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制行政理论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主既是一种崇高的人文价值和政治信仰,也是 一种实际的运作程序和技术,它反映了人类对有效国家与社会管理方式的追求。如果说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飞跃,那么,从政治民主到行政民主的发展将是国家与社会管理的一次实质性转变。一个政府或政党仅仅从口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当代政治思想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政治信仰作为社会主体的一种内涵属性,随着社会主体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的趋势和现状,学界众说纷纭。有的老同志  相似文献   

3.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与开化状况。文明的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人类历史上,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考察,文明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在上述三个阶段上,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制度形态,即君主政体、民主共和政治与生态民主政治。这些不同的政治形式既是文明规则的运用与结晶,也是对文明的一种自觉提升。当代中国的文明是上述三个文明的混合,是一种混合的文明。在三种文明状况下,和而不同在处理三个不同文明价值以及政治制度建构上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对三个不同形态文明作简要描述,并探讨它们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一定的文明,支持和影响着政治制度的建构,加强文明的建设是政治制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巩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夏蔚  谭玲 《理论建设》2001,(2):51-56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它将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是当前最新的一种发展理念,并正在成为我国立法的一项指导原则。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调整人类与自然、环境与发展、当代与后代之间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法。可持续发展法作为资源环境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应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之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5.
政治意识是一定的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而法律意识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现行的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认识、评价、情感体验等各种意识形象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法律现实的特殊组成部分。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在他关于立法、司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大量论述中,对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他的这些论述与思想,对于我们学习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7,(8)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其政治信仰的坚定,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治参与与政治信仰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政治参与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的前提。相反,政治信仰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行为。面对目前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体地位,发挥政治参与对于树立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治信仰是信仰主体基于政治环境的浸润和政治文化的熏陶,对某种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的深度认同和真诚信服,并将其奉为行动的准则。政治信仰具有主观感知的可靠性、精神层面的超越性和思维层面的非逻辑性的基本特征。政治信仰的深刻内涵和基层特征赋予了其强大的政治功能。就现代政治社会而言,政治信仰是影响国家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推进国家建设的进程中,要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凝聚政治共识,引导中国政治健康发展。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挺进的征途中,要以坚定的政治信仰明确目标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本原意义的确定,作为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精神生活模式所体现的政治的终极追求。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相似,我国的政治价值取向也有其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取向的民主性、法制性、参与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政党有信仰才能举旗定向,国家有信仰民族复兴才有希望,政治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重要神经脉络,党员有政治信仰,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永守初心。伟大的长征精神内在表露着红军队伍坚定共产主义政治信仰的党员操守,悲壮又凯旋的长征历程伴随着政治信仰思想和政治信仰运动成为党加强政治信仰建设的价值负载,回溯红军长征在四川期间党内政治信仰建设,以信仰建设为本位,以政治纪律建设为约束,相伴而生相向而行,在人与政治的统合发展中坚持辩证发展与对立统一制度理性,建党百年,长征精神永存,用共产主义政治信仰永固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底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关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政治的稳定。当前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冲突给大学生政治认同带来了一定的困境。现代社会冲突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  相似文献   

11.
卢文华 《学习论坛》2005,21(5):37-40
政治信仰的社会认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对部分资料的综合分析说明,这一新的政治信仰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但也面对多种因素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当前最主要的对策思路是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意识形态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宣传、解释功能,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政治信仰教育,发挥党员队伍政治信仰的示范效应以及研究和推行科学可行的政治社会化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关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政治的稳定.当前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冲突给大学生政治认同带来了一定的困境.现代社会冲突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  相似文献   

13.
张爱军  徐振杰 《求实》2006,3(Z3):15-17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政治需求作为人类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向往、追求、意愿或主张,越来越凸显出它在人类需求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它的发展与实现,作为衡量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政治需求同任何其它社会需求一样,是一定社会条件下客观许可与主观愿望的统一。因此,对政治需求进行系统的探讨,剖析其内涵与特性,追溯其肇始与起源,规范和引导其发展,是我们政治学研究,特别是民主政治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有序的基础,与政治发展互动进行。整合社会的政治认同资源,是政治体系形成、巩固和提高政治认同的关键。政治认同资源整合的路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5.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对于坚定政治认同、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相对浓厚的宗教意识、相对严重的思潮侵扰、相对特别的成长环境,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具有特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育难度。科学有效地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困难及影响因素,优化教育路径,是开展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对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度过程中文化的认同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受西方普世价值及其强势政治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建构面临着严重挑战。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必须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关注青年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构建社会公德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林 《新视野》2003,(2):66-67
在社会公德的建设问题上,过去我们把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只局限于人类社会,把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只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事实上,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空间在不断扩大,它已经从人类社会发展到自然环境领域和虚拟网络社会。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在不断的扩展,它已经从主要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到调整人与人自然界、人与网络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应由人际关系道德、自然环境道德、网络道德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通过梳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历史脉络,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理论实质,指出要有效抵制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大学生政治信仰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在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强化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在优化政治信仰的物质基础中强化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化是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主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等的主观反映,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对政治活动以及政治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反映经济的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不仅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保障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国家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政治共同体。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史上,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更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统一——分离再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封建社会时期,国家与社会之间是一种高度统一的、一体化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