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7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铁路交通事故的内涵作出明确界定,并对其归责原则和赔偿限额作出明确规定。而对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非铁路交通事故原因造成的铁路旅客人身伤亡如何处理,本文从基本类型、归责原则和是否适用限额赔偿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航空客运承运人对其造成的旅客人身损害的后果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已经成为国际航空法理论及实践的共识.但就承运人是否应当对旅客的精神损害负有赔偿义务,则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应从<华沙公约>等调整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责任的国际公约的相关条文规定入手,结合美国及我国的司法实践,剖析国际航空法对旅客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现实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上述问题我们应持有的态度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必然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依法确定损害赔偿责任和主体,是赔偿得以确实、迅速、公正地实现的关键。通过对中国与日本在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现行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缺欠,建议通过立法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现实社会中,好意同乘现象极为普遍,而因好意同乘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也时有出现,但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使得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中时常陷入困境。有鉴于此,理清和明确无偿搭乘人因交通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均属必要。立法应在审视一般社会观点后,在激励好意同乘的价值导向下对其认定标准予以规范,明确归责原则及减责事由,并区分运行人的过错程度,根据同乘者的过失情况正确适用过失相抵原则。  相似文献   

5.
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出现人身伤害赔偿纠纷,主要有两种:一类是实习生自身受到人身损害;另一类是实习生造成对他人的人身损害。第一类案件争议焦点集中在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生之间责任分担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实习生的实习行为不能作为劳动关系处理,因而不可以按照工伤损害赔偿由实习单位来承担,所以此类问题一般作为民事侵权赔偿处理。  相似文献   

6.
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中,受害人对于自身损害的发生也有过失的,应当实行过失相抵。过失相抵的基本原则为强者负担更多损失原则,保护儿童、老人等弱者原则。对于机动车方具体承担的赔偿比例应根据机动车方和受害者的过失程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7.
2006年出台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拉开了机动车交强险制度的大幕,随后制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交强险保障范围之下.但是作为交强险补充的机动车商业三责险却始终拒绝赔偿精神损害.那么在两种保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处理精神损害赔偿呢?无论从立法、司法还是交强险法律关系的角度分析,都可以得出精神损害应当优先赔偿之结论.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必然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依法确定损害赔偿责任和主体,是赔偿得以确实、迅速、公正地实现的关键。通过对中国与日本在机动车交边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现行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缺欠,建议通过立法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铁路客运未尽安全保障职责,致使旅客遭受第三人侵害的,铁路方应当是直接赔付义务的主体,要承担合理的补偿。建议撤销滞后的《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赔偿标准可借鉴《民法通则》相关法律规定,以平衡铁路旅客损害赔偿与其他人身损害赔偿幅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也愈加频繁。这些损害后果一旦造成,将严重侵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和环境权益。环境侵权的特征和客体决定了惩罚性赔偿具有可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立法层面针对既损害私人利益(主要是人身权益),又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已经引入了惩罚性赔偿,但其适用范围太窄,环境侵权领域也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我国中小学生在校人身伤害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此引发的纠纷与日俱增。目前 ,我国对于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包括责任分配、赔偿数额及处理程序等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及有效的解决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前我国学校事故引发理论纠纷和实践困惑的几个问题 ,并探讨了学校承担的是一种什么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机动车肇事案件亦随之增多,并引发了大量法律纠纷,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交通肇事案能否处理得当,关键在于交通管理部门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是否正确。因此,了解交通肇事现场常见的痕迹物证种类,掌握其勘查、提取和检验、鉴定方法,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为校方责任险一方的保险公司在校园人身伤害赔偿案件中的诉讼地位和赔偿责任与其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诉讼地位和赔偿责任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有以下问题应予以重新认识: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一种不可诉讼的行为来对待是不妥的,应将其纳入行政诉讼受理案件的范围;在赔偿问题上,应提高死亡补偿标准,增加死亡补偿年限以及伤残者生活补助标准;应将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与死亡补偿费分开计算;应加强事故处理人员的现场意识、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5.
《铁路法》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从2007年9月1日以后,火车撞死违章的行人,铁路部门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这种规定既不人道,也不合理,更不合法。我国的《民法通则》和世界各国的法律均规定铁路部门无论有无过错,都要对铁路事故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依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铁路法》和《民法通则》相冲突时,人民法院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判决“行人违章,火车撞了不白撞”,使铁路部门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以加强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促进社会稳定,从而更有利于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煤矿、铁路行业等风险较大行业和中等风险行业在1995年至2010年间工伤事故数大幅下降,说明《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效果显著。工伤保险立法应扩大保护覆盖范围,细化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应注意同类立法时间的恰当衔接,有效提升各法的实施效果;下一次修正《工伤保险条例》宜与本次修正间隔4-5年;加快配套法规立法,争取工伤保险法实施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恶性醉酒肇事行为,此次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入罪,但该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尤其是主观方面的认定上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立足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认为对醉驾人刑事责任的归责仍然需要以生理性醉酒人承担责任的根据为基础,并根据醉驾人的具体罪过状态决定是否为罪。  相似文献   

18.
由航班延误引发航空运输承运人及其代理人与旅客、托运人之间的纠纷愈演愈烈。国内各大机场都出现了乘客在遇到航班延误后要求高额赔偿、占机等过激行为,导致航空公司声誉受损、社会影响不佳。因航班延误导致的诉讼也日益增多,现有的司法解决方法对纠纷解决显得捉襟见肘。示范诉讼以较小的诉讼规模解决因航班延误所引起的群体性纠纷中共通的事实或法律问题,为乘客提供正当有效的司法维权途径,并促使当事人在裁判外达成和解,有利于纠纷的妥当解决。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交通事故处理若干新规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颁布道路安全法的意义入手 ,重点分析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道路交通事故定义的新变化 ,交通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理的新举措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处理的新办法 ,关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和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新途径 ,以及其他方面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20.
现代工业社会,工伤是经常发生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请求权竞合时给司法审判带来了困难。理性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工伤保险立法必须对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之间的适用关系做出明确的界定,应根据工伤发生的原因而适用不同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