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每10年翻一番。然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依赖于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因此,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提高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努力降低CO2排放量;二是要进一步开发清洁能源,以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三是要发挥财政和金融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四是要树立低碳经济意识,努力实现人们能源消费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我国已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提高到15%以上。  相似文献   

3.
纪石 《世纪桥》2010,(6):63-64
<正>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消费,意指按照低碳的要求选择人们生存所需的资源和物质产品。其形式是倡导生活简约化。如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等,而改变过去以增加能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1989-2009年江苏省GDP为经济增长指标,以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为污染指标以及能源消耗总量指标,借助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建立协整方程和3E系统的脉冲响应模型。结果显示:(1)长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短期,经济系统自身会将能源与经济的非均衡状态重新拉回到均衡状态。(2)江苏省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和工业废水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均已越过拐点,工业废气排放库兹涅茨曲线最高点将在人均GDP达到8.702万元的时候到达。江苏省作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其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三者间的关系,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此类问题的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固定和贮藏在生物体内的能量。生物质能具有四个特点:(1)可再生性:生物质属于可再生资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2)低污染性: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作为燃料时,对大气的二氧化碳的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3)分布广泛性:生物质能分布广泛,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4)生物制燃料总量十分丰富:生物质能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碳排放量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1998~200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重庆市1998~2008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分别分析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改进对重庆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不显著,能源效率改进是导致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7.
编读交流     
贵州应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就现代城市基础燃料而言,从过去的燃煤到今天的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我们应该选择优质的清洁能源天然气。在获得同等能源条件下,天然气的减排作用和效果明显,和煤炭等能源相比,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气体的排放量是最低的,所以天然气是首选的环保燃料和清洁的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8.
只有7.8万人口的小城韦克舍市位于瑞典南部斯莫兰省。早在1996年,韦克舍市就提出"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计划,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建设一座洁净城市。11年过去了,韦克舍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3年减少了30%。  相似文献   

9.
经测算1998至2010年中国工业各行业出口贸易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不同碳排放水平对各产业进行分组,分析各组的出口贸易竞争力,可以发现:中国工业行业出口贸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增速已开始放缓;出口贸易高碳排放组都是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行业属较高排放组,大部分资本密集型行业属中等排放组,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属低排放组;较高排放组具有微弱竞争优势,中等排放组贸易竞争优势已逐渐超过较高排放组,低排放组的贸易竞争力出现了连续的下降,高排放组则一直处于竞争劣势;不同排放组内各行业的贸易竞争力则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0.
万坚  郭霖  谢艳锋 《当代贵州》2024,(Z1):92-93
<正>煤炭在我国化石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比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能源支撑,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要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就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煤炭资源“富矿精开”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世镕 《实践》2014,(9):46-48
<正>一、在内蒙古打造煤炭间接液化生产基地的重大意义1.打造煤炭间接液化生产基地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内在需要化石能源已成为人类支撑现代文明的能源基础。经过百余年发展,依靠现代技术建成以石油为主、煤炭为辅的油品和化学品供应体系及以火电、水电、核电为主,风电、太阳能为辅的电力系统,二者构成现代文明发展的两大核心能源保障体系。可以预见,这种能源保障体系格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根本的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考虑有限化石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逐步建立新能源利用体系。现代社会正处在从依赖化石能源体系向建立可再生能源体系过渡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2.
欧盟国家能源政策一般有三个一是能源效率;二是能源节约;三是可更新能源。而推出的各种政策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集中于CO2排放的控制。在欧盟,能源消耗中工业占22%,交通占24%。一次能源在转换(如电或热等)中的耗损占35%。扣除这项耗损后,超过30%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与工业经济比较,知识经济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1)所建立的基础不一样。工业经济以物质为基础,主要生产要素是能源、原材料、资本以及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4):77-77
发明于19世纪末的白炽灯泡,一直是照明市场的主角,但这种灯泡浪费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大。欧盟委员会早在2007年3月就制订出具体时间表,逐步淘汰这种产品,可直到2012年12月31日.欧盟才全面停止销售白炽灯。目前,除欧盟区外,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宣布了同样的政策。未来,照明市场将是紧凑型荧光灯、卤素灯和LED节能灯的天下。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须臾也不可或缺的动力资源。这种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动力,是与能源形态和社会形态密切相关的。比如,在原始的渔猎社会,人的体力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此时的能源是猎物和野果等生物质能源;在中世纪的农耕社会,人畜的体力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此时的能源仍以生物质能源为主;而在现代的工业社会,机械力成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此时的能源是以埋藏在地层下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据估计,化石能源再开掘一百年左右将会采完,在化石能源告磬之前,如果找不到可代替…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8,(4):19-20
宁夏污染物减排幅度居全国之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是2007年宁夏减排工作的致力点和着力点,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出现了"拐点"。2007年全区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削减4.4%,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削减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幅度居  相似文献   

17.
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红 《唯实》2002,(2):43-47
引 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很高。根据《中国贸易物价统计资料 (1 952— 1 983年 )》中有关数据整理计算 ,从 1 952年到 1 978年 ,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始终保持在 0 .94以上 ,而相应的储蓄倾向则很低 ,在 1 961、1 962、1 969、1 970四个年份竟然出现了负储蓄。 1 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年末余额为 1 54 .9亿元 ,仅是当年货币收入的 1 /5。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尤其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如图所示 )。从中可计算出 1 999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  相似文献   

18.
余川 《江淮》2012,(2):46-47
台湾年轻人张杨乾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费10分钟在博客上记录自己每日的碳排量。在某天的一篇记录中,他这样记载:搭公交车11公里消耗0.88公斤二氧化碳;搭电梯35层消耗7.63公斤二氧化碳;热水澡15分钟消耗0.42公斤二氧化碳……今天总共消耗12.976公斤二氧化碳。把每天的生活轨迹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直接挂钩,张杨乾是华人第一人。因此在台湾,他被称为"减碳达人",他的"低碳部落格"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到能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因为自内燃机诞生以来,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所占比例一直在50%以上,目前已接近90%。面对化石能源日益短缺,国际油价快速攀升等世界性难题,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燃料乙醇不断升温,生物柴油浮出水面,生物柴油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0,(2):15-15
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个概念可能包括某个区域、某个群体或者某个生物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京都议定书》附件中强调了六种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氧化亚氯、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这些气体被认定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帮凶”。在影响气候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比率至少占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