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从2006年起,我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立良好道德规范为目标,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组织实施了“三德工程”: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实施“孝德工程”,突出生活保障、精神慰藉、敬业回报的主题;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黄强 《学理论》2009,(30):225-226
《边缘之水》是瑶族诗人黄爱平的代表性诗歌。诗虽以“边缘”为名,以“水”为眼,“边缘”为何者?何者为“水”?这看起来是个令人捉摸不定的意像,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对此诗进行解读,可将“边缘”理解为诗人的故土,将“水”理解为栖息在故土上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自迎世博工作进入600天倒计时以来,普陀区总工会围绕迎世博中心工作,围绕和谐新普陀建设大局,发挥优势,创新特色,以“光荣劳动者,建功世博会,展现新普陀”为主题,以十大商圈、十大行业窗口服务行业职工立功竞赛为重点,以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为抓手,在全区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六个百日宣传世博”、“六大竞赛建设世博”和“六项活动服务世博”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文化的表现形态和创作方法出现了相应的裂 变。有的以“炒作”为笔,现炒现卖,大搞“快餐文化”,来得便捷,去得快 当;有的以“戏说”为笔,拈点线索,七拼八凑,借古讽今,只求情节热闹,不问历史真实;有的以“想象”为笔,“枪手”聚集豪华宾馆,一边啜着西餐,一边编着故事,肥皂泡般地制作“肥皂剧”之类;有的以“调侃”为笔,无知倒也无畏,指手划脚,海侃胡评,什么也敢说,什么也敢写,什么也敢骂,不断掀起点文化波澜;有的则以“身体”为笔,详尽描绘对吸毒、性交、群居、赌博之类感受,毫无顾忌地宣泄…  相似文献   

5.
河北钢铁集团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战略目标,以“调整结构、做强做优”为中心任务,突出抓好“深化整合、精细管理、科技创新”三大重点工作,经受住金融危机和行业困难的考验,实现稳健经营,较快发展,连续3年跻身世界500强。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确立“融人中心抓党建、争创一流促发展”目标,以实施“四大工程”为抓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党建工作上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建徽 《学理论》2010,(21):153-154
中文速记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基于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建立起来的一套音节符号体系,借助代表音节的符号替代字形和字义。其表意功能以“听得懂”,“看得懂”为前提,以“以词为连写单位”为关键,以记音为手段。  相似文献   

7.
赵中源  黄罡  邹宏如 《政治学研究》2022,(1):106-116+159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于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根基、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驱动力,以促进“党”、“国家”与“社会”的有机互动和融合为依托,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旨归的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新创造。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理性生成的历史脉络中开辟了新路向,形成了以党的核心领导为根本前提,以“人民中心”为治理取向、以“一核多维”为治理框架、以“问题导向”为治理策略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导治理的实践形态,它强调自我审视的制度理性意识、自我完善的制度革新能力,以及多样化社会引导机制的培育和完善,继而在治理实践中形成充分的博弈空间,以促成国家治理的共同现实目标与价值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打工人”“内卷”“躺平”等一系列具有“反劳动”倾向的词汇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劳动”的话语势头最先在青年群体中弥散,而后“反劳动”现象逐渐形成气候。青年“反劳动”现象遵循着“颠倒的关系——个人的逃避——群体的模仿”的发生学路径。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以解构式的网络流行语为话语体系,以经济、政治、文化现实为叙事方式,塑造青年“反劳动”现象的表现样态。面对青年“反劳动”现象,有必要以马克思劳动正义论为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青年“反劳动”现象,重拾青年的劳动意义,实现“理解青年”和“再造青年”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9.
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机关党委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这一主题,大胆创新党建工作新体制、新机制,以建设“一流作风、一流队伍、一流业绩”的机关团队为目标,以组织关注工程、人文关怀工程、素质提升工程、扶贫助困工程、先进激励工程为内容,以开展季度星优质服务窗口竞赛活动、“转作风、提素质、提效能”活动、“三比三看”活动为支撑,建立实施了机关“353”关怀激励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为集团公司“三年三步走”发展战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袁浩 《党政论坛》2013,(3):64-64
一是人才变“奴才”。大凡人才一般都有独特的爪.陛,倘若领导干部认为其“不听话”、“不合群”,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冷落、压制甚至打击人才,极易使人才奴性化。由“谔谔之士”变身“诺诺之徒”,以领导的思想为思想,以领导的意见为圣旨,从而彻底丧失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什么是艺术”成为当代美学的热点话题时,美国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认为,对艺术定义的提问方式要从“什么是艺术”转变为“何时为艺术”。“何时为艺术”以建构的多元世界观为逻辑前提,以现代唯名论为哲学基础,以符号学为提出途径。对“何时为艺术”的回答是:当参与多元世界建构的个体符号具备了句法密度、语义密度、相对饱满度、例示与多元复杂指称的特征时,它就是“艺术”。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或曰启蒙运动。第一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五四运动为标识,其特点是“救亡压倒启蒙”;第二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加入WTO为标识,其特点是“增长压倒启蒙”;第三次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以“第二个结合”为标识,其特点是“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8):F0004-F0004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显德汪矿党委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抓创建”的思想,深入贯彻“学习成就未来”的学习理念,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抓好三大层次,开展三大活动,力求实现三大效果,全面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党政论坛》2011,(21):64-64
在中国历史上,为使官僚阶层能践行“圣贤之道”,端正权力行为,为老百姓做个好的“道德榜样”,实现“以德治国”目的,往往使用“教育感化”或“严刑峻法”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许海娇 《学理论》2023,(1):81-8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完整表述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该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由“内循环”主体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初步跨越阶段;二是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与实施“扩大内需”相结合阶段;三是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向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转变阶段。该理论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适应了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指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强调了在新阶段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强科技创新为统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池喜生 《学理论》2010,(5):150-152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生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学、做”为架构,以“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为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活动,大力加强学风建设。以学生党团建设为核心,培养和造就学生骨干。以“岗位成才率、事业成功率”为指标,指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才。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05,(2):F002-F002
天津市津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主管全津南区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近年来,本着“为政府做劲,为津南争光,为百姓造福”的精神,区建委坚持“抓党建、促城建”的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规范建筑市场为切入点,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为根本,无论园林绿化、住宅建设、供暖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均实现一流水平和市优标准。区建委各部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行“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18.
张丽娜 《学理论》2008,(2):80-81
2006年以来.巴彦县立足于在继承中求发展、务实中求创新、挑战中求突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了“强工兴农、加快发展、振兴巴彦”的工作主题.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标准化提升农业、规模化兴旺牧业、产业化强壮工业为重点,按照“一区”、“四镇”、“五大经济板块”的框架,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公轩 《党政论坛》2008,(19):56-58
从2005年开始,以“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的“一线212作法”在杨浦区政府各部门党委中全面施行。 三年来,分局党委一班人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领分局两千佘名民警以“为杨浦百姓送平安是最大的爱民”为指导思想,立足公安本职,通过各项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工作来贯彻延伸“一线工作法”,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人民至上”定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首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坚守群众史观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至上论”,对唯物史观作出了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就“人民至上论”的理论基础而言,以“人民至上”取代“资本至上”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守正创新,超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以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为源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其理论内涵来看,“人民至上论”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来自人民”的具体化定向、“为了人民”的现代化追求和“造福人民”的民生福祉导向。在价值旨归上,“人民至上论”始终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立足人民的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