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帆 《理论学刊》2020,(4):130-13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有密切关系。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儒家社群伦理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儒家"内圣外王"之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与儒家人性变迁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与儒家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儒家思想之重践履,以及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与儒家"贵公"思想等都存在相互融通之处。正是这些融通之处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反杜林论》是一部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内容之经典、使命之重大、观点之鲜明、语言之犀利,使得它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反杜林论》之所以经百年而不衰,历千锤而弥新,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与宗旨,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取向。在新时期,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应当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高度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将人文精神作为大众化的实践维度。在人文关怀的视阈下,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要贴近民生,融合马克思主义与群众的关系;要科学分析,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教育分众理念;要以文化人,创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群众喜欢的精神产品;要凝聚合力,营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观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不断发展着的实践,从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体系、方法体系和信仰体系三个维度深化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当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创立已经170年,按照有些人的说法,170年前的思想早已过时了。这种看法根本不懂思想发展的规律,不懂真理的本性。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处于真理的制高点,因为它科学地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个历史之问、世纪之问、当代之问。二、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  相似文献   

6.
贺祥林  冯华 《探索》2012,(3):186-190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则有一个如何准确地阐明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党中央一并提出的"四个分清",引人思考并意味深长,这是关于编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指导性与针对性都很强烈的重要指针与重要任务。其一是必须确认正面的东西,其二是暂不确认缓面的东西,其三是必须破除僵面的东西,其四是必须澄清与之隔离反面的东西。问题表明:前提之思蕴含后果之思。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7,(1)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或新范式,我国学人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分析之:既要看到有机马克思主义关注马克思及其引起争论的价值,也要看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认同与肯定中国发展对提升我国话语权的意义,还要看到并高度重视有机马克思主义误读马克思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讲发展马克思主义,但究竟应该怎样来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搞清楚。邓小平同志于1989年在一次谈话中说:“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要认识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正本清源,弄清其本来意义;还要立足当代,洞察一百多年世界发生的大变革,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状况。 一、马克思主义之本源──生产力首位论 马克思主义之本源就是其根本原理,是观察客观世界的出发点。而要探寻马克思主义之本源,应从  相似文献   

9.
延安新哲学会的成立,掀起了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风。以艾思奇、杨松、和培元为代表的延安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中国化之路径,同时他们批判地改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结合提供历史文化的根据。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引领了抗战时期的学术中国化和文化大众化运动。  相似文献   

10.
《反杜林论》是一部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内容之经典、使命之重大、观点之鲜明、语言之犀利,使得它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反杜林论》之所以经百年而不衰,历千锤而弥新,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学理论的一次革命.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不同视角的审视和解读,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人之现实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点;人之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方法和途径;人之全面自由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综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速度之快、产生影响之迅猛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罕见的。若以 1918年 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使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为起点 ,那么 ,在其后的两年里中国各地纷纷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小组” ,进而在一年后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党的诞生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扎根。这一历史进程 ,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同一过程相比 ,整整缩短了 17年 ,即俄国完成这一阶段用了 2 0年时间 ,…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遵循一定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体系 ,是对历史客体、现存客体和未来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客体、现存客体和未来客体的规律性认识都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即从历史的客观事实出发 ,不断“求”历史客体之“是” ;依据历史规律和现实客观实际 ,不断“求”现存客体之“是” ;以历史和现实特点和规律为基础 ,不断“求”未来客体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 ,归根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伯恩施坦主义为代表的各种修正主义,都是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行"背离"马克思主义之实,因此,必须确立发展马克思主义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宗旨,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就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而走向修正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学习和研究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7.
卞桂平 《求实》2012,(7):14-16
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既是"伦理"形态的存在,也是"道德"形态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从客观到主观、从"见闻之知"到"德性之知"的过程,其实质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形态动态生成过程。即由"伦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向"道德"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内化的过程。其根本关节点在于"化大众"。只有把"伦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最终落实为个体内在的"德性",并且贯彻到日常中的"德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最终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源,构筑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河,最终汇流成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精髓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出了全方位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遵循一定的理论出场逻辑,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和应对时代之变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以及党内的集中教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科学方案,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历史观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之具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阶级本质使之具有阶级性;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使之具有实践性;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使之具有科学性;新论断的提出使之具有创新性;江泽民历史观宽领域、多视角的特征使之具有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