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断裂之谜。一个楼兰是3800年前的文明,它的典型代表是太阳、墓地、楼兰美女,以及后来发现的小河墓地;另一个楼兰是汉晋时期的楼兰城邦文明。两个文明相隔着1600年的大鸿沟,人们无法找到它们之间的延续与过渡,3800年前的楼兰文明,显然不是后来发现的楼兰城邦文明,没有证据表明后一个楼兰的人是前一个楼兰人繁衍而来。  相似文献   

2.
一、古代社会的“城邦” 早至公元前1000年前,在地中海的东部、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就形成了古希腊文明。这种文明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奴隶制的城邦形成。所谓“城邦”,简而言之就是城市国家,即以一个城市为中心,把周边的若干村镇附属于城市国家的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题是城邦的目的—人的好生活及其实现。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人的好生活是城邦内在必然的现实。人的好生活,无论从其产生还是从其内容来看,都是一个伦理目的,是好与善的合一。中道和正义作为实现城邦目的的途径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原则在其政治学中的运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目的中蕴涵的伦理内涵,反映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个自治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民主刍论     
马景超 《学理论》2009,(9):63-64
民主是一个古老而又时尚的词语。从城邦时代的雅典到现代以民主自由标榜的美国的两千多年的岁月中,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对民主的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完善。可以说,民主已经成为了衡量现代国家是否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从民主的含义入手,逐步引出民主的四个特征,参与、自由、选举、妥协,然后论述了民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伦敦不仅仅是英国的首都,在很多人看来,它还是世界的首都。伦敦人喜欢夸耀这座城市多么特殊、多么出色。他们认为,伦敦是一个附属于二流国家的一流城市。虽然这一说法曾经是句笑谈,但现在,一些人开始大胆设想,如果伦敦真的如此与众不同,它就应该特立独行,变成一个独立的城邦国家,就如新加坡。  相似文献   

6.
乔新娥 《学理论》2023,(5):45-49
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思想史中的重大事件,围绕城邦的政治、哲学、宗教关系,引发西方文化观念的内部纷争。雅典城邦是苏格拉底生活其中的公共权威,城邦之神是团结民众的公共信仰;苏格拉底坚守哲学之神的个人信仰,被民主派指责威胁城邦之神,两种神的对立体现为哲学与政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苏格拉底作为公民有责任维护城邦的公共权威,服从城邦的法律审判,支持城邦的公共信仰;作为哲学家苏格拉底坚守心中哲学之神,捍卫个人的独立理性也是其内在追求。面对雅典城邦民主派的攻击,苏格拉底接受死刑判罚,完成对于城邦忠诚与哲学信仰的双重殉道。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11)
古希腊时期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国家形式——城邦,古希腊人在城邦治理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类早期较为完整的国家治理思想,这些思想对后来的人类历史发展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古希腊人提出正义和幸福是国家治理的最崇高追求,进而在实践中开创了法治与民主两个实现国家崇高目标的途径。在法治建设中古希腊人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注重在遵从均法原则基础上立法、守法;在城邦民主构建中关注法律在实现民主中的作用,在一定的排他性基础上注重提升和扩大公民的参与权和监督体制建设。作为人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既因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不足之处,也有些积极因素,但其终究作为人类的实践成果而存在,并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希腊人造出了以下这些单词:“城邦”、“民主”、“人民”、“寡头政治”、“自由”、“公民”等等。这就不得不使人作这样的假定:是希腊人首先发现了政治的永恒真理,或者说我们所说的永恒真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奴隶制,这是他们的民主与民主本质之间的主要区别。因为世间必然有一个永恒政治的存在,可供人们进行哲学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历史。从这里,通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与人的科学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的问题。一、生态文明是人的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是人的需要得以满足之根,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之基,人的能力发展之源。二、人的科学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体现在:人作为主体,担责生态文明,科学理念,引领生态文明,丰富知识,支撑生态文明,高尚品格,促进生态文明。三、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的科学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认识,高度重视;认清形势,直面现实;统筹兼顾,科学应对;推行生态经济,提供物质保障;健全法律体系,强化约束机制;繁荣生态文化,优化人的素质;倡导生态消费,优化生活方式;重视国际合作,共建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9)
对阿里斯托芬作品的分析,透过其文风怪诞、讽刺的表象反映出当时雅典城邦存在的问题,即天上诸神与人,法制与家庭的对立。挖掘出阿里斯托芬隐藏在荒诞背后的政治哲学企图:城邦真正的统治者应是诗人,因为只有诗人才能解决城邦与人的对立,才能平衡严酷的法律和自然家庭之爱。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人一直坚持着关于正义的信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阐述了正义是理想国家的总体原则的思想,并建构了所谓正义城邦。正义城邦从一开始就具有虚幻性,注定要走向破灭,正义城邦理想的幻灭,与现实城邦的解体同步。对正义的神圣幻化和极端化,是对国家和政府的否定;而国家和政府的过分世俗化,是对正义的否定,同样将导致正义城邦理想的破灭。世界帝国、永恒正义、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正义城邦幻化与破灭的具体认识路径。美好公平正义社会理想不同于虚幻的正义国家梦想,应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2.
英国莱切斯特城有很多广场,最出名的要数灵魂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陈旧的房子,房子旁边有块墓地,墓地旁竖了个牌子,上面赫然写着“让每一个灵魂都能仰视天堂”。这个房子的主人是已经去世很久的菲尔普——坟墓里埋的就是他。  相似文献   

13.
张正明 《民主》2004,(11):37-39
一、古人类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摇篮在中华文明形成前,位居黄土高原的山西就留下了许多史前遗迹。山西垣曲寨里村1955年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证明4500万年前这里已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生存。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发现的击打取火石器,证明180万年前人类已有用火活动。西侯度遗址南发现的距今约60万年的匼河遗址化石,已具有现代人  相似文献   

14.
《理想国》以对话的文体形式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关于城邦的极致想象,以某种正义观念为基础,建立一种和谐的城邦政制。最佳城邦的建立需要最好的个人类型,那么这种类型的人柏拉图认为就是哲人。大多数人认为乌托邦是"理想国"的别称,哲人实现统治的难度很大,但柏拉图认为这非不可能之事,从而使我们重新思考"哲人王"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晓 《各界》2014,(5):32-32
从文明的演变看,西方文明的因子来自于“两希文明”,即古希腊文明和古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文明后来演变成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文明再经过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改革,便形成了新教,演生出一整套有效的财富伦理和市场伦理,后者直接导致西方近代市场经济的发韧,才有了今天西方文明的辉煌成就,而市场经济的成就不过是这一文明的美丽果实而已。  相似文献   

16.
来自世界各地的150余名简帛学家最近聚会长沙,隆重纪念简帛发现100周年。自1901年在西部大漠出土第一片汉简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百年间陆续发现的简帛累计约26万枚,其在地底埋藏时间大多接近或超过了2000年。有学者这样形容,百年简帛发现史是一段全面的中国文化追溯史,是一页震荡人心的文明重现史,从楼兰、尼雅简牍到居延汉简,从敦煌帛书到马王堆帛书,从郭店楚简到三国吴简,构成百年来中国考古和文化史的另一条不可忽略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
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之死被认为是个体死亡继耶稣之后的第二大悲剧,数千年来引发了无数的关注。一个以追求真理为毕生理想的哲学家,却被他为之奉献一生、标榜着所谓的"民主、自由"的雅典城邦判处死刑。从苏格拉底之死折射出了雅典民主制无法掩饰的弊端,只有从新思考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古希腊文明。  相似文献   

18.
萧建生 《各界》2011,(5):53-56
在叙述宋朝伟大的文明之前,俄们首先要指出的是,宋朝没有实现中国的统一。当时中国分裂成宋国、辽国、金国以及后来的蒙古国等几个国家。这种国家分裂局面,是延续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宋朝是在当时国家分裂的状态下,繁荣了中华的文明,并将这个文明推进到中国古代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9.
闫辰 《学理论》2012,(5):9-10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身份思想是一种救世学说,其政治实践维度表现在基于公民的美德积极地参与城邦公共生活。公民德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政治可欲性,参与行动是公民德性展现的最佳方式,通过必要的手段培养公民美德是公民参与行动的内在要求。幸福生活、良法之治、公民美德是公民参与行动的三个向度。基于公民德性的参与行动是维护城邦和谐稳定的基石。公民的自制美德、友爱美德、明智美德使公民的参与行动更加有序规范、符合正义准则,可以有效维护城邦稳定,确保城邦持久繁荣。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学家丹·艾瑞里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请人帮忙推陷在土坑里的小汽车,他随机向路过的行人求助,他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人乐于出手相助;后来他改变了求助策略一他告诉行人,如果有谁帮忙推车,他将给对方10美元的报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