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11):42
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文章称:西方资本主义三宗罪——一宗罪:西方模式的傲慢首先是西方模式的傲慢。这种自豪感与蔑视他人的蛮横无礼心态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集体主义梦想的破灭而达到顶峰。柏林墙的倒塌象征"历史的终结",但实际上这种胜利加速了强国的脆弱,也预示着很大一部分政界和  相似文献   

2.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 “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述弢 《各界》2010,(4):24-27
提起赫鲁晓夫,人们不由得就会想到那个矮小敦实的苏联当家人。想当初,他在西方国家的民众面前是何等的豪情万丈、义正词严,甚至说出了“我们要埋葬你们”之类不雅的话(潜台词是:社会主义必胜,资本主义必败)。俨然一个社会主义斗士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2008年经济危机后,关于美欧资本主义模式命运及美国变革方向的大辩论在西方展开。现阶段,资本主义仍能自我调整和变革,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其在历史的短时期内不会终结。美国变革趋向于两方面:一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调控,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保持中产阶级的适度规模及普通大众的最低生活水准,以维持资本主义体系的运转和保持美国社会的适度公平;二是维护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则,加强金融监管和救助等政府责任,以保障资本利润率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陈庭翰  吴定海 《理论导刊》2023,(12):109-114
文明形态是文明的具体形态,具有外部的形体性和内在的体系性,其“新与旧”的标尺在于其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西方既往文明形态的双重束缚下,发生了“由新转旧”的变迁,主要体现在经济逆全球化取向、新垄断结构形成、民主政治极化、社会共识坍塌、文明观封闭等方面。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封建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赋予了中国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必然性。这三者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塑了新政治形态、新生产形态、新生活形态和新合作形态,共同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性展开。  相似文献   

6.
冯旺舟 《学理论》2024,(1):24-27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西方左翼思想家对当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无效率”和“不稳定”性,并对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和自由化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0,(12):46-46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就“中国模式”发生了很人的争论—— 西方存在三种观点在西方,围绕着“中国模式”,人们可以看到二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观点。第一种是人们所说的“捧杀派”。在“捧杀派”内,人们“捧杀”中国的出发点不同。  相似文献   

9.
魏民 《党政论坛》2012,(8):28-28
国际金融危机和美欧主权债务困境,凸显了西方国家正在经历资本主义制度诞生以来新的瓶颈期,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制约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今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大转型:塑造新模式”,表明论坛已充分认识到目前全球各领域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的内部构成及相关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科学社会主义》2007,3(2):146-151
由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发生质的变革,探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实际上就演变为关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内部构成变化的研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方法,分析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阶级内部构成新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并取得统治地位”、“脑力工作者是不是知识阶级”和“‘新中间阶层’是不是中间阶层”等相关理论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工人运动与西方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民主是历史的产物,它不仅是近代资产阶级仅对封建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近代社会确立以来两大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西方民主的产生和发展大抵有两种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模式,分别代表了近代以来两大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不同历史作用的两种基本轨迹。无论哪一种轨迹都显示出,工人运动对西方民主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变革。西方民主的演进正是这种变革的重要体现,忽略了这一点,就忽略了工人阶级伟大历史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1,(8):20-20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利润的最大化,目的是积累资本。从长远角度看,这种积累模式已经逐渐陷入了僵局。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存在着一条“原理”,即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可能产生公有制因素。这种认识.不符合西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理应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   

14.
一走出西方启蒙语境 纵览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学术成果,往往局限于西方现代性的思维框架,以资本主义启蒙话语评判内涵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西方文明的思维偏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为消除经济“滞胀”,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放松政府规制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从英美日等国开始,逐步扩展到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改革政府规制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了解西方国家放松规制的原因及措施,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调整政府与产业的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打破了西方模式完美无缺的神话,对其剖析反思应超越政策批判而进入制度批判,超越经济基础批判而进入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权力本质的上层建筑批判。金融危机的总根源不仅在具体的经济政策,也不只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而在于维持这种经济政策和经济关系的政治制度,在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私有化属性。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自建立以来一直不断自我调整,试图缓和或转嫁其内在冲突。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经济虚拟化和金融化只是其自我调整的最高阶段和完形形态。金融危机标志着西方基于现行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和国际秩序进行内控、自救的企图失败。而新兴国家在危机中实现了政治上的觉醒和发展上的自主,一定程度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转化危机的空间,敲响了西方霸权的丧钟。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六种,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三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三种,即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从日本模式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利弊得失的分析,可得到一些对我们有益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英、美、法三国权力结构的基础上,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监督制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正确认识这一变化,离不开对当代西方各国贫富差距状况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当代资本主义是贫富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还是贫富差距有所缩小?不同的判断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要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做出正确地判断,首先需要全面、辩证地考察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郑伟 《理论导刊》2024,(3):48-55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走向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40至60年代,马克思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生成逻辑和历史进程的客观分析,探讨了西方殖民侵略对东方落后国家的“双重使命”,认为东方社会必然以资本主义方式走向现代化;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则着重分析了东方社会经历特殊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非资本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便是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设想的有效证成,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建构了“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为超越西方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