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阅世     
人生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必修课。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那时候的镜像里,世界就像日月的运转一样,昼夜分明。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物印象的第一个判断常常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对周围的人物如是观,对影视文学中的人  相似文献   

2.
佚名 《党政论坛》2010,(16):41-41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渭“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放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一二条规矩,它们是。  相似文献   

3.
崔光宝 《党政论坛》2011,(10):52-53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 孔子多才多艺、学问渊博,他在读书时常常把“学”与“思”“习”“行”结萑穗抹。一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是“学”与“习”的结合。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学习理解掌握知识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6)
"朱子读书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这个读书法不仅谈到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在学习方面有深刻的启示和影响。主要通过研究探讨"朱子读书法"的内涵,获得学习以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前提,重视学习态度的灵魂作用,注重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民主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理念等启示,并反思其不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雷颐 《各界》2012,(10)
许多人知道何炳棣先生大名,早在“文革”时的中美关系“破冰”之际。极少数知名“美籍华裔”学者获准访问祖国,何即其中之,自然引人注目。尤其是他在香港左派杂志发表的长文《从历史的尺度看新中国的特色与成就》,热烈赞扬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陈乃举 《党政论坛》2010,(20):17-17
“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这副楹联可以说是撰写者唐英为人为官的真实写照,很为世人称道。祖籍沈阳,雍正六年(1728年)被朝廷派到江西景德镇任督陶官,是清代戏曲家和著名的陶瓷家。在世风颓废、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场上,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官,人生地不熟,若不入乡随俗,奉行官场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7.
郑美娜 《学理论》2012,(18):122-123
首先介绍了儿童主人公奥利弗特维斯特是狄更斯笔下善良的化身,他拥有许多难能可贵的性格特征。再次,充分暴露了费金和塞克斯的罪恶形象。最后,分析了性格复杂的南茜,陷入了良心的发现和对爱人忠诚的两难境地。但她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奥利佛尔是小说中最崇高的善行之一。解决了奥利弗难能可贵的性格特征,南茜如何实现善行,及费金与塞克斯的凶恶本性的表现。通过对雾都孤儿人物的分析最后得出:狄更斯相信大部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有时会被糟糕的外部环境所扭曲。  相似文献   

8.
黄成义 《学理论》2014,(4):150-15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德的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干部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四德"标准来要求、衡量、规范、审视、修炼自己,用自己良好、服众和富有亲和力、感召力的操守和品行表现取信于民,从而更好地带领群众实现和完成党和政府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人之所为,无论是制度建设或是其它什么途径来解决腐败问题,归根结底都要解决人性的问题:人性中恶的因素,要求反腐败要依靠制度建设;人性中善的因素,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人性的可塑性,要求我们对人性中善的弱化进行社会救治,对人性进行提升和引导;同时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和锻炼。  相似文献   

10.
朱冰倩 《学理论》2013,(14):47-48
人性与法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贯穿法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全过程。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属性是法孕育的土壤,人性善恶两极的并存是法产生的根基,人性既是法的逻辑起点,又是法的最终目的。中西方基于人性的不同预设必然导致其治国方略上的差异。人性作为法的存在根基,与法的各种现象息息相关,因此,在对法的研究中,需要给予人性应有的态度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心静好读书     
周佩红 《慈善》2020,(2):62-62
这是我很久以来想做的一件事:在安静的环境下读自己想读的书,要是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想,就写下来——别去考虑词句的表达和安排,以及别人看了会怎么想。也就是说,自由。自由地读、想、写、说。就像一个终于浮出海面的人,他会珍惜无边的新鲜空气、云朵、天。他会大口呼吸,而不考虑这呼吸的样子是否优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干部读书现状,人民论坛杂志社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  相似文献   

13.
对奥古斯丁的人性本善思想做了简单的论述。至善的上帝创造了善的万物,因而人类的本性也是善的,但人类又因为反常地运用了上帝赋予的善的意志自由追求低级的事物而产生了恶,恶不具有实体性。通过奥古斯丁的分析理路我们发现在他的思想中内在地包含着自我选择罪责自负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8)
之所以人性善恶不易破解,皆因通常都局限于个人看人性。而人性之人首先指代乃人类而非个人,人性所指也应是人类特有之属性。虽然孟子性善说已发现人性善之真相,但对其内在机理却未能充分阐明,这使得近代以来西方之个人主义思想对以其为主流之中华文化产生重大冲击。当摆脱通过个人利己或利他看人性的思维定势,以跨越利己和利他之利人类来认识人性,便可通过人类利益的认识,看清人性善的本质,从而为复兴中华文化找到足够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读书好     
惠风 《学理论》2009,(1):94-94
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都向人们提出了读书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三境界     
做事欲专精,岂可无境界?即如读书之事,不能入境界,又何能陶性情,拓胸襟,增见识,长才干?读书之境界,古人阐述良多,今借佛家“山水”之论,一表略识之感慨。  相似文献   

17.
孙天仁 《党政论坛》2012,(18):29-29
学者胡适认为读书必须精读和博览。精读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须字字认识,不可随便放过。“口到”须句句念出来。“心到”是每篇每句每字的意义须用心考究。  相似文献   

18.
赵瑾 《学理论》2012,(29):53-54
根据管理学的解释,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而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在管理中"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中国哲学视域下,基于儒家的"善"理论,以"人性"假设为起点、"人际"关系的处理为脉络,以达到最后的"和谐"管理。对儒家的"善"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剖析,以探究和总结"善"在现代管理中发挥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展江 《党政论坛》2009,(16):8-8
清代诗人法式善,写有《读书四首》,运用四个比喻,论述了读书的道理和方法,很能给人以启迪。第一首说:“读书如蓄货,一室靡不有。瑰奇产岩阿,幽怪发渊蔽。当其求莫致,岂借跋涉走。”他认为读书要像蓄积宝物一样,应当应有尽有多多益善,甚至不惜长途跋涉以求得。当然,有了珍宝也不要炫耀于人,同时又不能闲置不用。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11)
康德在"自由本性"的基础上,从自由意志、道德律令出发,指出善恶概念既不是来自于人们头脑中理性的先验假设,也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材料,而是存在于道德法则之中并由道德法则所决定的。因此,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对道德律令的遵守和服从就是道德上的善;反之,如果违反了道德律令便是道德上的恶。康德并没有直接论述道德善恶,而是从逻辑可能性、实然和应然三个层次出发对道德善恶观进行了阐释。康德提出的人的本性中具有"向善的禀赋"和"趋恶的倾向"的道德善恶观彰显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也体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