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与农民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是大、中城市与农村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县域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突出的地位。从城镇化的历史看,城镇化的发展都是以农村集镇的发展为前提的,县域城镇是发展小城市的母体,是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使产业和人口向县域城镇集中,不仅可以带来县域城镇的繁荣,带动  相似文献   

2.
当前围绕我国城镇化路径存在激进和保守之争。要理解农民城镇化的真实逻辑,必须要从农民主位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民进城买房现象的分析发现,当前农民具有强烈的城镇化动力,其动力机制是经济发展、家庭代际关系、社会竞争及公共政策等方面综合作用形成。然而农民在进城的同时保持了理性的思考和选择,他们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保持了与农村和土地的联系。这种城市与乡村的互补关系构成了农民城镇化的限度。半工半耕式的城镇化道路是当前农民的最优选择,政府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县域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与农民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是大、中城市与农村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县域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突出的地位.从城镇化的历史看,城镇化的发展都是以农村集镇的发展为前提的,县域城镇是发展小城市的母体,是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使产业和人口向县域城镇集中,不仅可以带来县域城镇的繁荣,带动农村的繁荣,而且县域城镇的发展可以加速农村工业的集中发展,产生集聚效应,降低农村工业的投资成本并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还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的拓展;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可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有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存空间可划分为农村行动情境与城市行动情境,这有助于描述与研究农民工的行动选择与生存状态。基于影响行动情境的内部变量和应用规则对农民及家庭的行动选择、结果以及影响进行深入解析可以发现:在农村,传统农业转型缓慢,农业现代化滞后,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农民不得不离乡背井;在城市,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户籍"坚冰"难破,人的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想留却留不下。在非均衡的制度安排下,农民工通过家庭化迁移来实现家庭弥合并非易事,不得不处于"半市民"状态,家庭处于离散状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已经由分工前的"无机社会"变成为社会分工后的"有机社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相互的依赖程度空前加强。在劳动关系方面,劳动者和管理方之间的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强。劳动关系双方合作成为主流,在双方的合作当中获得双赢。然而,由于劳动者和管理方在劳动关系中的力量不均衡等,导致劳动关系中依然存在冲突。为此,应加快农村城镇化,加强执行力,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12)
综观我国30多年的城镇化历程,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和发展。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正在或将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须寻找城镇化建设与实现农民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为此,县域农村一方面要注重中心镇建设,另一方面城市要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而中心镇应建成"四化"协调发展、注重社会效益、引领现代农业和培育职业农民的小城镇。唯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才有可能成为农民实现小康生活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领乡村"为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以点带面求发展,统筹联动促和谐",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各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产业规模、农民生活理念、社会组织发展程度以及土地周转率等核心要素凸显的共性问题的总结,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优化城镇化建设的要素配置、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体系的新走向发展道路,不仅符合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实质和内涵,发挥总揽全局普适性的作用,也是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有序、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农民工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东 《学习论坛》2009,25(8):33-36
中国特色城镇化之所以"特",说到底就在于它始终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把亿万农民工逐步转化为市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农民职业非农业化、生活质量城市化、社会身份市民化.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彻底破除之日,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建立和完善之时,就是中国农民工终结之时.中国农村人口城镇化必然要经历两个过程,即先把农民转化为农民工,再把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只有完成这两个转化,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深刻影响了农民的权利构成、实现方式,尤其是促进农民分化成为失地农民、农民工、职业农民和农村依附人口四种群体。"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分化后不同的农民群体类型的权利体系应有着不同的保护重点。只有有针对性的到位的权利保护,才能确保四化同步发展,才能确保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农村建设"人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土地的占用,新农村建设"地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资金的"流失",新农村建设"钱的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消除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要通过留住农村人才、引进外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好"人的问题";二要围绕土地数量质量、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土地权益,处理好"地的问题";三要立足农村资金、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化解好"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晓维 《共产党人》2015,(5):37-38,41
近年来,银川市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城乡结合部农村共同面临着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利益保护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2007年,农业部下发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新形势下,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调整提出的要求,是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面临新问题的需要;是发展生产力和完善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农民增收存在诸多困难,必须加快城镇化步伐,大力促进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势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新型合作经济,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太仓市积极推进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为农民就业增收开拓新的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务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使这一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服务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近我们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表明,发展农村劳务合作社,这是苏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是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从历史角度看,农村社会的兴衰治乱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否的基石和标志,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也要求全社会力量的参与,这是实现农村社会善治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农村维稳的视角,在充分肯定"合作社高于一切的是经济任务"的基础上,研究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实践空间,全方位探索农民合作组织的多种价值与功能。这既是直面维护农村稳定的现实回应,又是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实践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场伟大的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联系仙桃市的实际,我围绕以下六个问题,谈一谈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思考之一: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的问题新农村离不开城镇化,城镇化也离不开新农村,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建设新农村,决不是要放慢城镇化的步伐,也不是要就农村抓农村,而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形成城镇与农村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大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民而富裕农民。仙桃有“湖北温州”之称,经过大面积企业改制和大力度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在经…  相似文献   

17.
杨丽  王名 《探索》2012,(4):142-146
基层党组织弱化、村民自治乏力、农业与市场脱节、农村治安差是我国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积极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实现农民的组织化,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组织协同共治局面,是破解当前农村社会管理难题的路径之一。河北省肃宁县推行农村社会管理基层党组织、民主组织、经合组织和维稳组织"四个覆盖"工作模式,形成了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肃宁经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农民为主体,涉及网络、职能、机制、资源、信息、文化、环境等因素,是推进党、政府、市场、社会四个维度改革创新与良性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徐鸣 《唯实》2014,(2):4-6
<正>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的社会性迁移,日益延伸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腾出了空间,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服务;而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状况,为缩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将全新的意识形态楔入农民日常生活的同时,实现了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瓦解—架构—重塑”,进而以高度的社会组织化贯通新政权与农民个体,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农村社会边缘化的局面,使普通农民积极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和国家工业化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的那些居住地被规划建设为城市而不再从事农业的"离土不离乡"农民的市民化,和从农村来到城市就业的"离土又离乡"农民工的市民化一样需要引起重视。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城市化、社会身份和职业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