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荐书     
《创造》2009,(8):91-91
《大国策》:为发展策,为国是谋 丛书集结了国内100多位顶级智囊专家,以前瞻性的视角和全球视野,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思考中国未来40年的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崛起进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从各个角度对不同领域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展开建设性的讨论,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的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相似文献   

2.
荐书     
《创造》2010,(7):118-118
《被绑架的中国经济》:多角世界的金融战全球经济永远在大国博弈之中起伏跌宕,房市、股市、物价……我们周围的市场总是瞬息万变。书中对美元、黄金、石油和房价的涨跌规律进行了深刻犀利的分析,并从种种纷繁复杂的表象入手,论述了多角世界大国博弈的本质,揭露了美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操纵作用,解密多年以来世界金融战争背后的内幕和真相。  相似文献   

3.
荐书     
《创造》2009,(4):88-88
《组织与管理》;《紧迫感:在危机中变革》;《美元还能挺多久》.  相似文献   

4.
荐书     
《创造》2008,(10):90-90
《我是农民》中国农民生存实录;《他乡,之税》30年中国经济变化的活标本;《荣宝斋》老字号百年传奇;《刀锋上的舞蹈》化腐朽为神奇  相似文献   

5.
如果让你归纳《沉思录》、《旧制度与大革命》、《世界是平的》还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等书有何共同点,答案除了它们都曾经是畅销书外,或许还要加上一个:这些书都是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或常委推荐过的书。而公众通过这些书单,也大致勾勒出最高决策层有如此一间虚拟的书房。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5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国崛起》电视片,在我看来,这可以作为中国更进一步面向世界的标志。中国从元朝开始的海禁,虽然在不同朝政时期有过放松,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对外基本是封闭的。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开放,但在清代结束之前,那种开放从没情愿过,主流中国社会几乎没正面看过洋人,除了不得不承认西“器”利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0,(8):76-77
1912年,对于六朝吉都南京来说,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年的1月,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南京为首都,民国时代从此开启。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描绘的“现代化”、“工业化”蓝图令人幢憬。虽然他没有提出建设南京的具体步骤,但先行者的思想往往在后人身上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者。他写的《建国方略》一书,就勾画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蓝图。《建国方略》一书,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分构成。这部书分别阐述了孙中山在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建国方略,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9.
杨葵 《民主与法制》2011,(18):71-71
民国时有个蔡东藩,将二十五史外加民国史敷演为一套“通俗演义”,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历史书。那时人心尚古,所谓演义,绝不似今日之“戏说”那般浪荡妖冶,它与正史的关系,相当于罗贯中《三国演义》之于陈寿《三国志》,将本来标准套路的史书生动化、趣味化、平民化。  相似文献   

10.
韩星 《观察与思考》2014,(11):46-54
《群书治要》是一部中国古代治道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从天人合一,效法天道;修身为本,修己安民;为政以德,正己正人;仁者爱人,义者循理;安上治民,移风易俗;德治为主,刑法为辅;民贵君轻,以民为本;治民之道,务笃于教八个方面系统梳理全书的治道内容,解说其丰富的思想蕴含,为当今国家治道难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启示,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儿子和书     
楠全 《人民公安》2009,(5):53-53
我睁开眼.一本红色硬皮包装的《秦腔》,上面精心地裹了一层塑料薄膜,薄膜上,拿彩色纸条打了个胭脂红的花结。握着书的.是一只在砂堆里玩脏还没有来得及洗的小手。  相似文献   

12.
李冬洁 《小康》2008,(2):52-54
政府之"手"反复对市场实施调控,牛市进程无疑将面临更多的动荡与不确定性。随着基金的膨胀和对市场的左右,最直接的风险则来自于对基金的直接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一旦和市场预期相差太大,挤压股指泡沫的行为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换书     
易华 《人大论坛》2006,(6):44-44
这时正是中午,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太阳还没完全隐去,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了。宁静的马路上散发出独特的气味,而那路中央却立着一个扛柴的老汉。他体态结实而粗壮,裸露着黑黝黝的上身,脸膛方正,刻满了饱经风霜的皱纹;一顶毡帽被柴捆强迫滑到了耳根,  相似文献   

14.
《政协天地》2011,(11):47-47
中国社科院几代研究者主编的36册《中华民国史》,于辛亥革命百年前夕出版。研究所研究员韩信夫对30年前的"民国大事记"作了完整的修订。以前中共的事情排在前面,这次的标准是,影响大的事情才能上,谁影响大谁就排前面。在"大事记"里,"遵义会议"的条目中,加上了"推举张闻天为总书记";1949年9月26日新增一条史实:  相似文献   

15.
《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学派留下的唯一子书,自民国以来关于该书的整理与研究成果显著增多。民国时期,学者多专注《鬼谷子》文献研究,在译注与辨伪、考证等方面发力;20世纪下半叶,考证鬼谷其人其书仍在继续,同时关注到了《鬼谷子》的思想价值,学者多阐述书中哲学、军事、谋略等思想;21世纪以来,《鬼谷子》研究重点由考辨转向整理与研究。其哲学、军事、谋略、心理学等价值得以发掘。回顾百年来《鬼谷子》的研究历程,把握其研究脉络,能够为下一时期《鬼谷子》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学泰 《小康》2007,(6):78-80
近来最为人们关注的《论语》是怎么产生的?《庄子》在当时又想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惑,《小康》记者采访了著名学者王学泰。  相似文献   

17.
“一登莫干、两至匡庐,两党得以更接近,合作之局以成。”这是周恩来总理对1937年他与蒋介石在莫干山举行会谈的总结。诚然如是,“一座莫干山,半部民国史”,莫干山不仅保存下民国要人登临造访的岁月印迹,而且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峥嵘岁月,自然也成为日后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一道历史文化桥梁。  相似文献   

18.
马士远 《求索》2011,(4):173-175
《荀子》引《书》呈现出了明显的断章取义特性,其诠释的向度多是朝向现实与未来的,而不再是以诠释原义为根底。《荀子》是论《书》较多的一部文献,这说明在经过诸子文化相互争胜之后,《书》不仅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在儒家内部也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反省阶段,荀子正是其领军者。  相似文献   

19.
一切变化,都源于这里的一片海——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把位于“东京湾之顶,中国海岸之最南端”的钦州港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  相似文献   

20.
简丹 《当代广西》2007,(1):60-63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