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咱们的先人,一方面说“食色、性也”,“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另一方面,又说要“存天理,灭人欲”。 本来,人生于世,饮食男女,乃是极寻常自然之事。但饮食须靠劳作获取,男女相悦要发乎情爱。不劳而取,小则曰寄生,大则曰盗;无爱而合,不自由曰包办,买卖交易曰娼。这就不自然而违背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老子》中两处“圣人之治”的明确主张谈起,分列“表相”及“根本”的双重诠释逻辑,深入分析《老子》文本中的“圣人之治”政治观,逐层呈现《老子》立意于根本道论之上的政治理想.以体、相、用为线索,分析“圣人之治”政治现的“体”——“圣人之治”根本逻辑的核心在“民”;讨论圣人辅民治政之“相”——“无为”、“贵柔”、“防微杜渐”等等;最后达到“圣人之治”双重逻辑下的任运之“用”——因任“自然”.  相似文献   

3.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同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音西)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相似文献   

4.
世運和詩作     
海峽兩岸四十年來人為的隔絕狀態,讓我們讀到了無數以離鄉之戚、思親之苦為內容的詩作。這些作品或歌或泣,欲絕欲生,令人不忍釋卷而又難以卒讀。于右任先生辭世前一年,發出的“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的絕唱,便是一例。難道真是“國家不幸詩人幸,話到滄蒚~便工”麼?我看古今的愛國詩人誰也不願意用祖國的不幸來鑄造自己的不朽詩篇吧。恐怕亦有感於此,台灣王先生用曲筆寫過一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伟大的哲学家 ,也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把深邃的哲学思想与高超的治理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的“无为而治”思想就是其典型代表。他曾指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所做的事是顺应自然而不提倡人为 ,圣人教育应是顺应人心而不提倡言语教化。他还指出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可见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事事 ,而是遵“道”。“道”是什么 ?“道”者自然规律也。他还说 :“太上 ,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悠兮 ,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  相似文献   

6.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把标点改一改,意思就不同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民认可,就这么办;不认可,也应让他们了解情况。他是说人民群众有决定权和知情权呀!  相似文献   

7.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语出《国语·晋语》,其云: 赵筒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 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 哀夫!”窦犫侍,曰“臣闻之,君子哀无 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 令,不哀年之不登。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 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 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对其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清代人江永说:“谓贵者降而为贱,如宗庙之牺牲,恐服勤于田也。岂非牛耕之谓乎?”(《皇清经解》卷260)其后,1941年齐思和加以确认,以为这是“春秋时已有牛耕之确证也。”(《中国史探研》91页——92页)此后,“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牛耕说流行于世,累见于专著和教材。 然而,将“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视为牛耕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鉴于其说流行甚广,有必要在此加以辩正。 第一,登“宗庙之牺”的“牺”为牛,不合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悟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说卦》)。天、地、人三才合一,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王"。能够具备贯  相似文献   

9.
欲而不贪     
人可以爱财,但不能无厌。恐怕没有人愿意走到“人为财死”的份上。其实见《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只是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相似文献   

10.
《周易参同契》、《阴符经》与《清静经》是汉魏晋唐时期众多道教典籍中能透露道学幽旨的三篇特异之作。其特异幽旨,《参同契》约《周易》参同大易、黄老、炉火归于一而“妙契大道”,一在应时得理,二在为道纲纪以无制有,三在变化由真始终相应以补自然陶冶万物;《阴符经》指出天人合发、万变定基,要在契时符性、因道而制、阴阳相推顺乎变;《清静经》据大道无形、无情、无名而育天地、运日月、养万物,揭示人神好静,唯澄心清神方能遣欲灭毒,故悟道自得者常清静。明乎此,“一参二经”可得其旨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中崇阳恋阴情结及其美学开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范畴。《周易·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谓:“阴阳不测之谓神。”可以说,中国的哲学就是阴阳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中国人的一切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之中,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包括审美观)产生深远影响。一般认为,中国传...  相似文献   

12.
李宇  李巍 《理论月刊》2023,(11):148-155
《庄子》内篇在描述心灵转化时,有三种主要模式——由心到神、由心到气、由心到德,它们皆指向认知方式的调整。这种调整旨在破除在个人有限的、固化的、偏好明显的认知方式控制下的感官活动,而非否认感官本身,并且期待在面对物、事、人时,以流动的、变化的环境作为认知与行动导向。相关的文本主要存在于《养生主》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人间世》篇“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德充符》篇“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中。其中,“不以目视”“无听之以耳”“不知耳目之所宜”在以往的解释中常被认为是对感官及其活动的消解,进而弱化了心灵转化过程中涉及的认知转变。然而,这样的解释在回归文本语义系统时,难以实现逻辑上的融贯,从而使得与此关联的心灵转化的诠释也出现了偏差。因此,遵循文本语脉,明晰这些否定词的指向,进而发掘心灵转化的不同侧面,是合理且需要开拓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病入膏肓     
公(晋景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相似文献   

14.
负荆请罪     
〔蔺〕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欲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彊(同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从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门,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音酬)也。廉颇闻之,肉祖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同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简体字)蔺相如每当上朝的时候,常常推说有病,不想和廉颇争执朝廷上的位次。后来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让车子倒退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的理欲合一思想是人所熟知的,但对它的评价却各不相同。我认为,在理欲关系上,王船山既是程朱“灭人欲,存天理”的反对者,又是李卓吾“虽大圣人不能无势利心”的猛烈攻击者。他在肯定的基础上否定了程朱的禁欲主义;在否定的基础上肯定了李卓吾倡人欲之说。王船山的理欲观并非侯外庐同志所说,是“唯物主义的理欲一元论”,和“本质上是近代市民阶级人文主义的自觉”,而是辩证唯心主义的理欲合一论,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遊刃有餘     
庖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音椅),砉(音虛)然響然,奏刀騞(音獲)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幕菥?“譆(同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同隙),導大窾(音款),因其固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04,(5)
《太公兵法·三疑篇》云:“凡谋之道,周密为宝。”《揭暄子兵经》云:“计有可制愚,不可制智;有可制智,不可制愚。惟计之周,智愚并制,故计必因人而设。”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从事谋略设计,要力求周延严密,以免“事不密则害成。” 谋略设计要注意下列五个要素,以求达到“谋用”的目的: (一)依照战略的指示确立主次要目标:谋略乃是“使用武力战以外的手段——如政  相似文献   

18.
话说中国的句读,那学问大了。古代文人们玩这个,能弄出千姿百态。著名的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等等,因为大家对此都很熟悉,我就不细说了。古人是玩玩文字游戏,现在人们说起来,倒把这当成了文苑佳话。其实现代人也有别出心裁在标点上玩出新意来的,更绝。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是一个女性解放主义者。她曾把先圣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标成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引起极大轰动。刺激,直露,可谓石破天惊!有卫道者骂苏青堕落。她回敬道,少男钟情,少女怀春,…  相似文献   

19.
刘晓莺 《前进》2015,(3):61-62
谈到中华茶文化,有许多名言佳句耳熟能详:"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吟来朗朗上口。也有诸多的逸闻趣事令人心驰神怡:据说平生嗜茶的乾隆皇帝在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还有一则说的是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一天,郑板桥来到一个寺院,方丈看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  相似文献   

20.
中西性观念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性观念之异同沈铭贤“世上之人若晓得把女色当药不可太陈亦不可太密,不可不好亦不可酷好。未近女色之际当思日此药非毒也,胡为恨之;既近女色之际当思曰此药非饭也,胡为溺之?若此则阳不亢阴不闭,岂不有益于人哉。”这段引自中国著名的艳情小说《肉蒲团》中话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