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曾巧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而在1944年抗战时期,八路军于山东战场亦上演了一出鲜为人知的"空炮计",仅靠一门没了炮弹的92式步兵炮,没费一枪一弹,没损一兵一卒,就"攻"下敌人一处坚固的据点,书写了一段抗日传奇故事。虎口夺炮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鲁西采取铁壁铜围的"蚕食"政策,设立了众多炮楼。这些炮楼和日军据点,遥相呼应,如一颗颗钉  相似文献   

2.
正1938年9月起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命陆续到达山东。它的到来,加强和壮大了山东抗日武装的力量,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带来了空前活力。他们打击地方反动邪恶帮会、破坏敌人运输线、粉碎日军"扫荡",拔据点、端炮楼让日伪军  相似文献   

3.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的左权,协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并经常亲临前线运筹帷幄,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威震敌后。1942年5月,左权在反击日军"扫荡"时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他是抗战时期阵亡的八路军最高将领,虽然他的存世遗物很少,但笔者还是设法挖掘了一些有关他的抗战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是展现军威、鼓舞士气的有效形式,自古以来各武装力量都对阅兵非常重视。在鲁西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则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利用阅兵智端日伪据点的传奇故事。草桥据点:八路军东进"拦路虎"七七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推行片面抗战和单纯防御方针,加之其高级将领大多腐败无能,造成一溃千里的局面。日军长驱直入,很快侵占华北大片领土。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5.
1939年12月初,我团奉上级指示,号召以连为单位开展"活捉鬼子,迎接新年"的比赛活动。当时,我连到敌后一年多时间,消灭过不少日军,但就是没抓过活鬼子。有几次活捉了鬼子哨兵,都因鬼子拼命挣扎,惊动了守在炮楼的日军,只好就地击毙。可见,抓活鬼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哩!  相似文献   

6.
正1941年夏,八路军山东纵队在一次对日军的作战中,首次缴获了一件威力巨大、很多指战员都从未见过的奇怪武器。原来,它竟是日本最新研制的"九二式"重机枪,日军当时在整个山东战场也只有两挺。它被缴获后,日军如被摘去"心肝",为了追回它,对八路军软硬兼施,甚至开出了"还我重机枪,即停止‘扫荡’"的"优厚"条件……调兵遣将迎战来袭日军山东寿光县清水泊地区是连接胶东、清河和鲁中抗日根据地的红色走廊。1941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梁山县境内的"水泊梁山"是《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聚义之地。历史上,许多英雄好汉的故事在此上演,这儿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写满传奇。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又发生在"水泊梁山":1939年8月,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的600名"好汉",在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的指挥下,创造了一个在与敌兵力相当而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奇迹,被八路军总部和国民政府嘉誉为"模范歼灭战"。狂傲日军把"扫荡"当作"旅游嘉年华"  相似文献   

8.
1944年6月以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已完全处于守势,以前每年冬季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此时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为了扭转败局,日军挖空心思,不断派出特务,千方百计地潜入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在我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战区,由于忌惮八路军火炮的威力,日军在八路军制造炮弹的炸药上打起了  相似文献   

9.
抗战史上一次“模范歼灭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记:1939年8月,正当日寇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猖狂攻城略地、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时,我八路军一一五师却在山东鲁西粱山地区以劣势装备和与敌相等的兵力将一支装备优良的日军大队(营)予以全歼,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以同等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  相似文献   

10.
刘小云 《党史文汇》2014,(10):38-39
正2013年以来,几家媒体相继刊发了一则我们从未听父亲刘秀峰讲述过的战斗故事:1942年,日军在大规模"扫荡"的配合下,派出两支"挺进队"企图破坏八路军总部,刺杀八路军重要领导人。八路军在成功组织突围的过程中,蒙受了重大损失,副参谋长左权在此次突围中牺牲。为了给左权将军报仇,同年年底,八路军选派精兵强将组成"暗杀队",如神兵天降,只用匕首就全歼了对方。而在这次成功暗杀日军精锐部队的战斗中,我的父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1937年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进驻辽县(今左权县),建立抗日武装政权,坚决抵御日军进犯,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功绩,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传世佳话,至今为当地人民称颂。下面就是长辈曾讲述过的八路军的故事。军民一家亲据母亲讲,抗战初始,八路军还没到辽县时,把持旧政权的坏人宣传说:"八路军是杀人不眨眼的红胡子,邪眉竖眼很厉害,专门共产共妻。"搞得人心惶惶。1938年春,八路军真的来了,村上的人逃难般地藏了起来。八路军进村  相似文献   

12.
<正>三、"百团大战"与五一大"扫荡""百团大战"沉重打击华北日军八路军走出太行山,在华北平原、山东建立根据地,扩充队伍,力量日趋壮大,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主力军。这是日本侵略者不能容忍的。1939年秋,多田骏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他意识到日军"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华北将成为中共的天下"。他制定了"囚笼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华北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正1942年4月发生在山西榆社县境内的白庄伏击战,是抗日战争困难时期党领导决死纵队伏击日军的经典战役之一。这次战斗以很小代价取得了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挫败敌人分割、"蚕食"根据地企图的最佳战果,受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首长的通报表扬。此役鼓舞了抗日军民,巩固了抗日根据地。1942年春,日军对太行、太岳根据地开始所谓的"驻晋日军总进攻",  相似文献   

14.
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波澜壮阔的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传奇之战,1939年10月25日发生在山东省临朐县五井镇的那场激战,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日伪军400多人偷袭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的两个连,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100多名伪军被击毙,余部吓得狼狈逃窜,参加偷袭的40余名日军除一人被俘外全部丢了命,更奇的是,战后日军还专门给八路军留下感谢信……日伪偷袭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民在波澜壮阔的14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传奇之战,1939年10月25日发生在山东省临朐县五井镇的那场激战,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日、伪军400多人偷袭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的两个连,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100多名伪军被击毙,余部吓得狼狈逃窜,参加偷袭的40余名日军除一人被俘外全部丢了命,更奇的是,日军战后还专门给八路军留下感谢信……日伪偷袭1939年初春,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八支队在山东临朐、沂水、博山三县交界处整编为  相似文献   

16.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及686团,在代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罗荣桓的率领下,转战到鲁西平原.首先对郓城西北的重要敌伪据点樊坝发起猛攻,一举全歼伪军800人.接着乘胜进军泰西,连克运河沿岸的几个据点.4月底,又在肥城陆房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1300余人.鲁西抗日形势迅速发展.7月间,在津浦铁路以西.运河两侧、黄河以南的鲁西三角地带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正雁宿崖、黄土岭战役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与第120师并肩战斗,在河北涞源的黄土岭地区对实施"扫荡"的日军进行的一场伏击战役。这场战役,在充分掌握敌情的基础上,八路军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出击,毙伤日军1500余人并击毙旅团长、有名将之花美誉的阿部规秀中将,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我军下一步行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1942年6月9日,冀中八路军22团两个连及地方武装一部在深泽县宋庄打了一场村落防御战,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顽强固守15个小时,歼灭了大量日伪军,最后成功突围,创造了冀中根据地反"五一大扫荡"中最典范的战例。日军对冀中发动大"扫荡"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最艰难困苦的一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1942年肃正作战计划",抽调大批兵力进一步加强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当年4月开始,陆续展开冀东"1号作战"、冀南"12号作战"、冀西肃正  相似文献   

19.
静德 《党史文汇》2006,(2):48-50
斗智斗勇,彭总巧斗冈村 百团大战使华北日军领教了八路军异常顽强的抗日决心,也看清了要想在短时间内摧毁抗日根据地,歼灭八路军主力是不可能的.1941年1月16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制定出<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改变过去急于结束战争的方针,转取长期战的战略,规定"以维持治安、肃正占领区为主,不要进行大规模进攻战",强调打击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为主,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总力战".根据新的方针,日军调整了在华兵力部署,增强了华北兵力,使华北方面军的兵力增加到11个师团又12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集团,主要对八路军作战.为实施这一方针,日本大本营将使日军在百团大战中遭到重创的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调回国内,派中国通、反共老手冈村宁茨任司令官.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3月22日是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的日子,今天再回顾其辉煌战斗生涯中的一次经典战斗——齐会战斗,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已没有力量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迅猛发展,已使华北日军举步维艰。为扭转局势,日本改变策略,对国民党军队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将主要力量放在对付人民武装上。在日军的接连进攻下,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