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日益严重的赌博违法犯罪问题,政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中打击赌博犯罪的专项行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打击网上赌博犯罪时,由于网络犯罪的专业性、复杂性,司法实践中认定此类案件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提供赌博信息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理论界与实务界存在分歧。本刊结合具体案例,就利用互联网发布足球博彩信息牟利如何处理问题,邀请专家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
吴同 《犯罪研究》2011,(3):81-8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网络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尤其是网络赌博犯罪日渐猖獗。由于网络赌博犯罪具有空间跨度大、犯罪成本低、隐蔽性强和赌资流动性大等特点,这对侦查机关提出了挑战。笔者从网络赌博犯罪的特点入手、在分析网络赌博犯罪的侦查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取证模式。基于此模式,侦查人员通过相关性、功能性和时间性等三方面的调查分析,进行网络赌博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色情案件侦查难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色情犯罪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络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贩卖、传播色情信息,或者虽不以牟利为直接目的,传播淫秽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引诱、介绍卖淫等犯罪行为。目前我国网上扫黄行动方兴未艾,严重打击了网络犯罪行为,净化了网络环境。色情网站不会随着一次专项斗争而消失,在未来还将长期存在,如何高效地打击网络色情犯罪,快速地发现并破获网络色情犯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网络色情案件的特点与规律进行分析,并针对网络色情犯罪侦查难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董金玲 《法制与社会》2013,(16):247-248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以网络、通讯介质为媒介的网络诈骗犯罪呈现了蔓延的趋势。本文以增城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网络诈骗案件为例,概述该类案件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并提出建议对策以期对防范和打击此类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逐渐成为经济领域内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此类犯罪受害人众多,涉案金额较高,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秩序的稳定以及公民财产所有权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规律及特点,总结办理此类案件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治理此类犯罪的对策,达到严厉打击此类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日益广泛使用,网上交易纠纷,网络侵权、犯罪的活动越来越多,如何有效有力地制裁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惩治网络犯罪与侵权问题的前提之一是司法管辖权的确定。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不确定性和管理的非中心化的特性,使得对此类案件的司法管辖权的确定变得异常困难.使业已存在的国际诉讼管辖权冲突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7.
尽管"两高一部"在2016年就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如何适用法律做出了专门的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办理此类案件仍然存在共犯主观明知、诈骗数额、关联犯罪等法律认定难题。解决电信网络诈骗认定中的这些难题,需要结合案件情形以及庭审中控辩双方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受贿犯罪由于它的犯罪主体、行为特点导致此类案件在侦破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侦查方法有较大不同,侦破难度也更大,案件证据的特点具有单一性、隐蔽性、证据的不稳定性,需要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全面收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通过证据的收集与运用来达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指控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崔国栋 《法制与社会》2010,(18):189-190
由于犯罪手段的隐蔽性和便利性,近年来,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实施诈骗的现象日益突出。检察机关针对网络诈骗作案特点,积极应对,加大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力度。本文针对利用手机进行诈骗犯罪的新特征,种类,犯罪构成,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等方面立足于刑法学的立场提出了相关见解,以期有利于刑法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近期,医疗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犯罪——“号贩子”借助恶意软件抢占医疗机构就诊号谋取利益,并与上下游行为人形成黑灰产业链。为了厘清该类行为的性质,有效惩治相关犯罪,本刊遴选一起行为人使用模拟软件代他人抢挂就诊号牟利的案件,邀请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断卡"行动全面激活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罪名的适用,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呈现出此类犯罪分工精细化、形式隐蔽化、手段多元化、人员低龄化等特点,同时暴露出案件管辖、罪名认定等困扰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也给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案例指导工作、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健全部门联动、加强法治宣传引导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网络安全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旅客列车上发生的盗窃案件上升幅度很快,大案、要案时有发生。由于此类案件的犯罪环境、犯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及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犯罪结果,与其他盗窃罪相比都有其特殊性,在司法实践中对认定此类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犯罪形式的转化等问题存有争议。因此,如何理解盗窃罪的立法精神,正确适用法律,对于严厉打击旅客列车上的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聋哑人医学及刑法上的定义入手,结合聋哑人犯罪的形成原因、组织形式、犯罪特点等,旨在总结办理此类案件经验的同时,探讨当前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刷取游戏道具出售牟利的案件。本案是该法院受理的首例此类案件。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雒彬彬于2012年5月至11月期间,利用在北京武神世纪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客服人员的工作便利,使用公司配发的管理员账号中的"92号工具"窃取公司游戏中的道具"金锭"2956万余枚,价值人民币197万余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手机、网络等高科技犯罪的新型案件越来越多,2009年1月至12月,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就陆续受理了通过手机网站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共23件,涉及当事人26人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电话采访了婺城法院刑庭庭长郑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南省绑架犯罪案件发案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危害,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时,绑架犯罪发案地域已从中心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部山区、贫困地区蔓延,其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暴力化。由于这类犯罪隐蔽性强,成功率高,容易获取暴利,因此被愈来愈多地效仿利用,已经成为严重干扰和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而此类案件破案难度相对较大,案件发生后能迅速破获,公安机关就威信大增,若案件久侦不破,将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掌握此类犯罪的成因、规律和特点,做到快侦快破,严厉打击此类犯罪的嚣张气焰,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及刑侦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赵欣 《法制与社会》2012,(28):79+81
近期,电话销售类诈骗犯罪频发且花样繁多,本文结合办案实践,对此类诈骗犯罪的案件定性、犯罪数额认定、主观故意判定等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区分是否存在真实交易,来决定行为是属诈骗还是销售伪劣产品,并提出了对此类案件追溯关联犯罪、引导取证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盗窃、毒杀牲畜犯罪活动愈演愈烈,犯罪动机由最初的以报复为主发展为报复和侵财各占一定比例;犯罪手段也由单人作案向具有职业特征的团伙犯罪发展。2004年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省的农村开展了“打击盗杀牲畜犯罪”专项斗争,破获了大量此类案件。例如:2001-2003年7月吉林省就发生了盗杀牲畜案件4048 起;2002-2003年7月,仅3个县就发生盗杀牲畜案件594 起,803头,直接损失376万元,破获案件222起;2004年3-7月仅吉林省四平市就破获盗抢、毒杀牲畜案件39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2人,打掉犯罪团伙 12个,缴获牲畜55头。此类案件的发生, 已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实践中,由于轻伤害犯罪罪行较轻,量刑较低,共同犯罪问题一直受到漠视,理论上也很少有人论及。在此背景下,对多人共同致伤的案件,实践中往往刻意地要求办案人员分清各参与人的罪责,以致使此类案件久拖不决,甚至不了了之,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从而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轻伤害案件中的共同犯罪问题,对于准确地打击犯罪;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空间能够形塑法律事实和法律概念。网络空间的社会性使网络犯罪的事实和概念得以出现和生成。网络犯罪具有计算机作为犯罪对象、计算机作为犯罪主体和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三种类型。网络犯罪是对传统线下犯罪的进化:由于网络空间中的虚拟性、平台性、智能性、复制性,刑法的空间效力面临虚置危险,犯罪的行为主体转向网络平台,犯罪的行为构造发生松动重组,刑罚的裁量基准愈加重叠多样。对此,刑法应当兼顾立法技术和解释能力。在解释论上,一要认知网络本质,二要重视案件事实。隐喻既是事实分析方法,也是法律解释思想:通过将陌生的线上事物转化为熟悉的线下事物,使案件事实向法律规范靠近;通过释放法律关于线上事物的隐喻含义,将法律规范向案件事实拉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