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相统一的,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为主线,将城市批判和资本批判有机结合,并集中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批判。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政治批判和经验观察为起点,以“经验模式”为主导,逐渐拓展出社会历史和城乡关系的双重逻辑;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展开社会历史批判,完成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的独特思想范式。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对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后马克思思潮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分剔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三个层面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在政治经济学上,他提出以符码意指方式为基础的符码政治经济学代替以商品逻辑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揭示当代资本运行秘密的解释模式;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上,他提出用象征交换方式代替物质生产方式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理论;在哲学问题上,他则根本否定人的物质需要在人类历史中所具有的自然必然性,否定始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劳动所具有的哲学人类学意义.文章对鲍德里亚上述思想作出了概要性梳理,并就其意义和局限性作了理性评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为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国际经贸的发展规律,创建于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国际经贸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国际经贸的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律.列宁对社会主义苏联对外经贸关系和理论做出可贵的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决策高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经贸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贸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在创建和发展中,确立了优于西方国际经贸理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0,(3)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向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其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  相似文献   

5.
杨晗旭 《求实》2013,(2):22-25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来源于革命实践,是革命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又指导革命实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革命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他们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趋势和发展方向。那个时期,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投入革命实践,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正确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并对它作出了中国化的表述,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相似文献   

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文件,它从实践观、社会历史观、认识论三个层面澄清作为新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关系。《提纲》从"对象性活动"角度重释"实践",突破费尔巴哈提出但却无法深入的"感性确定性",扬弃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观的影响,为唯物史观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青年恩格斯在不来梅、柏林和曼彻斯特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使他得出私有制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结论。恩格斯进而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通篇详尽阐释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并在该文中运用生产力尺度批判国民经济学,从而创造性地将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这三方面理论资源联系起来,并对它们进行批判性加工与整合,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他和马克思合作建构唯物史观的准备性著述。  相似文献   

10.
青年恩格斯在不来梅、柏林和曼彻斯特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使他得出私有制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结论。恩格斯进而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通篇详尽阐释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并在该文中运用生产力尺度批判国民经济学,从而创造性地将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这三方面理论资源联系起来,并对它们进行批判性加工与整合,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他和马克思合作建构唯物史观的准备性著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革命改造和发展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三个主要理论来源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和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  相似文献   

12.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作为恩格斯早期城市生态思想的标志性著作,立足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考量和对资产阶级本质属性的历史剖析,从人口集聚、工业生产、空间规划、阶级分区等多个层面的直接表现加以展开,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极端逐利性、生产发展的阶段局限性以及资本权利的建构强化等因素,系统翔实地阐述了英国早期工业化中的城市生态问题。研究吸取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城市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及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人本化城市空间建设、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与技术的高效变革、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有机调节都具有划时代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关于生产、生产方式、商品生产与流通、消费与消费方式的论述,是回应马克思主义低潮论、危机论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方法论依据。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结合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转变的历史轨迹,文章着重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诊断了资本主义的病症,但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从未宣称自己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方法、视角和精神的价值远大于其具体观点;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继续存在,马克思主义就还有意义,曼德尔等人就是延伸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提出修正。马克思虽更多地讨论生产的问题,但似乎预见了"消费者社会"的到来。资本力量在世界市场的扩张、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全球转型,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重获新生的时机到来了。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在文中包含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人类活动会带来生态问题,表明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才是解决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已故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是我国新时期著名的哲学专家,其在研究外国哲学方面多有建树。但他以批判艾思奇哲学定义立论,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哲学同海德格尔哲学在世界观上统一起来。这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论,同时也否定了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历史事实表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共同捍卫逐步成熟的。没有单独存在的、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的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早期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耙梳与厘清恩格斯早期正义观的嬗变轨迹,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通过文本考察发现,随着恩格斯生活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其正义观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嬗变过程,从最初的宗教虔诚主义到理性主义正义观,从理性主义正义观转向人本主义正义观,经由人本主义正义观最终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晚年的法律思想极大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提出和论述了马克思主义 法学关于国家和法的起源等基本理论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法权世界观,科学地阐释了权利与义 务的辩证关系。深入学习和研究恩格斯晚年的法律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对资本主义法治观的评价与批判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一是对盛行于资产阶级中的对法律的认知、法治的意识及法治理念的评价与批判。这是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逻辑起点;二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为武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法哲学理论进行的彻底批判。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形成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本质特证是对保护人的权利和自由的高扬与关注。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本质特征是:法律制度的天然使命是保护人的权利和自由。然而,法律制度最根本的目标应当是解放人。当完全实现了人的解放之时,就是法律制度完成历史使命之时。  相似文献   

19.
姜喜咏 《学习论坛》2009,25(3):55-58
当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推进过程中,有几对"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些"关系"及其定位问题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拓展、深化的基础性前提性问题,对它们的理解和回答,特别是学术上的定位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理建构的路径、目标、体系和结构,因而需要展开积极深入的讨论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最根本的一条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其所以宝贵,就在于它第一次把社会实践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范畴提了出来,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的界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