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当葛洲坝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水电部又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建三峡工程的报告,建议尽早决策。这时正值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这一年,中美两国相继签订科技合作协定、水电开发和有关的水资源利用议定书。中美两国准备再次在三峡工程建设上进行合作。但好事多磨,中美合作还没有正式开始,就险些夭折,甚至出现影响到三峡工程是否上马这样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雨后依然是彩虹中美经贸贵在发展●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王有莉1972年中美发表上海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双边经贸从此进入了迅速增长的时期。此后,《中美工业技术合作协议》、《中美纺织品...  相似文献   

3.
王兴栋 《党政论坛》2010,(22):36-37
日前,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美国前国务卿、著名战略家基辛格警告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建立一种持续合作的模式,那么两国就有对抗的风险,如同一百年前英国和崛起的德国一样。当时两国走向对抗,并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美两军关系的发展仍将是渐进的,甚至是曲折的中美两国海军舰艇11月19日在南海海域举行了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的第二阶段演习。这是中美之间长达8年的海上军事安全磋商的结果,是中美两军开展交流合作20多年以来的一次重大务实性交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军关系发展的不易。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的军  相似文献   

5.
2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代表两国人民的利益,以政治家的远见、智慧和勇气,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20年后,两国领导人把双边关系推向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中美关系最近20年的风雨历程,为两国和世界所瞩目,也带给人们许多启示。在中美建交2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6.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所昭示的历史宿命,构建以战略互信为基础,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大国关系。要构建战略互信,中美两国必须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多的利益交汇点并以"正和博弈"的思维方式积极进行合作。中美气候合作不仅表明两国可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大有作为,而且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国家安全议程的重要议题。中美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使网络安全成为中美两国新的竞争点和摩擦点。中美两国对于网络安全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在网络安全中双方争议不断,只有通过中美合作,消除猜忌,互相建立信任,实现网络安全合作,才能解除中美两国的误解和矛盾分歧,才能共同来建设和维持网络安全,实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发展。文章对中美网络安全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指出可能造成中美网络安全发生争议的主要原因,并对执行网络安全争议的策略进行了探索,为促进中美网络安全合作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头号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将继续维持一种既有广泛共同利益,又有重大分歧,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仍会呈现出时好时坏、曲折前进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美经贸合作是一种长远的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前景广阔,影响深远。10年来两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与两国的人口、资源、市场和总的生产力水平相比,还很不相称,双方需要进一步努力,/消除各种障碍。中国政府衷心希望同美国新政府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使中美关系,特别是经济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3,(18):17-17
香港中美聚焦网7月19日发表题为《美中关系向前迈出一大步》的文章,文章指出,日前结束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一个成果是,中美关系不仅得到巩固,而且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两国元首6月进行的“庄园会晤”推动了双边关系,2013年的对话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举行的。承诺与合作更为明确文章称,中美双方在7月11日和12日两天的对话中达成如此多的协议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在数量和质量上甚至超越了近年来两国元首互访所达成的协议。那些公之于众的协议——战略对话有91项、  相似文献   

11.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美。习主席的美国之行使中美在战略层面、双边议题、地区议题、全球治理和人文交流层面达成一系列重大共识和合作协议。两国同意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深入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建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地位,推进两军新型关系建设,在部分争议议题上化解分歧、增进合作,在全球治理和人文交流方面探索新的合作亮点。习主席的访美之旅既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又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夯实基础,有利于我们从新的战略高度把握和建设更加成熟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二战期间中美两国建立的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中关合作所抗日有功,但长期以来它却成了‘美蒋罪行’的代名词,被不断妖魔化,造成了历史的误会。”厉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称过去国内出版的书,对中美合作所并没有全面而客观地讲清楚过。  相似文献   

13.
美韩黄海军演之后,美国又企图将南海领土争端国际化。中美关系再度趋紧。尽管事关安全大局,但是两国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因为中美已经进入复合型相互依赖阶段。在经济领域,中美两国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相互依赖主要体现为互补和合作。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世界工厂之一,中国生产廉价产品出口美国,从中美贸易中得到巨额贸易顺差。然后,中国再把钱借给美国人消费,扩大美国的消费。  相似文献   

14.
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运用G-L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指数,依据UNCOMTRADE数据库中2000年到201 0年中美两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就中美两国HS分类下HS01到HS24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和水平及结构进行分析,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代表于1995年2月27日在中国就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使双方避免了一场贸易战,同时也结束了中美关于知识产权问题长达二十个月之久的磋商。一年多来,中美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谈判一直受到中外各界的关注。这是一场关系到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两国关系大局的非常重要的一次谈判。中美两国的商品贸易额一年约达500亿美元,贸易摩擦如果导致贸易战,无论对中方或美方都会造成极大损害,同时,根据美国对华贸易报复清单,香港转口贸易将损失45亿港元,并在一年内影响到4700个工作职位,以及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0,14%,这还不包括贸易…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8,(52)
1972年—1998年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了会谈。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1973年5月1日中美两国在对方首都设立的联络处...  相似文献   

17.
<正>自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美力量差距缩小,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成熟——成熟之一,是两国关系更趋平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较快地缩小了与美国的距离。在处理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国更能以我为主,中美更多平等对话。在中美相互依赖的关系模式中,两国互动的平衡性在增强。成熟之二,是合作空间更为  相似文献   

18.
朱丽 《学理论》2010,(15):18-19
中美两国安全观的不同对中美两国关系甚至东亚地区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制约安全观形成有各种因素,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和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安全观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有2000多人出席的中美工业、贸易和经济发展研讨会,经过四天热烈的讨论,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降下了帷幕。对中美建交以来这一规模最大的民间双边经贸交流会议,双方的权威人士都以深刻的历史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6月23日的闭幕式上,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致词说:本次大会将成为美中两国加深合作的历史里程碑。会议的中方主席张劲夫的闭幕词则指出: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发展中美两国的科技、工业、贸易和经济合作富有历史意义,这意义不仅仅表现在今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未来。 这些带有哲学意味的话语,概括了生动丰富的实际内容。且容记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1月15日 ,中美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个振动全球的重大事件 ,对中国来说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决策 ,而是一个影响广阔而深远的战略决策。(一)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拖了13年。去年4月 ,朱基总理与克林顿总统在华盛顿没有谈成 ,11月 ,中美两国代表团在北京却谈成了。这是为什么?中美两国政府和领导人 ,特别是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从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高度出发 ,非常重视这一谈判。中美两国发表的新闻公报指出 :“中美两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