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其中,张国焘和刘仁静代表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了这次会议。北京党的早期组织由李大钊一手创建,成立于1920年10月。党的一大前夕,已发展了十几名党员,多是北京大学学生。1921年6月,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来信通知北京,速派两名代表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正值大学暑假期间。当时北京早期组织在西城租了一所房子,开办暑期补习学校,为报考大学的青年学生补课。  相似文献   

2.
刘仁静(1902—1987),作为最年轻的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的最初成员,是中共北京组织乃至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亲历者。其早年在北京的革命经历.是其从进步学生成长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也是其参与党的创建.并为之发挥了积极作用的过程。本文将党早期组织的创建与刘仁静个人成长转变这两种过程紧密结合,梳理、阐释刘仁静在这个时代大势中的收获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仁静,1902年生于湖北应城县,与陈独秀次子陈乔年同年,是陈独秀理所当然的晚辈。从14岁起,刘仁静就开始接受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开始对陈独秀的思想追随。而行动的追随始自北京大学,刘仁静1918年考入北大,参加以陈独秀为"总司令"的著名的五四运动。此后,刘仁静加入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共一大,且与各地代表公推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开始了组织上的追随。1922年底,刘仁静  相似文献   

4.
1976年7月2日,。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在北京去世,同年9月9日,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还是这一年的12月3日清晨5时,中共“一大”代表、82岁的张国焘客死在了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家老人病院里,就此,当年的13名中共“一大”代表只剩下刘仁静一人了。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历经政治磨难的刘仁静其价值被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传词达意     
《党课》2006,(3):92-92
中共最早参加的国际组织 1921年1月,在北京加入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张太雷到达伊尔库茨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建立了中国支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张太雷任支部书记,受远东书记处领导。这是中共最早参加的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6.
刘岳 《前线》2022,(12):106-107
<正>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1922年11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苏俄彼得格勒召开(后改在莫斯科继续开会)。参加会议的中共代表团由陈独秀(代表党组织)、刘仁静(代表青年团)、王俊(代表工人组织)组成,瞿秋白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大会。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是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11月22日第20次会议,给中国代表30分钟发言时间。刘仁静介绍了中国情况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的工作,指出中国工人运动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几乎唤醒了工人群众”,  相似文献   

7.
李颖 《党史文苑》2021,(2):62-64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国内各地和旅日党的早期组织选派代表参会.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出席大会13人,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9.
刘仁静黯然离开少年中国学会有着历史必然性。客观原因是学会的分化瓦解:少年中国学会“主义”不明、且内部矛盾尖锐,缺少一种明确的目标、组织涣散;主观原因是刘仁静自身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已经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和暴力革命,性格执拗固执。  相似文献   

10.
刘仁静,湖北应城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又转入哲学系和英语系学习。1920年,经罗章龙的介绍,刘仁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刘仁静作为“一大”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艇举行。参加党的一大的有12名代表,他们是:李达、李汉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日)。包惠僧受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  相似文献   

12.
《新湘评论》2005,(7):19-19
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初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  相似文献   

13.
季静云 《党建》2023,(7):55-56
<正>在上海市太仓路127号,矗立着一幢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建筑,这是百余年前博文女校旧址所在地。墙上的铭牌标明此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宿舍旧址”。1921年7月,毛泽东等在上海参加党的一大时就曾居住在这里。1920年初,陈独秀带着《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往上海。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成立,实际上扮演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角色。在上海及北京党的早期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  相似文献   

14.
正何孟雄(1898—1931),湖南酃县(今炎陵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中共三大代表,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活动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与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加入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曾任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务。大革命失败后,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农民运动委  相似文献   

15.
80年前的10月1920年10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主要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尚德、何孟雄、张太雷、缪伯英等。小组主要活动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出版《劳动者》周刊,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还派人到济南、郑州、天津、唐山等地,帮助建立革命组织,起了北方发起组的作用。它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支部生活》2007,(7):14-14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12名代表及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5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7.
1902年,刘仁静出生于湖北应城。16岁那年,刘仁静考入北大物理系,后转入哲学系,又转入英文系。刘仁静博览马列群书,得到陈独秀、李大钊器重,与张国焘、邓中夏并称北大三杰。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1,(5)
正邓中夏,1894年10月出生,湖南宜章人。1915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23年毕业。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曾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与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10月,参与创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的50多名早期党员中,有一对青年夫妇引人注目。他们就是缪伯英与何孟雄。 缪伯英,湖南长沙人,1899年10月出生;1920年冬参加中共北京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1929年10月在上海病逝。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的50多名早期党员中,有一对青年夫妇引人注目。他们就是缪伯英与何孟雄。 缪伯英,湖南长沙人,1899年10月出生;1920年冬参加中共北京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1929年10月在上海病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