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犯罪被害入学在我国尚属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体系尚未完全成熟。深入探讨犯罪被害入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对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深入分析其被害原因,搞好其被害预防、被害补救等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目前,犯罪被害入学的研究对象应当紧紧围绕以下主要方面加以设置和发展:刑事犯罪中的“被害现象”、“被害原因”、“被害预防”、“被害补救”、“被害实证分析”等等。  相似文献   

2.
面对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有些学者提出应从传统的以犯罪人和犯罪行为的犯罪预防转向被害预防。本文探讨了被害预防能否承担重任,它的概念、内容到底如何界定,地位又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失学、失业和失管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不仅是犯罪高发人群,而且其受到不法侵害的几率较大。本文从被害人学视角出发,围绕社区青少年犯罪被害性、社区青少年被害预防和社区青少年被害援助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台湾地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地区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斐然成绩。其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以《儿童与少年福利法》和未成年人福利机构为基础的未成年人早期福利性保护制度,以《少年事件处理法》和未成年人司法机构为基础的犯罪少年或虞犯少年的司法保护与矫正更生制度,以及以《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条例》、《家庭暴力防治法》和被害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为基础的被害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面临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安全问题类型包括重大安全事故、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等,中小学生作为校园安全问题的潜在被害人面临很大的风险。从被害预防的角度来说,安全教育可以成为犯罪预防的一种手段,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建设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校园安全教育还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学校重视不足、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能力不强、安全教育缺乏延续性和系统性等问题,应从开设专门安全教育课程、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分学段开展安全教育、拓宽安全教育形式、加强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联动的安全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的特点可知,未成年人被害预防和被害后保护存在三大难点,即未成年人被害性突出、监护监督缺失、被害赔偿存在法律障碍。解决这些难点的对策是减少可得减少的被害性,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建立监护指导制度,增设精神损害赔偿规定和建立强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我们的关注点常常集中在犯罪的预防上,期望通过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等各种犯罪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其实,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犯罪人、被害人和犯罪行为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被害人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加强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维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利益,同样可以达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之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现实生活的未成年人被害与未成年人犯罪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未成年被害人和未成年犯罪人的角色往往是不固定的。从预防犯罪角度看,预防未成年人被害与预防  相似文献   

8.
校园内外的盗窃犯罪,给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掌握大学生遭受盗窃犯罪侵害的实际情况,了解大学生财物损失后的心理和需求,分析大学生盗窃犯罪被害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学生、学校和社会更好地开展被害预防和被害救济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144名在校学生、758名未成年犯、350名中小学教师和189名学生家长的调查,试图了解中国青少年网络被害的现状,探讨家庭和学校网络教育方面的缺失或者不足对青少年网络被害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预防青少年网络被害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中女性被害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日益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所重视。女性在家庭暴力中被害有着诸如文化、观念、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从女性自身以及家庭伦理、法制建设等角度出发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对策,从而为家庭暴力中女性被害预防与治理寻求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杀人犯罪是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人际互动的过程,也是两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被害人方面存在的被害因素在杀人犯罪的结构、罪前情景中具有了一定的促使杀人犯罪产生的作用。我国杀人犯罪中存在易被害群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被害预防对于控制、减少杀人犯罪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犯罪被害规律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着眼于各种角度。本文立足于被害人这一视角,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所针对的被害人特点、侵害类型及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规律,从而从预防被害的角度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主张应将防范被害纳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整个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被害这对现象是当前犯罪学和社会学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生活背景中,在网络犯罪场的作用下,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被害的互动性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网络犯罪场的基本特征,分析网络犯罪场的作用下的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被害各自发生的机制及其内在关联性,并为预防和控制由网络诱发的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被害提出可行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校园盗窃危及校园安全,影响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有时会破坏同学间的团结,引发“被害补偿”造成“校园解组”。对其基本状况的描述和深层原因的解析是预防的当然前提,实地观察和统计调查是必须借助的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留守儿童犯罪的高发态势,主要呈现出低龄化、低学历、团伙化,以实施侵财类行为为主,极端恶性暴力案件增多等特征。这主要是由家庭监护和家庭教育全面失守,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教育功能不强,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缺乏刚性和操作性国家监护理念和制度尚未形成等原因所致。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存在诸多难点,主要体现在一般预防层面的留守儿童犯罪预防的家庭责任与政府责任确定问题、临界预防层面的缺少"一放了之"到"一关了之"之间保护处分的问题、再犯预防层面的司法专业化和帮教社会化衔接的问题等。因此,留守儿童的犯罪预防需要通过树立国家监护和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体系,让家庭、学校、社会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留守儿童犯罪。  相似文献   

16.
运用犯罪互动论和社会角色理论分析弑师犯罪现象发现,弑师犯罪是师生角色互动中犯罪加害与被害互动的结果,是师生角色冲突所致矛盾极端化的体现。因此,本文结合师生的角色特征,具体分析弑师犯罪中学生与教师间的加害与被害的角色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弑师犯罪中教师被害预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猥亵儿童犯罪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被害人为7周岁以下幼女占到极高的比例。猥亵儿童案的恶劣行径给幼女们造成了严重身心伤害,司法机关在办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例如犯罪嫌疑人无供述、幼女陈述如何认定、法定代理人和证人身份重合如何处理以及被害幼女法定代理人持续上访如何有效应对等。为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按照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引入引导侦查取证、心理援助、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同时注重矛盾化解,认真听取被害人的意见、积极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以维护被害幼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犯罪被害人学是20世纪仍年代脱颖而出的一门新兴学科,对犯罪黑数问题的解决、犯罪原因的深化研究、司法公正、犯罪被害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犯罪预防的“平民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犯罪被害人学的五个主要理论范式,被害性理论、个人被害因素理论、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日常活动理论、被害人化理论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9.
日益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加害与被害问题,反映出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刑事法治保障亟待跟进。然而,当前我国在处置农村留守儿童刑事问题上还存在着观念偏狭,以及刑事立法欠科学、司法处置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于农村留守儿童刑事事实根据,遵循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规律,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引下,进行观念、立法、司法上的一体化改进,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刑事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对儿童被害人的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如果我们把犯罪学比作硬币的正面,那被害人学则是该硬币的反面。而传统的犯罪学往往忽视被害人学的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也是如此。人们在对青少年的犯罪原因进行剖析时,往往忘记了对青少年被害人的援助,被害人成了“被遗忘的的角落”。本文分析了儿童被害人的定义、儿童被害人的种类、儿童被害人的实态以及儿童被害人的援助,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专家、学者和家长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