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北京市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富余劳动力。据统计,北京市约有20~30万富余劳动力急需向非农产业转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一项不容回避且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杨蕾 《世纪桥》2009,(1):51-52
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住的职工拥有国家干部的身份,与单位之间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在这样的人事制度下事业单位不可能存在大量的人事争议。2000年中央提出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聘用制使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由“身份”向“契约”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才的流动,同时由于人事法规不完备、人事管理工作不规范以及聘用合同本身存在问题等诸多原因使得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并建立一套有效的争议处理机制并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体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民公社在“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的方针指导下,积极地、正确地发展以集体经营为主的副业生产,对于满足国家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对于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生产更加高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副业的发展,可以使农闲季节的劳动力得到合理地利用,能增加人民吃、穿、用等方面的生活必需品,增加出口物资。同时,还可以为集体经济本身提供一部分生产资金和生产资料(畜肥、农具等),支援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增加社员现金收入,更好地调动社员集体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政府和社会各方都越来越重视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本文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北京市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结构、转移培训现状和市政府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分析了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主要经验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介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接着便把下一个进攻目标对准以承德为省会的热河省。1933年3月4日,日军川原挺进队占领承德,并向国民党华北当局送来"觉书",详细列出了日本提出的各项要求。国民党政府方面执行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对热河省的大片国土拱手相让。7月6日,何应钦和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签订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及平津两市的大部主权。河北民众掀起  相似文献   

6.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呈现在河北面前,河北迎来了充分发挥环京津区位优势的最佳时机。"京津出门是河北,河北抬腿进京津"。环绕京津,是河北无法选择的先天条件,也是河北最独特的发展优势。京津对河北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从"环首都贫困带"的现实,到"环渤海经济圈"的构想,河北总是围绕京津,不曾停歇过自己的舞步,在某些方面虽有一些突破、一些成效,但这一优势总体上发挥得不够充分。不少河北人常  相似文献   

7.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发展经济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以刘易斯为代表的异地转移和以舒尔茨为代表的就地转移,前者主张依靠城乡之间的外部分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后者主张在农业追加劳动力以外的其它要素投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以传统农业大市阜阳为例,从农业劳动力素质、就业部门、身份特征、转移现状、农民工待遇等方面论述了发展经济学两种模式下的中国效应,进而提出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中国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目前,全省农业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总数的80%以上,却只创造了全省GDP的25%,让80%的农业劳动力分享25%的财富,无论怎么分,也无法富裕。因此,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大力推进农民非农化,即市民化。农民市民化是指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民实现身份的改变,既包括农民向市民这种形式上的转变,也包括农民意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一本质的转变。而后者的转变更为重要,如果只有身份的转变,没有意识上、生产上和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不仅不会富裕农民,而且会成为城市化的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9.
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已把强化村级就业服务功能、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转移农业劳动力30万人,使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65,(3)
春节前后,北京市农业和工业战线上不断传来好消息。郊区各公社的社员群众经过一个冬季的奋战,以平整土地、灌溉工程配套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在过去已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显著的进展。积肥造肥工作有了很大的成绩。广大社员群众现在正在积极备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回答的是生产关系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劳动力是否进入市场回答的是劳动力资源是用计划调节还是用市场调节的问题劳动力是不是商品,是区别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以雇佣劳动者的身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劳动力不是商品,劳动者以共同主人的身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而  相似文献   

12.
在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后,有些同志认为,过去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争议已经有了定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而且只能是商品。有些本来持相反意见的同志也改变了看法。但是,我认为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我们不能停留在现象层次上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劳动力商品论中存在着一系列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在此列举一二,以就教于持这一观点的同志。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有农民大规模流入城市现象。由于户籍制度迁徙自由,农民来到某个城市,一个月内到行政部门办理登录手续,即成为当地市民,找到工作后,自然改变了农民身份。从19世纪末起,日本人口流动开始活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激增。当时,农、工之间差别扩大,传统工业走向现代化。工业化的进展,第三产业的兴起,这些都吸引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初时期,流入人口的多数在非现代化部门工作,即所谓"杂业"。这个时候,进城农民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沿着历史总体观的轨道推进的最为深刻和广泛的社会革命.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将以解构现存社会结构的二重秩序为前提,亦即要以经济改革打破各类福利的身份依附,要以社会改革打破身份歧视,实现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化,要以行政改革打破身份等级,实现去除一切束缚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财富活力的桎梏,这一改革的基础性、深刻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它只能在已凝聚共识、取得“最大公约数”的领域从点到面再到体一项一项的展开,最终收敛于单一秩序社会结构下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兰 《廉政瞭望》2013,(6):34-35
自2006年向北极理事会提出申请以来,经过7年等待,中国终于由临时观察员"转正"。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将以合法身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并在海洋权益维护、科考、气候研究以及航线开发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运作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0,(1):64-66
什么是"人文精神"是国内"人文精神"研究的一个聚焦点,在此颇具争议的话题下积累着诸多观点。本文以这些百家之言为写作素材,以语义溯源、语境分析、哲学解读这三部分为版块,将国内有关"人文精神"涵义的解析作一个综述。望能深化对"人文精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上半年,一窝仔猪能赚4000多元,我养了两窝,轻轻松松赚了近万元。"5月中旬,简阳市坛罐乡南堰村九组村民钟园良的一番话,让前来调研的省上专家吃惊不小,在去年生猪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一窝仔猪还能赚四五千元,着实令人惊讶。钟园良的"轻轻松松",得益于他的另一重身份——简阳市坛罐乡南堰猪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对社员自繁自养的母猪,从配种至产崽全过程实行  相似文献   

18.
致富参谋     
《实践》2007,(7):30-31
"田把式"赚外快去年,果树挂果期间,葛有民等20多位村民每天都在同村的果树种植户地里套果袋,在北寨村,像这样专职从事农事"钟点工"服务的多达150多人。如今,邯郸县农村中遇到生产、生活中忙不过来的事,农民都会聘请农事钟点工帮忙。这些专职从事农事服务的主要是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者把式",他们发挥自身特长,为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提供有偿服务,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
张福明 《探索》2001,2(1):85-86
研究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本质问题,必须以现实的劳动力产权关系为出发点.从劳动力产权关系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工资的本质已经表现出了由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向劳动力资本价格演进的发展趋势.工资的本质转化为劳动力资本价格,能激励劳动者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速率,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找到了理想的实现形式;确立劳动力资本价格论,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现代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工资收入分配的新现象、新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玉米黃啊金光闪,高梁红啊红艳艳。谁不夸咱们庄稼好,一片丰收在眼前。”在欢乐的歌声中,幕徐徐启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片晴空万里、丰收在望的景象。河北大平原冀家庄生产大队一群男女社员,怀着喜悅心情,正在畅谈着即将来临的丰收。但是,转眼之间,雷电交加,暴雨如注。社员们在党支部书记丁震洪的带领下,立即投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洪的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