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东方》2020,(3)
海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千百年来海南少数民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生态优势是海南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有益于拓展、推进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创新海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高校有关科研人员要加强对海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和梳理;二是政府要重视并制定有效措施保护海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发展的物质形态和观念习俗;三是少数民族要增强传承创新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在少数民族和儒学通过多种途径互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伦理思想吸收融合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在家规、乡训、格言等方面予以体现,调适改善了本民族的伦理关系,形成了伦理互通。在此,以儒学的"五伦"为中线,对少数民族和儒学的伦理互动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价值维度的取向标准,它以传统伦理思想观念兴起为纽带,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文化水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道德发展提供了理论来源、思想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肖思寒 《求索》2013,(11):256-258
本文从和谐社会伦理思想理论渊源的追溯入手,阐释新时期中国和谐社会伦理思想基本内涵、特征及其原则,无疑对构建新时期中国和谐社会伦理思想理论体系提供引擎,也为促进新时期和谐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5,(7)
毛泽东经济伦理思想的出现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结果,更是适应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革命和战争作为时代特征的纷乱年代,经济伦理思想和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的经济伦理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分析其经济伦理思想,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菲 《求索》2013,(12):85-87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伦理思想立足于主体人的价值存在和价值关系.把人的价值实现和完善作为伦理思考的最高对象,这种伦理思想在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分析和理解这种转折意义应从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指向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意义上来进行,即将人的完善、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这三者统一起来,这是马克思伦理思想展示的宏阔背詈和根本内涵。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中国化要旨是把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这一过程包含着多重理论和实践维度。中国化的马克思伦理思想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新的逻辑支撑,展示了马克思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哲学价值、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研究意义和研究视野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成就辉煌。但若说还有什么薄弱环节的话,下面两点大概是应给予关注的。其一,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涉及较少。许多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的论著,重点在古代史,一般只写到明清时期,而对1840年以后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10年近代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史却大多没有继续写下去。然而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和谐社会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融为一体的。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难以有整个中国社会的持续和谐。对少数民族人权进行法律保障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理解,对中国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当今中国和谐法治社会构建中的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彩娟 《前沿》2007,(11):187-189
我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制约和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因素也随之增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传统伦理思想的支撑,而佛教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蕴含着很多的积极因素。本文对佛教伦理思想的积极因素作了简单阐述,并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发挥这些积极因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很多学者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哲学基础、理论价值和实践特征等方面有了深刻论述。其实,科学发展观蕴涵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和突破,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否定和批判,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儒家伦理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结合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探索和挖掘儒家伦理思想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 1.由人道(“爱人”)精神屈从于宗法等级关系而产生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爱有差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要求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集中地体现为家族本位的、个性必须服从家族及社会等级秩序的族类整体意识。2.“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宇宙伦理模式,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理解和倡导的“自由”的特点。3.以德性主义人性论为主流,是中国古代人性的明显特点。由于宗法制的存在和正统儒家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统治地位,“人之初,性本善”  相似文献   

13.
晚明小品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思想 ,通过对晚明小品中所体现的伦理思想进行总结、归纳 ,我们能够找出对现代企业伦理实践指导及解决当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伦理问题有所启发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主要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代表。研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沿革,而且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伦理思想,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一、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是先秦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性理论的思想家。他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这里的“性”,就是指人性。他认为,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不差上下,由于后天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伦理思想是历史上的思想家有关政治伦理问题的认识结晶, 其主题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当性。 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道德层面有着十分深切的关注。 什么样的社会生活是符合道德的生活, 生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 与历史上的思想家一样, 生活在现时代的人们也要对这一问题给出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答案。 我们对有关社会政治生活伦理问题形成自己理解的前提, 就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伦理思想产生、 发展的历史, 以及理解中国政治伦理思想, 作为人类共同的思想遗产之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治伦理学的研究最近一些年来已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成果也很丰富,有的学者着眼于中国当代政治伦理学的体系建构;有的学者从西方政治伦理思想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当代的政治伦理问题;也有学者回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资源,力图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思想的建构提供借鉴;还有的学者专注于中西政治伦理思想的比较,力图通过比较促成中西政治伦理思想的会通。所有这些研究对于中国政治伦理理论的完善、丰富与深入以及政治伦理学学科的繁荣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笔者以为,在努力探索当下中国社会政治伦理理论体系的建构固然十分重要,而与此同时,探索政治伦理的实践途径,使政治伦理从观念层面转化为现实层面,或许是一个更为重要因而也是更为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场域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生态伦理思想只有与文化场域契合才能在现实中得到发展。西方生态伦理建设进程中成功地利用了以宗教为特质的文化场域,使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推动了西方民间环保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生态伦理建设因简单套用西方的话语体系,难以与中国文化场域对接,导致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在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受阻。中国文化场域的核心要素是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伦理建设必须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实现对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统一观,尊重生命、兼爱万物、寡欲节用是其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就已形成了渗透环境伦理意识的政法理念。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是保证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有分析地借鉴我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对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外语口语课堂焦虑量表,对贵州某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6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进行了施测,同时对被试做了口语测试及访谈。就英语口语课堂焦虑与性别、组别、口语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口语课堂焦虑;(2)少数民族大学生口语课堂焦虑没有性别差异,但有城乡差异(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3)口语课堂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口语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