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36年“西安事变”后,一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 国策的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二位抗日爱国将领扣押起来.南京政府闻讯,惊骇. 军界何应钦立即动员讨伐;宋美龄等人则在绝望中期待着蒋介石的顾问端纳能够最先了解西安事变的真相.端纳曾任过张学良的顾问,对张甚为了解,相信张绝不会杀害蒋介石,遂先后以个人名义和宋美龄发电西安.后一封电报并告张:端纳将亲飞西安面晤.在南京方面,“戏中有戏”的状态下,端纳持宋美龄亲笔信秘密飞离洛阳.在洛,端纳收到来美龄电话,说张学良已回电报,同意你赴西安;并嘱告,一定救出蒋委员长.在西安,张学良派管家爱尔德前往机场迎接端纳,在返回途中,爱尔德向端纳简述了西安事变经过;端纳也把南京的谣传告诉了爱尔德.待见张学良时,张告:“事情一发生,我就给你发了电报.”当得知南京扣了电报,端纳不知时,张愤怒之极.  相似文献   

2.
宋美龄回忆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端纳奠了基,宋子文筑起墙,而我盖上了顶。”这番话就事变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来说,是言过其实;但就国民党当权派中亲英美一方在事变和平解决中所起的作用来说,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概括。当时宋美龄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诺"决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4.
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以后,有个很惹人注目的外国人往来奔走其间,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独特的努力,被蒋介石看成是他的一颗救星,称之为“圣诞老人”。这个外国人就是瑞纳。端纳(1875一1946),全名威廉·亨利·端纳,原是澳大利亚新闻记者,很早就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怀有浓厚的兴趣。19OZ年,他以悉尼《每日电讯报》通讯员身份前来远东.后任香港《德臣报)}记者,开始向西方大量报道中国的情况。初到香港,瑞纳便访问广州,求见了清政府两广总督岑春植,并博得了岑春渲的好感,被岑聘为私人顾问。此时端纳一面从事…  相似文献   

5.
1936年“西案事变”后不久,蒋介石返回南京,即令胡宗南部大军开进西北,接替张学良,杨虎城部,封锁陕甘宁边区。1943年6月,周恩来与邓颖超,林彪率百余人乘汽车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接到毛泽东电报:胡宗南部队有进攻边区迹象,嘱周恩来在西安与胡交涉。7月9日,周一行至西安。胡宗南指示部下以师礼相待,并规定:对周恩来一律称周先生,对邓颖超一律称周夫人;拒绝邀请林彪。席间,拟将周恩来灌醉。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怀着真城的愿望,在山安事变基本得到和平解决的情况下,匆忙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但是,蒋介石一回到京城,立即违背他在西安承许的有关诺言,推行对陕甘方面的所谓“善后处理”方案。他先是扣留、软禁张学良于浙江溪口,继而洲动5个集团军(近40个师)的中央军,分别向渭南、商洛、三原、甘肃宁夏4个方向推进,对西安形成四面夹击之势,企图一举搞垮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消大西北地区的抗日力量、顿时,西安地区形势危急,内战马云密布,一触即发。1937年1月5日,西安方面获悉张学良被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归队无望…  相似文献   

7.
1988年1月23日,蒋经国突然大量吐血,引发心脏功能衰竭病逝,终年79岁。宋美龄得知后,立即赶到蒋经国的大直官邸。蒋经国亲家俞国华说:希望夫人有个指示。宋美龄便说: “办这种事秦孝仪有经验,让他多用点心。” 宋美龄在大直官邸仅停留20分钟,却决定了两件大事:一是治丧以及权力承转的“灵前会议”,由她委派的大直官邸大管家秦孝仪来主持。正是在秦孝仪主持  相似文献   

8.
文进 《世纪风采》2006,(12):19-19
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学良、杨虎城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双方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多项协议。  相似文献   

9.
1938年4月5日为农历清明节,国民政府指派西安行营主任兼陕西省主席蒋鼎文主祭黄帝陵,中共方面派张国焘以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身份参加,祭奠完毕,张国焘竟拒绝返回延安,随蒋鼎文登车驰赴西安,蒋即电蒋介石请示,经复电欢迎张至武汉(当时南京弃守,政治中心移武汉),张国焘在蒋鼎文陪同下于翌日乘机离开西安,张国焘下榻汉口法租界万国旅社,迫不及待发表了《敬告国人书》,通过媒体公开声明脱离共产党。同月,中共中央对张叛  相似文献   

10.
宋子文保存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的1万多件资料,是宋家最后的秘密。宋美龄去世之后,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这批材料。这批档案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宋子文亲历西安事变时记下的日记。  相似文献   

11.
沪上英杰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早年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坚定地执行、捍卫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王大政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她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为世人爱戴和敬仰。宋庆龄的亲属可以说是“满门望族”。她的姐姐宋霭龄是曾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夫人;她的大弟来于文也担任过行政院院长的高官;她的妹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宋庆龄曾告诫她的二弟宋子良说:“是宋家为中国而存,而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从人情上来说,他们是同胞手足,尤其是宋美龄,宋庆龄和她长期生活…  相似文献   

12.
1928年底,澳大利亚人威廉·亨利·端纳进入东北,成为刚刚领导东北归入南京政府的张学良的政治顾问。 少帅的政治顾问 初入东北,在和张学良几次谈话后,端纳就认定张学良是块“领袖”的料,决心全力辅佐他。  相似文献   

13.
宋子文保存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的1万多件资料,是宋家最后的秘密。宋美龄去世之后,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这批材料。这批档案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宋子文亲历西安事变时记下的日记。  相似文献   

14.
三朵奇葩,在近代中国的风风雨雨中怒放。 牡丹富贵,应该是嫁给了孔祥熙的大姐宋霭龄。 梅花傲雪,应该是人称“国母”的二姊宋庆龄。 人面桃花,就是伴着蒋介石的小妹宋美龄。 春夏秋冬,三朵鲜花,各领风骚。 姐妹情深,三朵鲜花,也会同时绽放。 政治的阴影,使三姐妹平生聚少离多。抗战时期,为了民族的利益,她们曾通力合作,共赴国难;国共分野,从此姐妹天各一方;阴阳界定,人力难挽。 聚散无时平生憾!  相似文献   

15.
延安谋面1937年11月7日,革命圣地延安虽是秋末冬初,但天气并不太冷。这天下午5时左右,毛泽东、张闻天、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一行,一起走进凤凰村李家窑一座坐西北向东南的院落———毛泽东的家。毛泽东今晚要摆家宴为项英接风,为叶挺饯行。叶、项都是应中共中央的邀请来延安的。叶挺当时在南京,得知邀请后,立即转道武汉,乘飞机去西安,再乘汽车于10月下旬来到延安。项英接到通知时在赣南游击区,几经辗转来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乘火车去西安,再转汽车来延安,因此,比叶挺晚到延安一个多星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的组建和华中抗日根…  相似文献   

16.
司久岳 《廉政瞭望》2004,(12):53-54
宋子文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的1万多件资料,是宋家最后的秘密。宋美龄去世之后,胡佛研究所终于在近日公布了这批材料。这批档案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宋子文亲历西安事变时记下的日记。  相似文献   

17.
1940年2月,宋美龄自重庆飞抵香港,住在沙逊路宋霭龄寓所。宋美龄来港后,便邀请住在香港九龙嘉运边道的宋庆龄到沙逊路同住。3月8日,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共同出席了香港纪念“三八”妇女节的茶话会,这是1927年宋庆龄与宋美龄、宋霭龄政治上决裂以后的第一次聚会,因而引起了世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兵谏扣蒋,南京大乱,西安城风雨欲来1936年12月12日清晨5点多钟,从南京飞来西安指挥东北军、西北军进行第六次"围剿"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发生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和社会舆论的急切关注。中共中央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出发,为避免内战,争取全国统一抗战局面的形成,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20.
1938年7月,在刚刚成立的国民参政会上,参政员傅斯年、梁实秋等拟提出一个弹劾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的提案.当时,中共参政员王明、周恩来、博古等立即开会研究,认为这是一个“阴谋”,即发难者旨在“拥护汪精卫上台,便于实现汪与日本的妥协”.此事“后经中共方面指出利害,对方打消了这个动议”,否则参政会伊始,就会有一场莫名其妙的风波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