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特立家风     
正徐特立(1877-1968),湖南长沙人。在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1927年,50岁的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在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参加了长征,在延安时从事党的教育宣传事业(1940年底至1943年初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他从教长达70余年,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  相似文献   

2.
正顿星云,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旅长、军政治委员,海军航空兵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创建黔东、湘鄂川黔苏区和反"围剿"及长征,率部参加保卫延安、解放西北等战役战斗。他忠诚于党,英勇善战,文武兼备,军事指挥和政治工作经验丰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3.
正向仲华,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革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长,红色中华报社社长,新华社业务负责人,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人民解放军第68军政治委员,军委装甲兵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率部参加平津、太原等战役,参与指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曾参与创建延安新华  相似文献   

4.
正林默涵1913年1月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28年初中毕业后,负笈求学福州、厦门,接受进步思想,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他对哲学发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辗转于报界,在上海参加"左联"。1938年到延安,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和著名哲学家艾思奇一起编辑中共中央新创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中国文化》,在创刊号上编发了毛泽东那篇著名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新民  相似文献   

5.
钟灵(1921-2007),著名书画家,字毓秀,笔名金雨、晓钟,山东济南人。抗战初期在长沙任话务员,同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入党,开始创作时事漫画,在报刊上发表。同年7月,赴延安鲁艺学习。1939年9月,调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40年返回延安,历任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美术秘书、《锄奸报》编辑、边区政府教育厅编审员等职。同时发表不少美术作品,设计了陕甘宁边区宝塔山邮票。  相似文献   

6.
寇从善,1915年10月28日出生在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的农户人家。早年就学于西宁,后相继在南京、北平两地的藏蒙学校就读;1935年在北京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1月参加了南下宣传团,深入河北农村,极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联合抗日主张,同年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投身挽救民族危机的抗日怒潮;1937年“七七”事变后,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初,经林伯渠、成仿吾介绍转入中央马列学院;同年3月,由李先念、张明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叶介甫 《党史纵横》2013,(12):27-28
黄登保,1918年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一个华侨家庭。1935年他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1937年加入抗日敌后援会,后经党组织安排回国。1938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八路军炮兵团排长、连长,延安炮兵学校队长,炮兵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军事学院炮兵系副主任,炮兵学院训练部部长,军委炮兵技术部副部长,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炮兵副司令员,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党史文汇》2011,(12):35-36
张如心于1931年到中央苏区参加红军,同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从1930年到1932年,张如心出版了四部哲学著作:《无产阶级的哲学》《辩证法学说概论》《苏俄哲学概论》《哲学概论》。从中央苏区到陕北延安,张如心多年从事宣传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担任过中央党校第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9.
1938年10月,我刚担任中共成都市委书记两个月,奉四川省工委派遣到延安,参加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大会期间,日寇第一次轰炸延安,我的耳膜被损,从此重听。大会结束后留中央组织部训练班第二期学习。1939年3月,训练班毕业,由中组部派往陇东实习基层工作。同年7月1日,奉中组部调派回四川。 下面的事就发生在这次由陕入川途中。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在地名之前冠以"红"字来称呼的地方为数不多,而被称为"小延安"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在豫西宜阳的赵保乡(现在的赵保包括东赵保和西赵保,本文中所指为东赵保)却同时拥有这两项美誉,在"红赵保"和"小延安"这两个不平凡的称呼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故事。1930年11月,赵保第一个党小组在北干沟诞生了。1932年春末,赵保党支部正式成立。同年7月,中共宜阳县委成立。抗日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1.
正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而又充满神奇的红色土地,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根据市委和市委组织部的安排,2014年6月9日至6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桂林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执政为民"第四期赴延安专题培训班学习。通过在延安的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互动交流,使我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给自己心灵带来的震撼和教育,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感悟之一: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2.
刘强 《党史纵横》2007,(12):32-37
1939年11月12日,来华参加抗战的著名医生、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抢救伤员时不幸中毒牺牲.毛泽东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此后,还有经宋庆龄介绍来延安的印尼籍德国共产党人毕道文、由斯大林派来延安的苏联人阿洛夫以及率公谊会医疗队来延安的英国人叶彼得等多名外国医务人员参加援华医疗工作.然而一直以来,这些洋大夫在延安战斗岁月里的工作生活情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3.
正1940年5月31日,新加坡华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访问重庆后,抵达延安。陈嘉庚在延安先后考察了工厂、机关、学校和市场,广泛接触老百姓,延安廉洁简朴的作风与重庆当局奢靡之风形成强烈反差(1)。返回新加坡后,陈嘉庚将在重庆和延安的所见所闻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正危拱之(1905—1973),河南信阳人。1925年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转入共产党。1929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任延安人民抗日剧社社长兼导演。1942年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1947年任内蒙古赤峰市委书记。唱着"凤阳花鼓"长征前,危拱之因抵制王明的  相似文献   

15.
小卫 《党史纵览》2009,(1):50-53
顿星云(1912--1985),湖北石首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团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营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副团长、七一四团团长,延安军政学院学员兼区队长.  相似文献   

16.
正朱云卿,原名朱云,1907年出生于广东梅州,是我军早期杰出将领。1921年随叔父到印度尼西亚打工,1924年回广州,同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参加军校进步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1925年10月,朱云卿参加讨伐反动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在战斗中机智英勇,受到周恩来的赞赏,同年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汇》2021,(7):39-40
正延安革命纪念馆有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最为生动的党史陈列。在纪念馆的展览墙上,悬挂着当年被人普遍称颂的延安的"十个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个没有"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甚至令赴延安参观的爱国华侨都感叹不已。  相似文献   

18.
李琦是当代著名画家,1928年9月出生于北京,1937年随父母奔赴延安,1950年参加筹办中央美术学院并在该院执教,曾任中国画系负责人。李琦以领袖肖像画见长,被誉为"新中国领袖肖像画家第一人"。他,用画笔为人民功臣树碑立传"延安是革命的摇篮,是我的母校。培养了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教会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从小喝延河水、吃陕北小米长大的李琦和别人交流时经常说的一段话。李琦当年不到9岁就跟随父母去了延安。  相似文献   

19.
正蔡申熙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是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中先后任营长、团长。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1930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同年10月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担任军长,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任红4军第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1932年7月任红25军军长,同年10月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不满27岁。徐向前元帅高度评价他:"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他的牺牲,是红四方面军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居成  吕江 《党史博览》2012,(12):44-46
1939年9月15日,刘少奇奉中共中央之命由延安出发,奔赴战斗在大江南北的新四军各部队驻地。他在华中工作了2年4个月之后,又奉命从苏北返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从延安来时,因为当时日军的进攻重点尚未完全转到敌后战场,火车、汽车基本畅通,仅十几天时间,刘少奇一行就到达了河南省确山县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竹沟留守处。而返回延安,可就不那么顺利了。从华中去延安的路上,刘少奇一行要通过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设置的103道封锁线,要越过冰雪覆盖的晋西北山区,要在跋山涉水中度过一年的春夏秋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