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成夫乐 《共产党人》2006,(12):28-30
1929年农历4月12,我出生在山西省阳城县西交乡的一户普通农民家里。母亲在我3岁时就去世了,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 12岁那年,父亲把我送入小学上学,学校离家很远,所以我一直住在学校里。15岁那年我考入晋豫中学,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加之路途遥远,父亲每月都要徒步翻山越岭给我送口粮。为了不想让父亲太辛苦,也为给家里减轻负担,我辍学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王达夫,乳名王丙娃,1918年2月出生在四川渠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全家人就靠我爷爷给地主打工来维持一家人半饥半饱的生活。家里穷得连草鞋都买不起,父亲经常打赤脚板。家里只有一床破被子,晚上睡觉时人多不够盖,父亲只得去柴草棚,把草扒开一个洞,钻进去睡觉。父亲4岁时,爷爷得了重病无钱医治,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人世。家里没钱买棺材。只好找了一领破席下葬。  相似文献   

3.
去年,湖南农村青年陈强没有考上大学,便来到北京,在父亲经营的复印店帮忙。"我们家从我爸爸开始就不怎么种地了,我在老家的时候一直在读书,没下过田。家里的田荒了很久,前两年租给别人种了。"陈强说。故土难回像陈强这样,"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被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提法,在2010年中央一号  相似文献   

4.
马拉 《红岩春秋》2014,(5):41-45
正李德益大儿子李方荣,正在家里书房的桌上,用父亲传给他的那种漂亮字体,给朋友写一幅"老来不生气"之类的书帖。李方荣今年65岁,父亲当年因病逝世时,正是他这个岁数。他说:"1986年我碰到苏葆桢,他说他认识我父亲;老书法家徐文彬,是我父亲的老朋友。在重庆,认识和晓得我父亲李德益的人,实  相似文献   

5.
2011年4月28日上午,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小吴地中洋自然村村民陈亨尧拿出了自己的传家宝——父亲陈海照的一张遗照和当年红军将领方方送给陈海照的一副绑腿。他告诉前来采风的记者:"我的父亲名字叫陈海照,9岁到11岁时经常给红军送信,被国民党抓去两次没有牺牲。当时的红军将领张鼎丞、方方等经常来到我的家里,和我父亲同吃同住。这副绑腿是红军留给父亲的作纪念。红军留给我父亲的还有一件棉袄。"  相似文献   

6.
正入党抗日1921年2月23日,我出生在北京市延庆县北张庄村,原名叫周德先。我家人口多,本来生活还能勉强过得下去,但遭遇荒年,爷爷、伯父和奶奶相继去世。九岁那年,长年闹病的母亲又离开了我,从此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父亲常年出去跑买卖,家里也就只剩我一人。后来父亲两次被冤枉入狱,为救父亲家里花了多少我也算不出来,只知道家里仅有的六亩好地卖了,还借了高利贷。从此,我家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5岁时母亲去世,不久父亲又被抓去当劳工,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我只能靠亲友的抚养勉强度日.  相似文献   

8.
塞满的冰箱     
夏雪飞 《党课》2013,(24):82-83
她在外地上大学的第二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一些外债。父亲的单位借口他失去了劳动能力,将父亲辞退了。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正>为吃口饱饭去参军1921年,我出生在河北宁晋县北河庄镇上一个村庄,一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三岁时母亲也因病永远离开了我,跟着爷爷两年后,爷爷也不在人世了,从此,我成了孤儿。为了生存,宗族决定让我寄人篱下,由家境稍微好点的一位伯父收养我,我家里的二亩地则被另一位叔叔耕种。叔叔家贫困潦倒,加上收成不  相似文献   

10.
姚强 《广东党史》2003,(1):39-42
我的父亲姚继鸣是老北京人,也是一位老革命者,1901年(清光绪26年),出生在北京城南姚家坟村。我的曾祖父曾在朝廷做过官,到我爷爷时家业衰败。但还拿着朝廷的俸禄,每月三两银子,每年四石大米。还有十几亩地,十几间房子,生活还能过得去。父亲十几岁时,也就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钱粮随之取消。打那时起,便靠典当土地为生。到父亲十四、五岁时,家里便一无所有。自幼过着坎坷生活的父亲,总有一股追求新鲜事物的激情。国民政府成立后,明令废除女人缠足,男人剪掉辫子。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率先把…  相似文献   

11.
正我60岁了。在人的一生中,60岁,算个大日子。每到生日这天,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回首往事。梅子垭就是这么一个不能不回望、更不得不回望的地方。今年又回梅子垭2013年8月18日,我又回到了梅子垭,回到了马家寨,回到了我下乡时的住家户马应江的家。那遍地燃放、震耳欲聋的鞭炮让我下不了车;那热乎烫手的洋芋,吃在嘴里,心里涌起了阵阵热潮;那熟悉又有些生疏的话语,又把我拉回到那些难忘的青  相似文献   

12.
假如有来生     
瘫痪17年的母亲去世了。尽管她只有57岁,尽管她对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的依恋和牵挂,但离去时脸上却弥漫着安详的微笑。只有我能理解那永恒的微笑,我知道那是留给父亲的。母亲叫徐秀芸,是山东省莱阳市邮电局的一名干部,父亲叫车炳文,是市气象局的技术负责人。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夫妇中的一对,过着普通的生活。父亲虽然工作繁忙,但闲暇时喜欢花鸟虫鱼,在家里的院子内种上四季花木。母亲下班归来,总爱和父亲一同摆弄这些花木,我和哥哥便在小院中疯跑或是捉一些蚂蚱、蛐蛐之类的昆虫喂鸡。家里不是很富有,但其乐融融。可惜,好景不长。  相似文献   

13.
徐特立 《新湘评论》2012,(15):62-62
远在民国前三十五年,也就是光绪丙子年的冬天,我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农民家里。四岁的时候母亲死了,姐姐出嫁,哥哥十岁就随着父亲下田,只我和一个两岁的妹妹在家。……  相似文献   

14.
我这次参加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心里特别高兴。我们的阶级队伍组织起来了。解放前,不用说到北京来开会,受气都受不清。我娘家是贫农,家里穷的什么都没有,我直到十五岁才穿上一条裤子。我十一岁对,父亲死了,我和妈妈、奶奶到处要饭吃。我十二岁时,  相似文献   

15.
徐特立 《学习导报》2012,(15):62-62
远在民国前三十五年,也就是光绪丙子年的冬天,我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农民家里。四岁的时候母亲死了,姐姐出嫁,哥哥十岁就随着父亲下田,只我和一个两岁的妹妹在家。……  相似文献   

16.
最美的陪伴     
<正>父亲是爷爷的养子。父亲的生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家里还有两兄一姊。在那个困难的年月,父亲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我出生前一年奶奶就去世了。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亲每天都在悉心照顾日益年迈的爷爷。爷爷70岁时摔坏了股骨头,不能下床。父亲每天很早就起来给爷爷接尿、洗漱,母亲则给爷爷煮奶熬粥。爷爷大小便失禁,父亲总是耐心收拾,从来没有不悦之色。他是那样细心、小心,  相似文献   

17.
1943年,我和父亲林佩尧在绵阳做了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之后,因为身份暴露,到了成都,南方局派来的上级领导陈于彤,让我父亲去找当时的市政府秘书长刘弄潮,暂时找个工作掩护下来。刘弄潮是川北渠县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猎户家庭,比我父亲小几岁,在学校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思想很激进,曾经组织了“国民外交后援会”,带领学生到省议会请愿,反对军阀和卖国贼,要求四川教育经费独立,并从此开始了他在监狱中进进出出的传奇生涯。他因这次请愿被扣押,经学生救回,又被学校斥退,遭到当局通缉。1921年,刘弄潮和阳翰笙一起,在成都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初识刘…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甘肃临洮县人,1930年6月出生。家里靠父亲一人种地为生,为了摆脱贫穷,父亲决定供我们兄妹5人中的一人上学。12岁的我走进了村子的学校上高小,17岁离家到县城上初中,每个星期步行回家背一次粮食和柴火到学校自己做饭吃。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与账本的渊源已久。1936年9月,毛泽东在保安窑洞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还说到他父亲脾气暴躁,常常打他和两个弟弟。“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从9岁到17岁,毛泽东一直给家里记账。1910年秋毛泽东留下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诗,  相似文献   

20.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生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童年时代,他帮助家里割草、喂猪、放牛。由于家里穷,无钱供他上学,每天路过私塾,他就偷偷靠近窗口看老师教书。父亲见他这么喜欢念书,就在他9岁时,挑着全家吃杂粮省下的一担大米,又借了几块大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