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信仰     
信仰是情感的事,理性不利于信仰。在一个宗教内部,虔信者大多是一些情感强烈理性薄弱的人。理性强烈情感薄弱的人无意做信徒。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情感和理性皆强的怀疑者,他们渴望信仰而不易得,精神上最痛苦,以及情感和理性皆弱的盲从者,他们实际上并无信仰,只是随大流罢了。  相似文献   

2.
理性和非理性是人类思维中一对辩证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人的理性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诸如情感、意志、无意识和信仰等非理性因素也在时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最为核心的能力是以人为本的舆论引导能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既是以人为本的舆论引导能力的思想源泉,又是最终目标。他们的实践要求的是辩证理性引导、意志追求引导、情感体验引导三者全面协调发展。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核心能力是通过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以人为本的强大的主流舆论,进而形成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提出的科学理性、信仰意志、情感体验相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中也涵盖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要素,为领导干部以人为本的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重要源泉。弄清马克思主义网上舆论引导能力的源头,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共产党人的情感、心理、理想和信仰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王琦 《学理论》2009,(21):141-142
什么是科学?它是一种理性还是一种信仰?在当今社会,科学正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似乎可以说,科学成了一种信仰。然而说科学是一种信仰,并没有要贬低科学的价值,也不是要抹杀掉科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只是说,科学不该受到这样待遇,不能独占鳌头。科学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与其他知识体系具有同样的地位。人是需要信仰的,但是不能盲目地去信仰,所以我们可以以理性为基础去信仰。信仰和理性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信仰寻求理性的理解,理性也从信仰中获得支撑。二者之间具有合力也有张力。而对于科学的信仰,就可以认为是理性与信仰合力作用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敏 《学理论》2010,(6):13-14
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中世纪哲学的基本问题,没有理性和没有信仰都不能称之为中世纪哲学。以梳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为脉络,重新审视和评价中世纪哲学,纠偏人们传统观念中对宗教的认识,对解决现代所面临的理性过度张扬、信仰失落、价值迷失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析当今农民的政治心理○曹泳鑫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生活或政治关系的情感、态度、信仰、性格和价值取向的自发性主观反映,它支配或调节着人的政治行为的一定倾向。事实上,许多人并不具备或不懂得政治、法律、哲学和伦理等系统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置身于社会生...  相似文献   

8.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13,(21):1-1
王喜国、冯艳梅的“论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建设”一文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共产党人的情感、心理、理想和信仰等的集中体现。建设和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是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来重塑理想、坚定信念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9.
李艳波  马春萍 《学理论》2009,(23):33-34
古田会议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仅表现为强烈的情感,更应该有理性的表达方式。本文正是从古田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感性与理性的相互关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眼光,需要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需要理性行动。因此,加强古田会议精神中的理性引导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实际上都是信仰主体对某一信仰的具体态度。信仰方式包括理论确认、情感体验和行为追求,信仰心态包括信仰认知、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本文主要探讨了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各自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外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践理性:法律信仰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理性一直都是纠缠在一起的,法律被认为是理性的,是人类理性的选择,也是人类理性的象征。然而随着现代分析主义法学和实证主义法学的兴起,法律的理性主义走向了法律的工具主义,产生了法律信仰的危机。其实,法律中的理性更多的是实践理性,法律体现的是人们的意志,它守护的是人们神圣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法律对人有着终极关怀,体现出人们对自由、正义等价值的永恒追求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另外法律还有道德的渊源,它和道德相互依存。法律的这些实践理性方面的规定正是法律信仰形成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如何确立教育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要担当起教人成人的教育责任,活出自身的生命价值,必须确立起教育信仰.教育信仲是对人生的信仰和对教育的信仰的统一,其重心是人生信仰.要信仰"完美的人",确立"爱"的信仰.要通过刻苦阅读人文经典、及时开展对话与反思、努力培养理性思维等途径去实现.  相似文献   

13.
多一份理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是在以血缘、家族、仁义为本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重伦理轻法治、重整体轻个体、重传统轻创新的特征,尤其在价值判断上,以情感为机制,以好恶为标准,排斥理性的文化倾向十分鲜明。因此,情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判断的主导地位,理性往往是次要的或从属的。这种情感文化以“发乎情,止乎礼”为原则,以“感动”、“感人”为目的,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方法,有浓厚的情感思维、形象思维的色彩。相反,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其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完全崇尚理性思维,在他们那里,…  相似文献   

14.
吴春霞 《学理论》2011,(3):219-220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小学爱国主义应当树立三种基本理念:爱国主义是朴素的爱国情感和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统一,爱国主义是永恒的历史主题和鲜明的时代主题的统一,爱国主义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积极的爱国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神学的人性思考是围绕对上帝问题的重新审视而加以展开的。上帝问题的存在决定着现代神学不可能找到人性问题的答案,因而也没有最终回应西方社会的人性危机。基督教神学试图藉信仰之爱获致人性的圆满,表明神学有着“信仰的傲慢”。以神学信仰批评理性传统,只是以“信仰的傲慢”置换“理性的傲慢”。本文最后指出,如果把基督教神学“信仰的傲慢”与新儒学“良知的傲慢”加以批判性比较,或可领会到中西方人性论思想的对话可能。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信仰培育是一门"心学",蕴含"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和革命的反映论,科学揭示了认识进程中主客体间的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价值关系和实践关系,此四重关系的相互作用和支撑,成为信仰成立的基础。党员干部信仰培育,正是以科学认识论为指导,从主客体基本关系理论守正创新,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信仰、价值信仰、情感信仰和行动信仰,从而展示信仰培育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之别。情感认同是人定向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根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情感认同的力量来自愉悦的情感体验,要实现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需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公民的责任情感。  相似文献   

18.
李筱琛 《学理论》2012,(10):181-182
在当代唯科学主义的背景下,知识像产品一样被生产出来。教育也陷入功利主义的陷阱开始走向自己的反面:不再关注受教育者人生意义的引导而是单纯的科学知识的传递。这种教育所培养的人,工具理性膨胀而个人情感匮乏。人们开始否定信仰对于社会和人的重要作用,失去信仰,失去意义,失去理想,心灵深处没有了根基,人生失去目标和追求,无法建立自我。质言之,教育的失真和理想信仰的匮乏已经造成当代的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9.
王萍 《理论探讨》2019,(2):83-8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哲学面临着现代西方理性文化与本国传统精神的双重危机,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俄罗斯思想精英立足民族宗教文化,批判西方理性文化带给人类的并非是生活的美好而是"无神无信的梦魇";纯粹理性的思辨哲学所追求的并非是生命的真正自由而是对个体精神欲求的遏制;抽象片面的思维形式所获得的并非是真理的知识而是对完整人完整认识的割裂。哲学家们反思抽象理性对完整认识的独霸、拒斥思辨哲学对现实生命的冷漠,诉诸直觉信仰和神秘体验,以俄罗斯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回应西方理性主义所遭遇到的现代性问题,并试图建立将理性与信仰、主体与存在、认识与生活"两种真理结合为一个活生生思想"的真正的现代自由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20.
积极的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前提与基础,理性的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的本质与升华,爱国主义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弘扬爱国主义,应潜移默化,培育对祖国故土、骨肉同胞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审时度势,形成对国家形势和国际环境的理性认识;因势利导,实现爱国情感与理性爱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