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建》2009,(8):56-57
不嫌职务低的陈毅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陈毅正在武汉。起义的第二天,他奉命从武昌乘船沿江东下,急赴南昌。可是,当他克服沿途阻挠与艰险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已于前一天撤走了。他又不顾一切艰险,日夜兼程地向南追赶,闯过了沿途军阀部队、地方民团的盘查和搜捕,终于在临川、宜黄地区赶上了起义部队。  相似文献   

2.
陈毅微服出峡抵达武汉,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共党委书记.不久,发生"七一五事变",汪蒋合流.七月初,陈毅辗转经由九江赴南昌,未及赶上八一起义部队,旋又向南,终于在临川赶上起义部队.周恩来分配他到北伐时叶挺担任过团长的"铁团"73团当指导员.在起义军失败溃散的危急关头,陈毅协助朱德整编的这支队伍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最初基础的一部分.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发动湘南起义,正式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红色军旗,朱任师长,陈任党代表.这年4月,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朱任军长,毛任党代表,陈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3.
陈毅不嫌职务低罗荣桓甘居下级之下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陈毅正在武汉.起义的第二天,他奉命从武昌乘船沿江东下,急赴南昌.可是,当他历经艰难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却于前一天撤走了.他又不顾一切困难,日夜兼程地向南追赶,闯过了沿途军阀部队、地方民团的盘查和搜捕,终于在临川、宜黄地区赶上了起义部队.  相似文献   

4.
朱德和陈毅同是威名震世的元帅,又都是蜚声中外的诗人。在戎马生涯中,用诗记载着两位元帅的生死与共,血乳交融之情。 朱德的诗如笔走风雷,气势磅礴。臧克家称赞陈毅是一个热情似沸水、诗句如洪钟的诗人 朱德和陈毅相识于1926年。那一年,他们受中共中央之命一起到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中做军事工作。一年后,一同参加南昌起义,发动湘南起义,携手率部走向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成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与毛泽东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最强大的红色队伍。两人都当过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尔后率部三下闽西,转战赣南。 1933年二三月间,毛泽东被迫离开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5.
<正>南昌起义锻炼和造就了一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有的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开国将帅。从南昌起义队伍中就走出了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7位共和国元帅。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名1958年9月5日,陈毅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时,应纪念馆工作人员邀请所亲笔题写的馆名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8,(1)
今年1月,是朱德、陈毅与湘南党组织共同发动的湘南起义60周年。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的又一次重要起义。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领部分起义军果断地作出了“直奔湘南”的决策。1928年1月初,朱德、陈毅率部进抵湘粤边界的  相似文献   

7.
正陈毅:浮夸会"万代招骂名"1959年11月1日,元帅诗人陈毅回到家乡——四川省乐至县视察。乐至县地处川北,属丘陵地区,土质不好,粮食产量一直很低。陈毅这次回乡,听说有个叫碉堡坡的地方,亩产过了千斤。他不相信,便驱车前往。到了那里之后,陈毅果然听到了关于亩产过千斤的神话般的汇报。汇报者很得意,甚至提出让元帅为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赋诗。提起作诗,陈毅的诗兴可真来了。他爽快地说:"你们的兴致倒不错,但你们得先算一道数学题。"接着他严肃地  相似文献   

8.
正威信是政治干部的魅力所在,也是政治工作的威力所在。回忆陈毅元帅在我军发展壮大的几个历史转折中的言行,会引发我们对如何树立政治工作威信的思考。坚定的理想信念1927年,陈毅在南昌起义后第三天才在抚州追上起义队伍,周恩来派他到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团指导员。周恩来说:"派你做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小!"陈毅只一句:"什么小不小!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而正是这个团指导员,后来成为  相似文献   

9.
<正>叶剑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作为军事家,在开国十大元帅中,他的经历有特别的传奇色彩。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参加这次起义的将士中,后来诞生六位共和国的元帅,他们是:朱德、贺龙、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和林彪。叶剑英虽然没有参加这次起义,但他在起义发  相似文献   

10.
正在开国元帅中,叶剑英是唯一一位不曾率兵冲杀在作战一线却建立了殊伟功勋的传奇人物。每当革命的紧要关头,他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多次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毛泽东不仅称赞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还把他比作汉代周勃,临终前予以重托,这也正应了他自少年时写下的"成则为周武三千,败则为田横五百,可常可变,可生可死"的豪迈情怀。南昌起义,他先传情报后阻追兵南昌起义时,他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  相似文献   

11.
<正>陈毅被誉为“元帅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评说他:“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将军原来是诗人。”陈毅一生创作了350余首诗词,其中许多是记录革命战争岁月的作品。陈毅是如何走上戎马倥偬的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革命军事家的呢?陈毅“生平总想当一个文学家”,早年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发表过新诗和小说。  相似文献   

12.
<正>兼之文武此全才,重向江东卷土来。我喜故乡消息好,前锋直指雨花台。这是"南社"著名创始人、闻名中外的诗人柳亚子的一首诗《寄陈毅将军》。陈毅上马杀敌,下马写诗,是一员咤叱风云、威名震世的元帅,也是一位博古通今、出类拔萃的诗人。他业余酷爱体育,写了许多关于体育及与体育有关的诗篇,在这方面同样显示出"兼之文武此全才"。从容对弈战火间陈毅在《冬夜杂咏·一闲》中抒发了这样的情怀: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  相似文献   

13.
正开国元帅聂荣臻重情重义,至情至性,被毛泽东称为"厚道人"。对于曾经共同生活和战斗过的革命战友,他始终难以忘怀,思念不已。现撷取其中几则故事,以飨读者。关心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聂荣臻先后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在广州起义的战斗中,与周文雍结下了真挚的  相似文献   

14.
陈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他精诗文,好体育,爱美食,会抽烟,曾一度被人誉为诗人、外交家。这位外交家元帅也能喝酒.史册中亦留下了众多关于陈大帅喝酒的奇闻趣事。  相似文献   

15.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不仅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而且还缔造了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聂荣臻虽然没有直接指挥南昌起义,但他在起义前临危受命,出任临时前敌军委书记,给起义部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起义的成功奠定了条件;他还不惧险情成功"拉出"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起义部队南下过程中他关爱同志,全力护送周恩来;在他到达香港后他还心忧军队,积极向中央建言献策,为南昌起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柱南天百战身 ,元帅本身是诗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元帅和豪情磅礴的诗人 ,在其戎马生涯中写下了大量壮丽的诗篇。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诗歌 ,参加中国早期的革命文艺运动 ,其后一手拿枪 ,一手握笔 ,既是伟大的战士 ,又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具有多方面的美 ,既有艰苦征战的壮歌 ,大雪压青松的豪情 ,也有花前月下的倾谈和慈亲至爱的叮咛。我们从陈毅元帅的家庭诗事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真性情。“青海设帐启幼蒙”最早把陈毅引入中国古典诗词殿堂的是他的父亲。陈毅的父亲陈昌礼在 5兄弟中读书最多 ,诗词歌赋、琴棋…  相似文献   

17.
正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贺龙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和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光辉的历史丰碑。举行桑植起义:创建湘鄂西(边)根据地南昌起义部队南撤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起义军总指挥贺龙经香港秘密到达上海,开始谋划新的革命斗争,并多次向党中央提出返回  相似文献   

18.
正八一建军节就要到了,有个单位叫我去给青年朋友讲一讲建军的历史。从哪里说起呢,于是我就模仿近年来高考的历史题目,出了个问答题:究竟是谁打响了南昌起义第一枪?共和国元帅命令状001号是颁发给谁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到贺龙元帅家去,他的女儿贺晓明指着一个镜框让我看——这是1955年我军授衔的时候,毛泽东授给每一位元帅的"命令状"。她说:你看看,我们老爸这  相似文献   

19.
孟俭红 《党史博采》2023,(2):47-51+65
<正>作为新四军的首任和第二任军长,叶挺和陈毅发生交集始于南昌起义,叶挺是起义领导者,陈毅是追随者。南昌起义后,陈毅引兵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缔造红军,共同革命;叶挺赴广州再谋起义,遭受错误处理后流浪海外十年并脱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挺成为唯一被国共双方都能接受的新四军军长,工作中却处处不顺;陈毅为新四军第1支队支队长,支持叶挺,共谋新四军向东、向北发展。皖南事变后,叶挺遭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五年多;陈毅出任新四军代军长,打开华中新局面。1946年叶挺出狱,不幸遇难;陈毅征战鲁苏,沉痛哀悼。  相似文献   

20.
潘敬国 《党史文苑》2012,(16):64-65
为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于2012年7月3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缅怀先辈殊勋,发扬优良传统——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学术座谈会。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陈毅等领导和参加南昌起义的老一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