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于家干 《春秋》2012,(5):42-44
烟草,一种散发着香味、最早用来祭神的神秘的植物。后来发展成了人们普遍吸食的卷烟。但中国历史上只生产“笨烟”,不能直接卷烟。20世纪初叶.美国人在潍县宁家沟一带试种成功了黄烟。用潍县产出的第二代黄炯种子,才能在全国其他地方种植。于是,潍县成了中国黄炯种子的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2.
1942年10月,潍县共产党负责人之一的王育才被捕叛变。由于他的出卖,潍县党组织受到极大破坏。王育才,潍县大庙乡纪家庄人,1910年生,1928年入党,先后担任过胶东区委特支委员、昌潍中心区区委书记、潍县县委民运部部长等职。其公开身份是教员、药店老板或布匹商。其布匹销售点主要在东关和望留集。1942年10月11日,脱党后当了汉奸特务的于笑愚  相似文献   

3.
在潍坊,能够永垂青史的人物,曹鸿勋算一个。这不仅因为他是隋唐科举制度以来潍县出的第一个状元,也阑为他为官清正。在文风浓郁的潍坊人眼里,还有更被看重的一面,那就是他的书法。日前读到几篇介绍曹鸿勋生平的文章,作者皆认为,  相似文献   

4.
张宏伟 《春秋》2009,(4):15-16
张雪岩(1901-1950),原名张松峰,山东省潍县大常疃人,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曲折艰辛天涯路 张雪岩出身寒门,小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在族兄张贯道资助下考入潍城文华中学。1917年10月,他正在文华中学读书,就被法国当局召募到欧洲战场。  相似文献   

5.
魏敬群 《春秋》2010,(2):28-30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诞生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发现甲骨文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件划时代大事。甲骨与山东.可谓有缘矣。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福山(烟台)人王懿荣;第一个贩运甲骨的古董商是潍县人范潍卿:第一个使用甲骨文名称的是济南人陆懋德.为现代著名史学家,曾任清华、北大教授。  相似文献   

6.
张天佐,字仲辅,山东寿光官家庄人,早年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后考入山东警官学校,1936年任昌乐县警察局长。1938年1月9日,日寇入侵昌乐,县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迁址南部山区,不久,张天佐接任昌乐县长。1948年4月,亡于潍县战役。在昌乐十多年中,张天佐重视教育,遍设学校,大力培养为其服务的人才,受教育者甚多。  相似文献   

7.
广告人     
《创造》2006,(4):90-91
孙玉梅顿悟过: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只要是他喜欢的,这件事对于他就不可能成为无聊、乏味甚至疲惫不堪的事情。可能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她们喜欢的就是“不工作”的生活。而更多人喜欢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里拼搏。孙玉梅投身自己的深爱。广告人,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6,(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写的《明志》诗。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早年家贫,在扬州卖画为生,乾隆六年(1742年)即他49岁时被任为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知县,5年后改知潍县,在潍县做了7年官。  相似文献   

9.
在济南市历城区彩石镇,一提起闰兴宝,熟悉他的人无不称赞有加,听说他的人无不频频点头。每每谈起这些事情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当好人民代言人这是一名人大代表应该做的。自从2002年当上人大代表,闫兴宝这几年始终都在履行着这个诺.  相似文献   

10.
卢塞恩是瑞士的第三天城市,固与卢塞恩湖毗邻而得名。2007年初的一天,一只野鸭在卢塞恩市的五谷广场花坛中孵化小鸭,此事引起了卢塞恩市市长先生的好奇,于是他去观看了一下(2007年8月24日《青年参考》)。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中国式的报道是:  相似文献   

11.
张宏伟  张建国 《春秋》2012,(3):17-19
1996年7月,潍坊渤海学院(今潍坊学院)举行成立剪彩仪式.从北京邀请来了多位领导干部和教育专家做嘉宾。一位白发苍苍而精神矍铄的老人.用还原出来的一口地道的潍县话谈笑风生.引得人们对他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这位老先生叫李正文。时年88岁.是革命战争时期一位杰出的中共地下工作者、“潜伏”战线上的英雄。他无畏无惧、机智勇敢、出...  相似文献   

12.
1921年、1922年,陈独秀两次被捕,此事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需要加强保密和保卫工作。于是,党的工作机构进一步隐蔽化,特别是对陈独秀,决定让他单独隐蔽起来。其住址不告诉任何人,包括党中央和其家里人。平时陈独秀自己到党中央机关来办公.阅看和签发文件,他走后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这样,他就与高君曼和两个孩子——陈鹤年、陈子美隔离分居了。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本溪县泉水镇民政助理王庆华,在这细如蛛网的山沟里出了名,看看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他出名的原因。赛梨寨村有个叫李冬菊的老人,经常到政府上访,为她解决烈属待遇、由于事情追溯到4O多年以前,人世沧桑,能了解她实际情况的人寥寥无几.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李冬菊不甘心,从有合作社开始就踏*了漫漫的上访之路。王庆华任民政助理后,决定弄个水落石出,根据李冬菊提供的点滴情况走访了四个乡、镇,十五个村,终于找到了李冬菊爱人是作战牺牲的证明,当王助理把烈属证送到李冬菊手里时,她已是泪流满面了。蜂蜜碰子村青山背村民组…  相似文献   

14.
“一钱”太守,东汉时的刘宪在会稽任太守,勤政廉明、政绩非凡。在离任之际,当地的几位朋友出于敬仰之情,凑足了100枚钱赠送给他,可刘宪就是不肯收下。那几位朋友是真心诚意的,盛情难却,最后刘宪只好象征性地收下一枚钱以作留念.并致以谢意。此事传开后,当地的人给刘宪起了一个雅号:“一钱”太守。  相似文献   

15.
泥土的伟大     
我认为,直到现在,在中国,仍然有这么两类人:做事的人和在一旁指手划脚的人。我们往往把这些措手划脚的人.误认为是批评家。但他们与真正的批评家有一点根本的不同,即批评家是从某个事业发展的需要发表自己意见的人,他与被批评的对象同处于一个事业中,是为这个事业而奋斗,而努力的。在这个意义上,批评家也是做事的人,而不是只发议论而不为任何事情负责任的人。那些指手划脚的人则不同了。他们好象是生活在别一世界的人,好象人类的各项事业是与他毫无关系的别一星球的事情,好象它的成败得失都只是做事人的责任,他们不用负任何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时兴一个词.叫做“度”.通俗一点说.就是火候。夸奖一个人事情办得好.常常用一句“他度把握得很好”.意思就是说他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区差异多样、人情世故复杂的国家,怎样把握好“度”.怎样才算适度.火候怎样才算拿捏得好,确实不太容易。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交警大队民警温永胜为疏导堵路的群众,不顾一些人的侮辱谩骂,面对拥挤的人群,竟然当街下跪10分钟。此事之所以成为新闻,大概缘于它开了疏导交通方式之先河。作为同行,我不能说事件中的这位仁兄给警察丢了脸,抹了黑,毕竟在他的长跪不起中,拥堵的路口出现了转机,南来北往的车流、人流又有序地流动起来了。尽管温永胜付出了屈辱的代价,但是他说:“我是警察,只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我就干,我这样做无怨无悔。”由此可见,这是一位憨厚质朴、恪尽职守的交通民警。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下跪疏导交…  相似文献   

18.
日前,泉州某企业总经理助理张先生向记者抱怨说,工作真郁闷,一点干劲都没有,老板高高在上,员工跟他提意见他也是从来不采纳,什么事情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在这里工作除了工资高外,找不到可以吸引自己的地方。张先生说:“在我们这里.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洪鸿 《台声》2011,(2):96-97
在甘肃、在福建,恐怕有不少人都知道肖金珍,尤其是在商界。知道他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是明星什么的,也不是因为他是大亨一级的老板,更不是因为他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知道他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哪里有火情,哪里就必定有他肖金珍,或人、或款物、或感人的牵挂。  相似文献   

20.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8,(12):40-41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下) 天宝元年.玄宗在勤政楼观伎乐。这时兵部侍郎卢绚“重鞭按辔”,风度翩翩地经过楼下.玄宗看了称赞说:“美哉!卢卿。”李林甫很快知道了此事.他担心卢绚会被玄宗重用.第二天就把卢绚的儿子召来对他说“你父亲素有名望.皇上想委任他管理交、广两州的事务,如果你父亲害怕远行,那就该先向皇上告老回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