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磊 《法学》2010,(11)
高科技考试作弊行为刑法规制的关键在于考试期间试题和参考答案国家秘密属性的界定。考试期间,由于试题已经丧失可控性而不再是国家秘密,所以此时泄露或者非法获取试题的行为不可能构成侵犯国家秘密类犯罪。但是,考试期间参考答案仍然是国家秘密,任何将答案传递给考生的行为都可能构成侵犯国家秘密类犯罪。虽然仍是以侵犯国家秘密类犯罪惩治高科技考试作弊行为,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
江月明 《政府法制》2008,(16):52-53
随着高考和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的进行,全国各地传出不少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的新闻。考试必然会有作弊,因为总有些人是想不劳而获的。因此,社会上就专门催生了一个地下产业——作弊专用设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一所大学的9名在读大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程中,利用手机短信方法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籍。因考试作弊被一次性开除学籍人数之多,使该案成为了江苏考试作弊处罚第一案。9名大学生被开除学籍后,其中两名大学生不服教育行政开除学籍处分提起了行政诉讼。2007年11月27日,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对省内该起大学生利用通讯设备作弊被处罚第一案进行一审宣判。判决驳回了大学生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4.
在2015年9月的国家“一级建造师”考试(以下简称“一建考试”)中,一“作弊助考”犯罪团伙被警方当场抓获.此案中,参与作弊的考生有上百名. 日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何强(化名)、王栋(化名)等27人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分别被判处3年6个月至9个月缓刑1年不等有期徒刑,同时禁止被告人季某、李某等6人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教育培训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5.
手机作弊案引出的风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作弊九名大学生失去学籍   江苏科技大学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夏国忠和吕建群是该校03届本科在校学生.由于英语成绩不好,经过三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没能过关.到了大学四年级,他们只剩下最后一次考试的机会了,再通不过,学业毕业和学位授予可都要成问题了. ……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常见现象,而且学生作弊动机不一。论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背后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作弊问题的五点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考试作为升学深造、求职晋升、获取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的重要手段被广泛采用。据统计,我国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多达几千万,堪称世界第一考试大国。近年来,考试作弊行为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有向产业化发展的不良趋势,几乎规模较大的考试,考前在网络上都能找到众多关于买卖试题及答案、作弊设备的广告。日益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不仅破坏了考场秩序,侵害了广大诚信考生的权益,而且违背了考试制度所追求的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理念,危害了社会诚信体系,应予严惩。  相似文献   

8.
水木 《政府法制》2006,(24):12-13
助人作弊难拿学位思雨(化名)来自常州,2001年以较高分数被苏州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录取,成为2001级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思雨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被同学们认为是勤奋好学的学生。然而在一次考试中,热心肠的她却将自己的好心用错了地方。2003年12月24日,思雨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税法》科目考试。由于平时准备充分,思雨只用了短短一个小时就把试卷答完了。当时,思雨边上坐着一名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同学,做题过程中碰了钉子。为了能让同学顺利过关,思雨将答案粘在透明胶上,传给了同学。这一举动被监考老师发现,并被认定为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组织考试作弊罪,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初步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本文在探究国内外相关刑法规定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客体特征、客观方面、主体特征和主观方面,以期使本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合理、准确的运用,进而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10.
尤兰芳 《法制与社会》2011,(15):230-233,235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首先根据2001~2009年南京某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档案记载资料,对大学生作弊现状及作弊特点,包括作弊类型、作弊处罚和作弊新趋势等,进行总体描述。本文深入分析了作弊行为的心理、作弊后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其个体心理因素,需要根据作弊状况改进教学和考试机制。同时,也需要根据大学生作弊的心理,针对性地开展诚信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上各种考试的增多,利用无线电设备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现象也逐渐滋生,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与此相对应的,我国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在防范和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从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之视角,力图分析和探索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考试作弊行为在近年来愈演愈烈,其社会危害性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而剧增,在社会新形势下需要刑法的适时介入和干预。由于现行刑法罪名体系难以全面地涵盖并妥当地规制考试作弊行为,同时也为构建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有必要将考试作弊及其相关行为独立成罪。《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2条增设考试作弊系列罪名的做法在总体上值得肯定,但需要进一步的立法证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文章从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观及科学的改革考试方法和教育方法、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的监督与管理方面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为高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丁军 《刑警与科技》2004,(10):44-48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越来越隐蔽化、作弊手段越来越技术化的现象,为有效打击违纪舞弊行为,杜绝这种丑陋恶习,按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各地区将陆续在辖区内全国教育统一考试定点考场建立电视监控系统。如广东省考试中心已向广东各市招生办和自考办发出通知,广东省全国教育统一考试定点考场将在未来三年内建立电视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样的,成因也是复杂的,从成因分析对策是文章的基本结构。文章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学校、教师、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提出了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课程考核与学籍管理方式要灵活,严格考试纪律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与大学生本身各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通过人格特质来预测作弊行为的发生。方法:采用作弊行为评定问卷和大五人格问卷对湖南某职业学院各年级共244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结果:(1)作弊行为在大学校园发生很普遍(2)男生作弊行为要多于女生(3)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维度与作弊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外向性维度、谨慎性维度的不同作弊行为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5)宜人性和外向性维度对考试作弊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外向性维度对考试外作弊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宜人性和外向性维度对作弊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R2值比较小,预测率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17.
一、考试作弊原因分析(一 )客观原因。一是在当今社会里 ,学历证书、考级证明、资格证书等已成为求职、评定职称、晋升职务的必备凭证 ,学历已成为人民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一部分人是迫于环境的压力才加入受教育行列的。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 ,给学历教育工作带来不少消极影响。例如 ,有些办学单位只重经济效益 ,将学历教育作为单纯的创收途径 ,忽视了社会效益 ,从而使教学质量降低。三是应试教育制度以单纯的考试成绩决定成败的导向作用 ,使差生若想通过学业考试拿到毕业证书 ,只有不择手段地作弊。四是教学管理不完善 ,…  相似文献   

18.
翻翻民国大师们的回忆,会发现他们在"高考"时发生了不少有趣而难忘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 他们如何选择大学 不同于现在统一时间、统一命题的高考形式,民国时期大学招考在相当长的时段中(1912-1937)都是各校自主命题、自主招生的.1938年,民国教育部设立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实行全国统一高考.然而统一考试仅实行3...  相似文献   

19.
苏晨 《方圆》2021,(6):54-57
她觉得既然改变不了社会上其他人的标准和眼光,就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更优秀。如果考研成功,栾言蕊想在第一年把司法考试过了,而且要高分过。这也是为了弥补她本科不是法学专业的劣势2月26日,大部分院校在这一天发布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初试成绩。  相似文献   

20.
王悦 《公民与法治》2010,(14):15-16
王某是青岛理工大学2003级的研究生,2005年初在大学英语6级考试中作弊被学校发现,此后王某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检查,时隔一年后,王某还是参加了学校的毕业论文答辩,但是学校认为王某已经失去了参考资格,并且不符合研究生毕业程序,故王某只能属于肄业,但王某认为自己已经参加了答辩,应获得毕业证及学位证,为此将学校告上法庭。经过两审王某败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