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25年的东征,是在国共合作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以铲除广东革命政府的敌对势力、打倒地方军阀和保卫工农运动为主旨的一场革命战争,它是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陈炯明叛乱之际,第一时间召开军事会议,并从政治、经济、工农民众宣传、后勤等方面着手,为东征贡献力量。廖仲恺作为第一次东征的重要组织者之一,为取得东征的胜利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全伟 《湘潮》2022,(12):28-30
<正>陈赓早在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追求进步,立志从戎。1916年,他抱着为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的雄心,到湘军中当兵。当他认识到在旧军队中根本不可能实现为国为民的抱负时,便毅然离开。之后,陈赓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勤于探索新思想,并与毛泽东等人创办的革命组织有了密切接触。1922年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名坚强战士。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两个月后就生平第一次走出国门前往莫斯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虽最终取得圆满成功,但期间却颇费周折,使得本就不寻常的出访变得更加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4.
孙玉凡 《世纪桥》2008,(9):3-3,13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两个月后就生平第一次走出国门前往莫斯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虽最终取得圆满成功,但期间却颇费周折,使得本就不寻常的出访变得更加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5.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2,(5):14-16,39
根据中共"三大"决议,一些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其中优秀者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而若论他当时在国民党的职务,还要高于他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从台北国民党党史馆获得几通未曾公之于世的信札,对于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时代情境和当事人的个性特色颇有帮助,兼具史料与鉴赏价值。其中,毛泽东的亲笔信札有3封,都是他担任国民党要职时写给国民党中央的短笺。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之后,毛泽东即返回湖南领导农民运动。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大会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决定与国民党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始终处于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漫漫长夜。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第一次高举起的“民权主义”旗帜唤醒了国人心中的宪政意识。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为实现心中的民主宪政之梦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而1939年9月到1940年9月,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  相似文献   

8.
王维 《广东党史》2004,(2):41-42
1945年7月下旬的一个下午,中央军委参谋长叶剑英在延安中央军委所在地王家坪,召集南下闽粤赣边干部大队正副中队长以上干部开会。叶剑英在会上作了讲话。我是干部大队第二中队副队长,参加了这次会议,听了叶剑英的讲话。  相似文献   

9.
梅叶  蔡伟峰 《党史文苑》2012,(17):34-38
叶剑英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爱国学生,他能转变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并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与孙中山的影响分不开。为此,叶剑英把孙中山尊称为自己的第一位导师。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吸引叶剑英走上革命道路天下大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首先是由孔子提出来的。《礼记.礼运》中说: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焉,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  相似文献   

10.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十五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随后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了有名的东征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改善了陕甘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的战略态势,为尔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在西北开展新的革命局面,准备了有利条件。在东征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事实上的中央最高决策人,毛泽东与当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在有关战略方向的选择和战役指挥等重大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并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力主方面军渡河东征山西;林彪坚持脱离主力部队去陕南打游击1935年I…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与共产国际的支持帮助下,决心把国民革命进行到底,以彻底铲除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中国的统一和独立。但是,当时盘踞在广东东江一带的陈炯明,依仗英帝国主义的支持,勾结吴佩孚等军阀,欲乘孙中山先生北上与冯玉祥共商大计之际进攻广州,妄图推翻革命政府。为了粉碎陈炯明这一反革命阴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进而统一全国打下基  相似文献   

12.
朱崇飞 《世纪桥》2010,(9):44-45
1954-1955年的第一次台海危机表面是海峡两岸的对抗危机,其实质则是中美两个对立国家发生的严重冲突。危机使中美双方处于"战争边缘"状态,但双方决策层并非像舆论宣传的那样的冒险好战,而是认真试探、观察对方的行动,积极收集对方的信息,并进行了必要的接触和信息沟通。经过双方的理智的决策,最终有效的控制了局势。这期间中美双方的信息沟通和解读为双方危机决策制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1986年10月22日病逝,享年89岁。在这89年当中,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世纪伟人。叶剑英跟随孙中山、拥戴毛泽东、匡助邓小平,是一位紧跟时代前进的巨人。孙中山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年轻有为”;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是长征路上,是叶剑英“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叶剑英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评价叶剑英的一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排除巨大阻力,最终推举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总是习惯地称叶剑英为“老兄”、“老帅”,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江泽民多次评价叶剑英,他说叶剑英“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声枪响,震惊寰宇,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新生的人民军队,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压迫下挺身而出,在难以想像的困难与压力下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用基石般的身躯和磐石般的毅力书写了中国漫长而艰难的抗争史。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本刊特开设专栏,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致敬。  相似文献   

15.
朱德和叶剑英同是威名震世的元帅,又都是蜚声中外的诗人,历史上二人有很深的诗情交往。现录一例以飨读者。 1947年12月,叶剑英西渡黄河,到达陕北米脂县出席中央工作会议。当时解放战争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各解放区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展开伟大的土改运动。但在土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86,(9)
华容县委党史办在县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时,发现了革命烈士黄祖轲写的东征日记。黄祖轲,华容县东山乡人,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十月率黄埔军校一支小分队参加第二次东征。他在日记中,较详细地记叙了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下。  相似文献   

17.
叶剑英元帅生前曾多次到过湖南。其中,有3次经历颇不寻常:第一次是1938年遭遇“长沙大火”,第二次是1939年创建“南岳游干班”,第三次则是1969~1970年间“流放”湖南。  相似文献   

18.
19.
<正>2015年1月19日,广东叶剑英研究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负责人薛庆超到会并讲话,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会长陈弘君,广东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华,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汉卿,革命前辈、叶帅原警卫员李德才,革命前辈、百岁老人梁集祥,广东省军区、海南军区、海军广州基地的老首长罗来胜、张榛盛等,叶帅亲属代表叶向真、严焕松和会员代表等共200多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0.
“受任于平叛之际,奉令于整军之时”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不啻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声惊雷。曾在党章上被明文规定为“接班人”的“副统帅”林彪,竟然企图谋害毛泽东,直至驾机出逃,叛党叛国,摔死在异国他乡。对于这一重大事件,全国人民,包括饱经斗争风雨的开国元勋和老一代共产党人,不能不感到震惊,不能不引起深深的思考。必须清算林彪的罪行及其影响,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心声,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