷战格局的残留现象之一。冷战期间,日本追随美国对朝鲜采取“遏制”政策,朝日关系处于“对峙”状态。冷战结束后,朝日双方为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是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由于分歧巨大、互不让步,两国关系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影响双方关系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清算日本对朝…  相似文献   

4.
陈来元 《党史博览》2007,(3):42-42,46
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日.此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称"中联部")发出通知,中国驻外使领馆是否举行庆祝活动由各馆视情况自行决定.我考虑,中国共产党与执政的纳米比亚人组党有正式、友好的党际关系,故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招待会,邀请纳米比亚人组党高级官员出席,以进一步加强两党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两国新型伙伴关系和全天候朋友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董洁 《党的建设》2012,(1):61-62
培训外国实习生,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彼此间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自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后期,朝鲜政府向中国派遣了1万名实习生,在中国各地方厂矿企业学习与生活。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接待朝鲜实习生是一项“只准做好、不准做坏”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6.
自从韩国总统李明博去年2月上任后,朝韩关系开始冷淡并逐步恶化。到去年末今年初,双方对抗不断升级。朝鲜从去年12月1日起采取了5项有关朝韩关系的措施,包括驱逐朝鲜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区的部分韩方人士和车辆、中断开城旅游、禁止朝韩铁路通行等。今年1月17日,朝鲜军方宣布与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30日,朝鲜又宣布废除朝韩间停止政治、军  相似文献   

7.
柯西金借吊唁胡志明逝世之机秘密飞赴北京 新中国诞生后,中苏两国作为睦邻友邦,中苏两党作为兄弟党,一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但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党之间在原则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突出。到了60年代,随着两党两国关系的步步恶化,边界问题变得敏感起来。  相似文献   

8.
对外党际交流是中国共产党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党际交流方面展现出新的特点:秉承合作共赢理念,深化党际交流内涵;丰富政党高层交流内容,增进党际间理解与信任,推动政党与国家层面关系的发展;拓展多边平台,实现区域与跨区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中国共产党不断加深对外党际交流,打造新形象,推动中国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及外交工作的新目标、新时期中共与国外各类政党交往的迫切需要和新的时代条件下建立新型党际关系模式的要求三个方面论述了该原则形成的客观依据。在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国家间政党关系的新局面,展现了自主、平等、友谊与和平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民主有序、团结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未来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发展主要趋向于完善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实现与中国选举民主的结合以及服务共产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共建党90年来,在对美政党的交往上,先是与美共携手,后因中苏论战,弃美共连美革共、美共(马列)等极"左"派别,又在"文革"结束后终结与美国各个极"左"派别的关系再与美共复交,如今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建立高层对话机制。90多年来中共对美政党交往的变迁启示我们:中共要坚持不成为"国际共运中心"、不当社会主义国家的"头";中美党际交往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循"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原则的铁律;中美党际交往要摒弃用意识形态来界定交往对象,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处于政党政治时代,党际交往越来越成为国际交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党际关系,或党际关系不正常,国家之间的关系就不正常、不完整.党际关系的发展,对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柳森 《党史文苑》2012,(8):30-32
王稼祥作为新中国党际外交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党际交往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党际关系思想,其中包括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平等和团结;独立自主是发展党际关系的立足点;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注重自身发展的党际关系原则;党际交往要为国家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等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思想,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进入1960年,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裂痕已经严重扩大,并日益趋向破裂的边缘。但是,双方在当年11月举行的莫斯科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却取得了令人颇感意外的比较圆满的结果,一个非常具体和直接的体现就是——1961年2月两国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1周年的纪念活动搞得非常隆重。双方于准备工作、举办规模、宣传报道以及文章讲话等各个方面,都在努力地向对方展现出友好姿态。高度紧张的中苏关系在1960年底一度得到"缓和"的事实,也微妙地体现在双方举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7,(7)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事实上的执政地位没有得到凸显,随着党的施政纲领逐步推进,以各民主党派为主要成员的政协会议所具有的政治影响力在下降,各民主党派在党的政权架构中的作用有所减弱,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党际关系出现嫌隙。八大的召开正式明确了党的执政地位,并确立起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党际民主方针,为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客观上也为各民主党派帮助党进行执政党建设创造了可能。随后在党的整风过程中,党际民主方针得到了落实,但在后期整风运动转向了反右派斗争,党际民主交流中断,党际民主方针的实施也告失败。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的形势,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深刻的变化。为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了与其它各种政党建立党际关系、发展党际合作的力度,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的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种党际关系大格局的发展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21世纪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成都会谈:中越相逢一笑泯恩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维 《湘潮》2012,(3):40-44
回顾中越关系,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党两国关系一直是十分友好和亲密的。在越南长期的抗法战争和抗美救国斗争中,以及在全面的经济恢复和建设过程中,中国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援助。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后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重大变化重新调整了党际交往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发展新型党际关系四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 ,党的对外交往取得了巨大成就 ,具体表现在 :主张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扩大了党际交往 ;正确区分了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 ;政党交往的目的转移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上来。世纪之初 ,回顾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思想 ,对于进一步开拓政党外交新局面 ,为国家经济建设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朝关系史很有必要通过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与朝鲜革命的联系,来探讨两国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而且有利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朝鲜民族史、国际关系史。 1905年11月17日,日本炮制了“乙(?)保护条约”,把朝鲜看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只因朝鲜人民的强烈反对,才在保护的幌子下留有“独立”国家的空壳。1910年8月27日,《日韩合并条约》正式签  相似文献   

20.
是"争夺领导权"还是争取平等——论中苏论争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苏同盟关系中,由于中国争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而导致双方关系的紧张与对立。对此,作者认为,中国没有争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而不平等的党际与国家关系才是中苏同盟关系恶化的实质所在。本文通过对大量史实的梳理,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