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罪犯数量大幅度下降,近几年开始有所缓慢回升,青少年罪犯占全国罪犯总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然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由此我们看到反映青少年犯罪情况的两个代表性指标一一犯罪数量和人口犯罪率。影响青少年犯罪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基数和青少年人口犯罪率,而后者更能够反映青少年个体及群体的越轨行为危险程度。我们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决策和实务工作中更应当密切关注青少年人口犯罪率,同时重视青少年群体人口基数的变化。此外,从罪犯数量和人口犯罪率两个指标来看,未成年人与青年两个亚群体差异较为明显,因此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不能笼而统之,需要日益精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犯罪被害规律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着眼于各种角度。本文立足于被害人这一视角,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所针对的被害人特点、侵害类型及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规律,从而从预防被害的角度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主张应将防范被害纳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整个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彭瑞雪 《法制博览》2021,(6):170-171
赌博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伴生了利用网络进行的赌博行为,其蔓延所造成的危害比传统模式的赌博更大,但由于其隐蔽性、无时空界限的特性而难以监控,立法的相对滞后使得对于这类新型犯罪的打击在实践上存在障碍.对于线上赌博犯罪的规制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对线上赌博犯罪的立法现状...  相似文献   

4.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家门、涌入城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开创新生活,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潮”。农民大规模地外出打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6.
“青少年”是对一个特定年龄段的人群的总称。根据我国公安部制订的《刑事案件作案成员统计表》中18-25岁、14岁至17岁、13岁以下三个年龄段的规定,本文所界定的青少年是指这三个年龄段的人群。其中,第二个年龄段的人群简称“未成年人”,第三个年龄段的人群简称“少年儿童”。本文所述的“重庆市”,是指1949年底到1983年的原重庆市,辖7区3县,430万人口;1983年4月重庆市与永川地区合并,辖7区12县(后又区划为21个区、市、县),1470万人口;1997年3月,重庆市与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合并,建立重庆直辖市,辖40个区、市、县,3100万人口。本文所列数据均按当时区域划分所统计数据为准.或进行推算。  相似文献   

7.
对于犯罪规律的研究是犯罪学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具有相应的规律性。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因果律中存在着原因、条件与影响因素等不同的要素;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演进过程表现为互变律;某些类型的青少年犯罪与治理的关系表现为博弈律。明晰青少年犯罪规律,可以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犯罪形态历来是刑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犯罪中止作为犯罪形态的一种,规定在我国刑法犯罪论当中。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革,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以及犯罪心态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立足于刑法理论,对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和自动性进行相应研究,以期能够为学界研究提供参考,助力于司法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少年犯中的独生子女进行了全面调查,表明近年来独生子女在少年犯中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他们的作案方式暴力化、团伙型倾向明显。其犯罪的基本原因是自身弱点与环境影响,尤其是不良朋友教唆,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预防独生子女犯罪,需要提高我国公民的婚姻质量,完善学校教育和加强社会监控。  相似文献   

10.
肖振涛 《法制博览》2015,(6):157-15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纷纷涌入城市。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进城务工人员犯罪问题尤为突出,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本文作者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犯罪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逐步预防、减少及控制进城务工人员犯罪,保障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转型时期农民犯罪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上个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的转型,终于在上个世纪末进入了快车道。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封闭的农业化社会正逐步被开放的现代的工业社会所替代。伴随着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与变迁,诸如贫富差距的加大、失业或潜在失业的增多、流动人口和移民潮、环境污染、官员腐败、治安形势严峻等问题汹涌而至,尤以犯罪的激增对社  相似文献   

12.
孙盛达 《法制博览》2021,(5):138-139
计算机技术始于西方国家,其所构成的网络平台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犯罪行为,其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犯罪组织跨国性、犯罪手段多样化、诈骗对象不确定性等特点,给世界各国的执法机构带来了诸多挑战,笔者对相关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以期未来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人的本性的合理性理解,不能脱离文化与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家庭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偏离于社会主体文化的家庭价值观往往成为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如教育观念失误,教育内容偏颇,教育方式不当等,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两盗”(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犯罪和“两抢”(抢劫、抢夺)犯罪发案频繁,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造成很大冲击,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形式,对此,各地公安机关非常重视,均展开专项斗争予以治理。本文立足天津犯罪调查,对两盗、两抢的犯罪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张友来 《法制博览》2013,(5):166-169
就贿赂犯罪而言,职务犯罪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权力交易的价值比例性、手段的智能性、时间的特殊性、腐败意识的渐变性上。而职务犯罪侦查规律则存在有侦查过程的多阻性、侦查方向的单维性、侦查模式的间接性、侦查进路的渐开性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转变职务犯罪侦查模式,提高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独立性,不断强化侦查能力与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7.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冲击社会道德良知底线,只要明知或应当明知对方是幼女,就应当认为性行为是违背幼女真实意愿的,对于行为人就要以强奸罪从严惩治。但是,对于被告人和被害人都是未成年人,且在谈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的,应当实行双向保护原则,审慎作为犯罪处理。由于未成年被害人不仅身体受伤,更为严重的是精神、心理受损,故在整个追诉、审判过程中,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对被害人实施特别、优先保护,避免被害人受到"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18.
李彬 《法制博览》2013,(1):72-73
犯罪动机是引发母亲杀子犯罪现象出现的主体方面的首要原因:女性在无法得到满足的各种内心需要和消极情绪、浅薄认知以及脆弱意志交互作用下产生了犯罪动机,并通过动机冲突确立了占主导地位的动机。为消除此类动机,个人、社会及国家可以从多方面努力,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张斯亮 《法制博览》2021,(2):116-117
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在规制网络传销犯罪中还存在滞后问题,亟待立法作出应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最本质特征是直接或间接以参加人员的数量作为返利或获利的依据,骗取他人财物.网络传销犯罪中积极参与人员同样应认定为组织、领导者.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在适用网络传销犯罪过程中已不能达到罪责刑相适应的要求,应增设不同的量刑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