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脱离了原苏联的控制,设立了议会,选择了实行总统集权制。独立20多年以来,总统卡里莫夫持续连任总统,虽没有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但是权力的重心却一直都在总统身上,总统集权的趋势越来越显著,总统集权制已基本在国内确立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明朝统一中原后,沿用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统治模式,逐渐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在空前的中央集权大背景下,有着特殊出身的朱明王朝,在统治阶级内部对文武百官实行高密度的监视,对被统治的黎民苍生实行特务政治,这就让一个独立于“三法司”的特务厂卫系统产生.这个特务厂卫系统的出现,对明朝司法造成干预和破坏,一定程度上撼动了明朝自身政治统治;与此同时,和同时代的西方法治进程大幅推进相比,中华法系也走向衰落;厂卫系统的特务统治对中国后世历朝历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王朝。由厂卫宦官对人民实行特务统治,是明朝司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明王朝封建政治腐朽没落,社会黑暗残酷的一种表现。残酷黑暗的特务司法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明王朝的崩溃。史镜启鉴。研究明朝宦官特务司法现象,对于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佛教与辽代的政治关系十分密切,与政治事务诸方面都产生了各种关联与互动。佛教已经成为辽代统治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辅助"工具。同时,佛教徒们经常为君国用通俗化的佛教经义祈福,也加速了辽代佛教的世俗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封建剥削阶级的利益出发 ,受“神道设教”实用主义宗教观的影响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把宗教作为维护本阶级统治的工具。宗教主要被用于销蚀人民的反抗意识、神化自身统治、调处民族关系、促进对外交流以及服务于军事和外交  相似文献   

6.
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吏治”。韩非提出的“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主张,被封建统治者充分地运用到统治策略中。为了加强吏治,历代统治者采取各种途径使具有统治才干的人充当官吏,进入封建政权。本文拟从历代选官制度的内容入手,分析其对封建政权的影响,以期为现阶段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存留养亲制度自北魏成为定制以来,一直被唐、宋、元、明、清历代所沿用,它的伦理基础是根源于儒家的“孝”文化。在古代以宗法为核心的封建君主的统治,对孝是非常推崇的,因为家族是封建制度统治的根基。通过留养制度,缓和了国家刑罚权和封建礼法的矛盾,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法律特色,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伦理道德在社会构造和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是广西开发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随着中央封建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唐宋王朝加强了对广西的统治与开发。政治上实行羁縻制,军事上派重兵驻防,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奖励耕种、鼓励垦荒、减免税赋,创新开发方式,实行军队屯田和移民垦种制,推行先进耕种方法。兴修水利,拓展交通,开辟博易场,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同时重视开发民智,创建各类书院或学校,发展教育,传播汉文化,进一步促进了广西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少数民族立法,是中国近两年封建统治者民族统治和民族立法经验的总结,是清代各民族融合和各族封建法律交汇的产物和反映,其中治理西藏的法律制度集中体现了民族立法的成就,成为清朝法制发展的突出标志。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清政府逐步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统治经验,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法律制度,形成了既连续又有阶段性的立法指导思想,本文仅就其中‘’从俗从宜”治理西藏的法律思想和法制建设作一探讨。 “从俗从宜”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方针,它是由《礼记正义》中的“修其教不易其俗齐…  相似文献   

10.
(一) 1911年10月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这次革命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的长期斗争的继续,并为以后革命运动更加深入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整个世界格局来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封建审判制度史上,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相互协作,共同进行案件的处理。三法司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共同辅助完成最高统治者的司法统治,是封建统治者构筑其绝对统治的重要部分。三法司制度长期存在有其制度的科学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局限性。对三法司制度的各种属性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现代刑事诉讼公检法三机关定位和分工合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教育是封建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工具,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是整个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明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构建了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崇儒尚王的思想教育内容、明礼导民的道德教育内容和警愚绳顽的法律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
俄(共)布创建于沙皇俄国严酷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环境中 ,列宁被迫在党内实行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 ,但其始终坚持马恩的党内民主思想 ,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不断在制度层面使党内民主具体化 ,尤其是晚年在病榻上对推动党内高层民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考察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发展历程 ,对工人阶级政党推进自身的民主化 ,从而适应民主政治需要 ,保持健康与活力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三十余年,在恢复社会生产,整顿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特别在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有不少建树。对其后继王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立法、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可称为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相似文献   

15.
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的封建传统法律思想自汉朝以来在中国法律史上一直处于独尊独尚的地位。清末,由沈家本主持进行的变法修律,第一次对这一传统法律思想进行了改易。尽管这些改易是有限的,但它毕竟冲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传统法律思想垄断统治的樊篱。从此,中国法律开始接纳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逐步迈上了新的历史轨道。  相似文献   

16.
民族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它特殊的社会形态是不可分开的。封建领主制下的傣族法律制度,从本质上看,它反映和体现的是傣族封建社会统治者为有效实施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而采取的一种统治手段或策略。同时,法律制度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是傣族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为此,我们在对封建领主制下傣族法律制度探讨时,就不能忽视其法律制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地缘、物候等自  相似文献   

17.
两汉基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的个人才智和个性以及儒学自身发展的逻辑轨迹,确立了以新儒学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该思想以其独特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等理论原则影响着中国封建法制建设,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据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8.
传统社会的细胞组织——家庭,笼罩在家长的专制统治之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方面要受到在上的皇权专制,另一方面要受到在下的家长专制。家长制统治的专制特征表现为:经济专制、家长与家庭成员构成绝对的服从关系、家长对家庭成员实施棍棒专制、家长的专制权力得到国家的政权支持等。家长制统治对封建专制主义构成总体性支撑,它是中国专制社会的基础构造,是中国专制社会社会秩序的卫护者。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的20—30年间,中国人权处于十分恶劣的状况:民族生存权及公民生命财产权惨遭蹂躏,民主政治及自由平等权广受践踏,经济权毫无保障倍受剥削,受教育权极不平等横遭剥夺。其原因,主要有帝国主义侵略及其殖民统治、封建军阀及国民党反动派独裁专制统治、封建生产关系束缚和低下生产力水平制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君主执掌封建国家最高权力。但是,君主及其权力行使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政治体制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谏诤、宰相和朝议决策等制度,形成了对君主本人及其权力行使的“硬”约束;习惯先例、祖宗家法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对君主本人及其权力行使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