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多元文化语境给<大学语文>教育提出文化教育的使命:<大学语文>应该承担民族文化认同的重任,构建教育对象的精神家园,使教育对象在精神上成人.为此,<大学语文>应立足子母语教育,通过形式和情感的感受,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对民族精神产生崇敬,对民族文化产生深刻而持久的认同.母语文本选择应该坚持以"文"为中心,通过母语的人文指向实现<大学语文>的文化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4.
承载着毛泽东对新中国理论构想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其文本内容自创生之后也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论人民民主专政》最早于1949年7月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但由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和新政权的构想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很快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并编辑出版了单行本。在1960年编辑《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时,《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本又经历了一次修改,体现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新思考。总结这一文本的演变过程,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国家建设构想的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凯 《理论探索》2020,(1):44-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考探求《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回归已在新时代《资本论》诠释中凸显出来,这可从思想政治的鲜明导向、理论宣传的强烈共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迫切要求和西方世界重读《资本论》等得到充分证明。新时代《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深层原因,除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认识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发展规律外,主要在于《资本论》诠释背景的历史变迁、诠释主体的继往开来、诠释成果的论说叠加、诠释主题的崭新重大等原因。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主要内容就是回归原本的研究写作目的、基本的范畴和结论、根本的立场和方法、最权威的实践标准等。文本回归提出了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主体要求,如站稳价值立场、把牢科学原则和方法、聚焦时代问题、立足实践创新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出发,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狭隘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对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十大观点进行有力驳斥,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崭新视角和有益启示。基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文本分析《共产党宣言》经典文本发表170多年以来思想张力的基本特性,其高度的科学性、自觉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是《共产党宣言》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深刻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文本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指导思想的主要载体,在传播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重要的历史经验。比如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决议》文本传播的主题;在形式上,多种形式并存;在阶段上,从传统文本向现代文本跨越;在特点上,常规研究与主题性研究共生;在影响上,文本及其精神成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起点和标签。《决议》文本的传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决议》思想的诠释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为《边城》文本在叙事语态上存在三种时态,即过去之事、现在之事、未来之事。三种时态分别对应于回顾叙述、同步叙述、预示叙述。由于女主角翠翠的贯穿作用,关于她的生母的爱情、关于她的正在进行的爱情、关于她的将来的爱情都和谐地统一在翠翠命运的递嬗当中,它在推动着叙事走向深入的同时也展现了边城乡下子民生活的无常与无奈。  相似文献   

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常被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基本成熟的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被认为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的产物,是前马克思主义的.其实二者的基本精神和思想观点完全一致.只是马克思虽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却把这些思想误认为只是对费尔巴哈工作的继续,是属于费尔巴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穿着费尔巴哈外衣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脱下费尔巴哈外衣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就文本视域而言,《新民主主义论》有着独特的逻辑进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社会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呈现出从"社会性质"到"革命性质"的叙述模式;另一方面,又在"世界革命"视域中审视"中国革命",凸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世界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还在无产阶级的双重使命的解读中,成就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革命论"与"社会论"的内涵,表征出中国的社会变革中"革命"与"建设"的有机统一。《新民主主义论》文本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实践的有机结合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其逻辑进路不仅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篇章,而且也铸就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术研究已进人学术分工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研究者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术有专攻”,而许许多多“专门家”的成果汇集起来,就推动了整个学术的积累和进步,原创性的思想才会出现,学术生态的多样性和学术的繁荣才得以显现。具体到马克思研究来说,“文本研究”与“理论发展”应该保持必要的张力,形成合理的分工与互补。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9)
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态"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之一。《虹》作为文学经典,对其中自然、精神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具体分析将有新的现实意义。以鲁枢元关于生态批评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三大方面对劳伦斯的作品《虹》进行解读,以求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由于工业技术的介入,使得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割裂,我们要回归自然,重建精神意识,才能有效缓解生态危机,实现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孟向荣 《民主》2004,(8):37-38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公安部宣传局、全国妇联宣传部联合编辑的《任长霞》和《永恒的彩霞》两书,于2004年6月相继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任长霞》和《永恒的彩霞》的出版,是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例证。也是公安战线“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指导方针产生效果的真实反映。它从一个侧面为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中,全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与革命和建设时期优秀共产  相似文献   

14.
郑军  张伟 《学理论》2008,(22):50-51
马克思写于巴黎的《巴黎手稿》(又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它的一些理论和见解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上(通过文本历史分析)还有所欠缺。针对《巴黎手稿》中提出的"人的异化",本文从异化涵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异化的真正内涵这三个维度逐步进行研究说明。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博士论文》阐述了一系列文本解读方法论:历史主义的知识社会学和知识伦理学、实体到主体的知识人格化、从抽象到具体的知识生成论、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知识系谱学。这些文本解读方法论作为马克思思想史发展的最初起源和萌芽,预示了动态演化生成的马克思思想发展体系。研究《博士论文》中的文本解读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特别是可以规避马克思思想研究史中的误读现象,扬弃唯物、唯心二维视阈下的简化式马克思研究,以便寻求隐蔽于文本之后的本体马克思,更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婷 《理论导刊》2020,(7):102-106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现实的个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以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为逻辑前提,将对人的把握从德国思辨哲学的抽象性中拯救出来;以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人为现实起点,开始在物质生产领域中把握人的现实性;以人的发展实现和确立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为实践路向,在生产实践中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以实现人的解放为目标旨归,把观念解放推进到现实解放,使人从异化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8.
姜军  晁储君 《学理论》2010,(16):47-48
人的肉体是感性活动不断内化、积淀的产物。人类的肉体决不同于动物的肉体,因为人类的身体里面内化和积淀了人类社会几百万年的发展史。因而人的生命体是积聚着全部生产劳动成果的具有社会历史属性的产物。因为物的最一般的属性是感性对象性,人的肉体只有在人化的自然中,在使用和消费凝聚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产品时,人的沉睡的本质能力才会被重新唤醒。  相似文献   

19.
郑路 《学理论》2009,(31):187-187,280
本文选取了王念孙《读书杂志》当中的三则释例,通过对其的审校考证得出王氏所采用的校勘理念和校勘方法,并指出了其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的"两个不能否定"对于我们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两个不能否定"不是要否认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也不是要突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做出新的评价和论断,而是延续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调,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做出的精确概括,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性与继承性。"两个不能否定"与《决议》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