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有的学生给我提意见。过去,我要么轻描淡写地给予答复,要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予理睬。久而久之,学生们渐渐远我而去,不再给我提意见。上课不再有往日的兴趣,不再主动参与……此时我才真正感到了危机。素质教育新理论让我猛然觉醒。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完美结合;教师,不仅要教书,更应该努力引导、调动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表演,而忽视了学生在想什么;教师不能只从理论、教材和自己的思维出发,而忘记了学生的真实存在……所以无论如何,不…  相似文献   

2.
一、轻松的微笑——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张艺谋导演的8分钟申奥专题片,出现频率最多的是笑脸,影片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世界:“北京欢迎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影片对宣传中国政府申办奥运会的思想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见,微笑的影响力是十分惊人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微笑是人类交流最有效的语言。当我们对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近距离作微笑的表情时,婴儿也能作出微笑的回应;不同国度的人相处时,尽管可能语言不相通,但微笑能让他们拉近距离,促进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上课,能使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得到放松,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师生…  相似文献   

3.
江岸 《小康》2011,(6):125
在种种复杂的情况下,语言交流,成了困难而隔膜的事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面前,但我说的话,你却永远不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困惑于那些无法说出来的误会和隔膜,东方式的"言不由衷"或是"话里有话"会让人抓狂。但即便是能够说出来的话,也并不一定就能拉近距离,一样有"鸡同鸭讲"的尴尬和无奈,而仅以"话语体系不同"  相似文献   

4.
交谈通常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交谈中有很多因素。措辞、语调、同一词语对于不同的听话者传达的不同意思、引起的不同联想,以及肢体语言产生的效果。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双方沟通、理解的程度,以及对双方信息的坦诚度。把交谈比作大家熟知的冰山,这是一点不过分的——因为90%的信息都藏在话语后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因为交谈时说错一句话而得罪对方,甚至让对方产生厌恶和怨恨。即使是最擅长交谈的人,即使是最和蔼、最善意的人,有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学生真正懂得《公民》课所阐述的道理,并付诸于行动,以达到净化灵魂,升华道德的目的呢?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以美示真”法却以其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的独特魅力,受到初一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从三个方面运用此法的。一、创设美的课堂气氛,陶冶高尚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如何营造美的课堂气氛呢?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色彩(教师语言的色彩、课本的语言色彩、图表色彩)、线条(图表线条)、形象(录音、录像、课本插图中人物形象)、旋律(讲课的语调,语言的抑扬顿挫)等美的因  相似文献   

6.
覃章梁 《政策》2002,(2):31-31
首先,要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干部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只有学好科学理论,才能使我们正确而深刻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被各种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放松了学习,理论上糊涂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动摇,政治上的动摇就会迷失方向,步入歧途。我们应该把理论学习作为事业和人生的大事坚持好,自觉地、系统地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而政治理论课作为理论性、知识性、现实性都比较强的科目,能否让学生真正入耳入脑,并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一种高昂振奋的内心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一、以生动性为出发点不能否认,有些政治理论教师的语言非常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但教学效果往往一般,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课上缺乏生动性的语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课的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  相似文献   

8.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学会更多学习语文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会犯两种错误。一是讲得太急。没等学生静静地读上几遍就迫不及待地讲;二是讲得太多,讲解起来喋喋不休。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往往还不足以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所以与学生互动时也往往急于要掌握主动权,从而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充分地读,积极地思考,再通过教师恰当、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由谬误走向正确,由肤浅走向深刻,由  相似文献   

9.
马利章  王云 《思想战线》2001,27(6):81-85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语言之一.回族作为阿拉伯先民与中华民族结合而形成的民族类型,由于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阿拉伯文化对回族的巨大影响力.云南回族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继承的阿拉伯语言虽然在语音、语调甚至语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至今仍在宗教活动和生活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教师的语言,应该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娓娓动听,有严密的逻辑性,有高度的激励性。为此,应注意语脉、语速和语调,使课堂语言协调、和谐。 1.语脉。教师的课堂语言要通达流畅,舒展自如。课堂上不能两眼老盯着教案,看一句,讲一句。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上课主要是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启迪、说服和教诲的。语言对于教学,犹如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钱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动作和姿势对于舞蹈一样有一种不能分离的关系。所以语言在教师上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为了加强语言直观效果,笔者认为还应主意以下几个辅助因素。一、眼神。师生的目光应该不断交流,“限产没戏”也是教学上犯忌的,教师的眼神要稳定,且要有一定的变化。对学生有牵制性和吸引力。二、语气。语调讲究抑、扬、顿、挫,有气势,切忌呆板和单调乏昧,宜多用质疑发问为语气,以诱发学生思考,唤起回忆,激起联银…  相似文献   

12.
刘强 《台声》2010,(9):21-21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交流信息的载体。一个中国人不论走到哪儿,都应该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虽然我人不在中国。但是通过学习和使用汉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存在。我的根在中国,牵着我的线是汉语……”来自奥地利维也纳中文教育中心的学生蒋满溢在第11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大会上,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自己的获奖作文。  相似文献   

13.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既是思政课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思政课需要解决的教学论核心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思政课之所以值得学生学,并且会学有所获,盖在于思政课之于学生具有极强的生存论意义。而这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来说则意味着:思政课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智慧的课程,是学生为生存而主动学习的课程,是通过学习最终成为行动者的课程。从生存出发,为了生存,青年学生才会自觉成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体,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学生才会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4.
学生需要真心。也就是真诚对待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思想工作,不要高高在上,空洞说教,而应以朋友身份出现,站在一个朋友的立场上,考虑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应该怎样给予帮助,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这样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造成工作不利。学生需要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动力。哪怕有1%的希望,我也要争取。自信,你就能成功。因此,在工作中应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注意寻找激发学生自信心的时机,让学生在自信的状态中学习。学生需要关心。尽可能从生活到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去关心学生,使学生能全心…  相似文献   

15.
一、用语言描述情境。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带有情感的语言,渲染气氛,诱发学生,让课本中文字所描述的人物或事件复活。或者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优美、动情、形象的语言描绘,从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二、用生活展现情境。21世纪的教育必须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三、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会给人以美…  相似文献   

16.
“哀兵必胜”,自古为军事家们所乐道。我在教学中也注意了这一方法的运用。具体做法主要是四个“敢”:一敢承担责任。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既不动辄指责埋怨学生,更不信口讽刺挖苦,而是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木少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根源往往在教师身上。即使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我也主动承担教育不够、讲授不透的责任,使学生处处位会到教师的温暖。二敢承认无知。我经常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请教。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情愿让学生上讲台,而自己甘当小学生。即使自己已胸有成竹,也不妨装点无知,去认真听取他…  相似文献   

17.
一、语言表达求真。语言表达求真就是要讲真理、讲真话。这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所在,也是政治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给学生准确无误地提供基本理论、真实可信的事例,才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心悦”,心悦才能诚服。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用科学的知识塑造人,用良好的道德教育人的根本育人目的。二、副语言表达求情。副语言表达指用以辅助词语表达的语言,如音质、音量、语速、语调、笑声、叹息等无固定语意的发声。教师一定要善于借助并驾驭语言这一载体,把握好语音、语调、语速等辅助语言。教学语言的起伏跌宕、舒缓急促…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日,北流中学开学第一天,为了鼓励毕业班学生鼓足干劲、调整心态,校长彭代彬坚持到每个毕业班上班会课,为学生加油鼓劲。"在学生中形成像火一样燃烧的学习热情,我们老师对待教学的热情也应该像一团燃烧的火,两团火一起烧,火才更旺……我相信明年大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临考前,老师的鼓励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主课,在每个学生心目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语文知识的形象性、生动性,常使学生浮想联翩,经久不忘。相对而言,思想政治课中讲授的抽象的政治道理,难免给学生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印象。那么,能不能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语文知识借用语文教法以增强其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是可以的。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讲究朗读技巧。一是教师朗读课文时,针对课文不同的内容文段确定不同的朗读基调,将褒贬分明的态度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处理得恰到好处,既可突出教材重点文段的知识点,留给学生深…  相似文献   

20.
诗里的哲学     
我喜欢读书,特别是诗歌,总觉得诗歌很神奇,能用短小精悍的语言讲述出作者独到的见解,蕴含着令人回味无穷的道理。诗中有哲学。我读古诗词。我最喜欢的诗人应该是杜甫了。杜甫的诗,我觉得不光只是描写那个特定年代的黑暗与他忧国忧民的情思,他也会给我们以生命的启示。《望岳》中,大家都熟悉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当富有哲理性。诗的前几句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对泰山神奇秀丽变幻莫测的描写,而最后的这两句,则表明了自己对征服泰山的信心和神往。他的这种胸怀,是我们确立志向的最好参照,也应该是我们自勉时的名言警句。无论是生活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