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作化 《党建》2009,(7):58-59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及时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铁桶计划"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在第5次"围剿"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并在他的德国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策划下,制订了一个彻底"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该计划准备集结150万大军、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分进合击""铁壁合围":以瑞金为目标,各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大“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一份神秘而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也促使党的临时中央作出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决策,它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了险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鲜为人知的一笔。极为险恶的军事态势1933年秋,发动“剿共”战争连遭失败的蒋介石成立南昌行营,从各地调集了100万大军和2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亲自坐镇指挥,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其中直接用于中央苏区的兵力…  相似文献   

6.
1934年秋,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就在蒋介石决定最后剿灭红军的危急时刻,一份神秘而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送到了瑞金,促使党的临时中央迅速作出了战略大转移的决策,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险境,走上了举世闻名  相似文献   

7.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部署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计划。会议结束的当晚,全套材料就落到了共产党人手里,并很快送到周恩来手中。中央军委马上采取反“围剿”的措施,实行战略转移,使10万红军及时脱离险境。绝密情报中的“铁桶计划” 国民党庐山军事会议,制订了一个名曰“铁桶计划”的战略方案,确定以瑞金为最终目标,150万兵力在指定时间、指定地域,从四面八方向前推进,形成半径距离瑞金150公里的包围圈。然后,各部队每天向前推进5公里。每推进5公里,后续部队拉上  相似文献   

8.
1934年9、10月间,由于王明、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大局已定,只剩下突围远走一条路了.然而,红军赶在10月中旬夺路突围,而且是惊慌失措般地逃跑,这里除了军事上处于劣势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中共决策层获得一批"绝密情报",于是决计提前突围,以免被敌人团团围住而不得脱身.  相似文献   

9.
周鸿 《党史文苑》2023,(1):33-37
<正>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中国共产党绝地求生的伟大壮举。1934年10月,8.6万余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这一重大决策是怎么作出来的?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为什么国民党军在一个月后才发现?这得益于党和红军的一系列绝密行动。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初春的一个深夜,春寒料峭,冷风瑟瑟.然而位于华东某镇解放军三野指挥部里,却灯火通明,陈毅司令员接过电译员送来的一份国民党《保卫大上海作战计划》.急切地翻阅着,脸上不禁露出惊喜的神色.这份国民党的绝密军事文件为什么会出现在解放军三野司  相似文献   

11.
1952年10月6日,毛泽东主席收到一份发自朝鲜的绝密电文,内容是美军第24师师长迪安少将有关朝鲜战争的谈话。  相似文献   

12.
长安街边上的国家大剧院,以“水上珍珠”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而解放前这里是一片平房,有一条南北向的胡同叫石碑胡同花园大院。花园大院甲9号是所大院子,有四五个篮球场大。1947年底,这所院子来了位新主人——国民党联勤总部第五补给区少将副司令赵龙韬将军。很快,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北平有效的情报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柯云  育欣 《党史纵横》2013,(4):24-25
解放战争中,蒋介石节节败退,直退到最后一关——长江天险。蒋介石认为长江这道天然防线固若金汤,共军插翅也难飞过江去,希望凭借长江天险做最后的一搏。他曾得意地对身边宠将汤恩伯说":这道防线只要守住了,共军也就只好望江兴叹了。"汤恩伯也信心百倍地回答:"请委座放心,守住天险决不成问题。"蒋介石笑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满意了。"其实他们  相似文献   

14.
长安街边上的国家大剧院,以"水上珍珠"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而解放前这里是一片平房,有一条南北向的胡同叫石碑胡同花园大院。花园大院甲9号是所大院子,有四五个篮球场大。1947年底,这所院子来了位新主人——国民党联勤总部第五补给区少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秋,由于中国共产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就在蒋介石决定最后"剿灭"红军的危急时刻,一份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送到了江西瑞金,促使党中央迅速作出了战略大转移的决策,使中央红军及时摆脱险境,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这份关乎大局的绝密情报究竟写了什么,而又是谁在危急时刻将情报送到苏区,挽救了红军?  相似文献   

16.
报纸是促成长征落脚陕北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进驻哈达铺前后读到了《大公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等多种报纸以及一些布告、传单之类的材料,初步促成了把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的决定。随后,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榜罗镇见到了更多的相关报纸,获得了更多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消息,进一步坚定了中央红军到陕北落脚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刘明钢 《党史博览》2006,(10):38-40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求生存谋解放的一部最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它以特有的魅力,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长征胜利距今已有70年。70年来,相关的图书已出版了很多。人们一般认为,关于长征最早的记录是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出版时更名为《西行漫记》)。但实际上,就在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红军指战员的同时,不少长征亲历者也曾拿起笔撰写回忆文章,这些回忆文章于1937年2月结集成书,并于1942年出版,这就是《红军长征记》——一份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蒋介石预备到洛阳去过他的50大寿。正当专车升火待发的时候,外交部派人把一个40多岁的人送上了专车,去谒见行政院长张群。他就是驻日大使馆参事王芄生。王芄生向张群递交了他在东京获得的日本军方情报:认为如蒋  相似文献   

20.
历史档案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档案在后人眼里往往会有许多模糊和疑问,使得研究者难以准确运用而影响研究的结果。红军长征中分左右两路军北上时,张国焘企图扣留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的一份电报就是其中之一。这份电报在许多重要的著述中都普遍加以引用,但正确解读者却基本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