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北极乃至全球安全都因此而面临挑战。为了保护和改善北极环境,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但是由于目前多数有关北极环境保护的条约和合作框架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都相对较弱,北极环境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对北极环境进行有效治理是紧迫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并设法解决的公共问题。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强调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价值信息获取和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并主张通过创造公共价值来解决公共问题,公共价值的创造是公共价值管理的核心。在北极环境治理中不断创造公共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北极环境治理的效果,创造北极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应以正义、公平、开放和效率为核心内涵。中国高度关注北极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北极环境事务,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可以为中国参与北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而参与北极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创造则是中国在北极环境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明确的北极战略。但在一些北极国家看来,中国的低调似乎是在运筹帷幄。2010年2月,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和全球安全项目主任琳达·雅各布森撰写的—份报告,把中国卷入了北冰洋争夺的战场。  相似文献   

3.
协同治理理论由自然科学的协同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的治理理论融合而成,主要研究复杂的开放系统如何形成有序治理的过程。北极具备产生协同治理的条件,而协同治理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北极协同治理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北极治理中出现的种种难题,实现北极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在协同治理模式下,中国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开展多元协同,通过积极参与北极治理机制的改制、建制工作,培育、提升中国参与北极协同治理的能力等方式积极参与北极治理,实现自身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提升了北极航道的战略地位,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2018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得到中国官方最高层的确认。北极航道与"一带一路"必将实现战略对接,印证其在拓展中国蓝色发展空间中的地位升级与作用强化。从全球公域论视角来看,这是中国对广义上作为全球公域的北极航道前沿性的把握、公共性的诉求、价值性的洞察以及全球治理的联结,其理论依据和机制建设路径是亟需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本世纪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冲国国家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将于7月1日从上海启程。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组织形式对北极地区进行大规模科学考察。也是中国科学考察船首航北冰洋(沿北纬80度左右环行半个北极地区),并破冰前进至北纬88度,从88度起有直升机送考察队员前往北极考察。考察队由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际测绘局等部门的专家学者组成,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在北极考察队出征前夕,记者采访了论证此次北极考察的部分专家组成员,就北极…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提升了北极航道的战略地位,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2018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得到中国官方最高层的确认。北极航道与"一带一路"必将实现战略对接,印证其在拓展中国蓝色发展空间中的地位升级与作用强化。从全球公域论视角来看,这是中国对广义上作为全球公域的北极航道前沿性的把握、公共性的诉求、价值性的洞察以及全球治理的联结,其理论依据和机制建设路径是亟需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侨园》2021,(4)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消融,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已成为现实,北极地区在经济、科研和资源等方面的战略价值持续攀升。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北极国家,中俄是北极利益的重要攸关方,两国在该地区合作的必要性逐渐彰显。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时,两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把北极航道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可以为欧亚地区打造一个新的交通格局。  相似文献   

8.
把善治作为北极治理的最高标准,对未来北极治理机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善治的标准,北极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参与主体多元化及其利益诉求的矛盾,当前北极治理体系的机制碎片化和滞后等问题导致了日益严重的挑战。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实现北极治理的善治,各方就需要超越当前北极国家主导的治理模式,从利益协调、机制整合和共识塑造等方面共同推进北极区域性和全球性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北极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应从多方入手,积极开展与其他各方的合作,推动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实现北极善治。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3,(14):25-25
5月15日,北极理事会8个成员国一致同意中国成为正式观察员国。 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在北极议题上具有合法的权利,被认为将在北极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是由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和美国8个成员国组成的政府间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新添"北冰洋方案",正式将北极地区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之中。在此背景下,北极环境变化及其所造成的广域性安全影响,关系着"北极海上丝路"沿线地区的民生福祉和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全球公共品之一,北极环境安全的扩散性、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国际合作治理的必要性。针对此领域依旧存在的合作关系不对称、规制不完备以及缺乏认同等不足与困境,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者",中国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指导,积极参与到以"绿色发展"协调矛盾关系,在"合作治理"模式下完善相应国际制度,建构基于"共同体"理念的合作认同,通力推进北极环境安全的国际合作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2013年5月15日,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特别观察员国”到“正式观察员国”的“身份升级”,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今后在北极事务中是否拥有更大话语权?权限规定苛刻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是由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及俄罗斯8个成员国组成的政府间组织,主要协商讨论与北极有关的事务.  相似文献   

12.
陈舒婧 《学理论》2013,(17):129-130
随着全球日益变暖,北极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对北极的争夺战之中。为了实现北极和平利用,尽可能地减少争端,国际社会急需明确北极的法律地位,从而确定相关权利义务的归属。应当在现有的国际法框架内解决北极岛屿、资源以及航道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10,(39)
<正> 气候变暖使得人类过去百年探求的北极航线开始成为现实今年8月底,一艘俄罗斯油轮在两艘核动力破冰船护送下,穿越融冰打开了北极东北航道。这一事件引发了多国媒体的关注,有评论认为这次"破冰之旅"揭开了北极航道商业化航行的序幕。挪威一家海运公司随后也宣布,今后将从该国北部希尔克内斯经由北冰洋向中国运输铁矿石。从欧洲到太平洋地区,与经由苏伊士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7,(12)
<正>2017年7月至10月,我国科学考察船"雪龙号"进行第8次北极科考,历时83天,航行逾2万海里,其中冰区航行1995海里,顺利完成航渡任务。考察期间,"雪龙号"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试航西北航道,实现中国首次环北冰洋调查。北极、北冰洋以及北极航道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一、北冰洋是人类涉足最少的大洋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其中冰域面  相似文献   

15.
北极的主体是一片由主权国家领土环绕的海洋,当前争执的是海域或大陆架边界的精确划界问题。《南极条约》已成功运行了近半个世纪,而北极仍处于区域基本法的空白地带。去年俄罗斯北极海底插旗导致纷争骤起,国际社会包括众多非北极国家竞拟策略,试图在未来的北极安排中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这一背景下,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也多次呼吁建立统一的北极地区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25)
随着冷战结束,世界各国对北极研究日起走向活跃、开放。1990年成立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了北极多学科综合研究,并把“北极与全球变化”放在最优先的研究领域。目前国际科学界对北极研究主要覆盖5个研究领域,有10项优先研究计划。它们分别为:全球变化对北极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北极地区紫外增强的影响研究—巴伦支海影响研究—白令海影响研究与全球系统有关的北极过程—北极地区冰川和冰盖物质平衡研究—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研究北极地区的自然过程—北极海洋/海岸/河流系统研…  相似文献   

17.
北极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根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由于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北极海冰快速减少,温度迅速升高。以目前的情况看,北极地区的温度已经处于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研究人员预测,2040年北冰洋上的浮冰会完全消失,所以,保护和开发北极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冰天雪地的北极,厚厚的冰层上面散落着一些冰窟窿,它们是海豹的出气口。一只体形硕大、浑身雪白的北极熊正晃动着略显笨拙的身躯,在这些出气口间来回徘徊,期待着能够猎取到定时上来出气的海豹。北极熊起初显然未意识到这种主动性的进攻不是明智之举,因为海豹通过北极熊行走时冰层的振动能够觉察到它的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北极突然成为一个热点。丹麦、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等所谓的"北极国家"纷纷围绕着北极地区的归属展开争夺,搅得冰天雪地的北极沸腾起来。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一架波音737客机在北极坠毁 8月20日,加拿大一架波音737客机在位于北极地区的雷索卢特湾附近坠毁,造成机上12人死亡,3人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