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大解放 伊化大发展伊盟化工(集团)总公司伊化集团总公司的前身是一个仅有十多人的化工研究所。即使后来成为化工公司,在1992年以前在全区也是挂不上号。然而就在短短的近三年中,而一跃成为自治区最大的以无机盐产品生产和天然碱加工为主的大型二档企业。一个...  相似文献   

2.
彭涛为了革命三次遭学校开除和反动政府通缉,15岁即成为"红色流亡少年".他积极开展和领导学生爱国运动,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卓有成效地领导了晋冀豫边的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和军队政治工作;主持制定化学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大力推进化工科研、生产、教育等工作的开展,成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3.
正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坡尾乡,1913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纽约普拉特专科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工,1921年10月,在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的邀请下毅然回国,加入到范旭东创办的永利碱厂。他是我国第一位制革博士,中国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制碱工业权威,著名科学家。他从"科学救国"的愿望出发,为振兴中国化学工业奋斗了一生。他发明的"侯氏碱法"推动了中国及世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7)
<正>一、我区建设新型煤化工基地的资源优势我区发展化学工业资源条件较好,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煤化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硅化工、氟化工为主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区建设了一批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现代煤化工走在了全国前列,化学工业正逐步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一)矿产资源丰富。我区发展化学工业的煤炭、天然气、盐碱、萤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在全国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5.
46年前,范旭东先生逝世时,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幛。解放初期,在谈到发展工业时,毛泽东还提醒人们:“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的确,人们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这位著名的化工实业家,是他为我国化学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来,我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紧紧围绕科技与经济结合、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这个中心环节,在运行机制、组织结构调整和科技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有效地增强了科研机构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活力,涌现出一批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依靠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路子不断壮大和发展的典型。伊盟化工研究设计院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的需要,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贵州以煤化工、磷化工为龙头的化学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贵州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突出。到目前,贵州高浓度磷复肥、黄磷、钡盐工业  相似文献   

8.
园区现象如果把新闻素材看成一种资源的话,那么,鄂尔多斯(伊克昭盟的别称)大概可以在全区称得上是一座新闻的富矿。伊盟较早地进行了企业的集团化、股份制改造。伊盟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已实现了全区“七连冠”。伊盟已有5支股票上市。伊盟人跑项目名闻遐迩,国家的许多重点工程落地伊盟。伊盟的发展和变化经常引起全区上下的关注。伊盟成了各种媒体和记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如今,伊盟又有一个现象可能要引起全区上下的关注,这就是伊盟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由于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工业园区的建设,我们姑且称之为“园区现象”吧。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贵州省磷化工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福泉市、瓮安县正立足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结构……绿色、创新已成为黔南工业转型发展的"金钥匙"。提到黔南州的工业发展,不得不说福泉、瓮安;谈起黔南州的科技创新,还是要说到福泉、瓮安。福泉市和瓮安县,一向以磷煤化工基地而闻名,这两个地方的工业构成了黔南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加强乡镇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伊盟党委组织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伊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盟农村牧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伊盟党委组织部对全盟各地乡镇企业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曾经贫穷落后的伊克昭盟近几年以其发展之快速和效益之良好引起了全区上上下下的刮目相看。1996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考察伊盟时,对伊盟的发展变化十分赞赏,高兴地称“伊盟经济步入了快车道”。快车道上的奇迹1996年和1997年,伊盟经济在进入“快车道”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1997年工业增加值、农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1995年分别增长98%、13.6%、31.5%。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比1995年增长23.1%,1997年又比上年增长18.3%,平均每年增…  相似文献   

12.
让科技成为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的动力 乌兰巴特尔(内蒙古科技厅厅长)在 十五”起步之际,制定一个突出时代特点、本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能指导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十五”计划,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我区科学技术发展,真正使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懈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五”科技发展的奋斗目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全区主要工业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和自治区重点培育的优势骨干企业关键技术装…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科研开发基地,化学工业一直被列为四川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借改革开放东风,振兴图强,“十五”以来,我省化工产业获得迅猛发展,效益增长明显。2005年,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化学工业增加值占我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0.6%。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化工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精细化水平较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石油化工才刚起步;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和企业的聚集度还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一五”期间,作为优势资源产业的四川化工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伊盟的经济建设在自治区出了名。连续五年,伊盟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20%左右,工业经济综合指标荣获了全区“五连冠”。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称赞说:“伊盟经济步入了快车道。”其实,伊盟不光经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文化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荣获全区文化工作“三连冠”。鄂尔多斯文化硕果累累,异彩纷呈。鄂尔多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三万五千年前的远古时期,这里就出现过“河套文化”和“朱开沟文化”。13世纪,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落进驻河套地区后,继承了蒙古族的灿烂传统文化,并与早先在这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冯孝庭同志在化工科技战线上已整整奋斗了38个春秋.38年来,他努力求索,孜孜不倦,从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荣获首届"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和全国首届"侯德榜化工科技奖"、原化工部"优秀领导干部"和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正辛集市大力实施"科技强市,人才兴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助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加速器"。截至2018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8%,其中个体工商户3.2万户、企业8520家;317家规上工业企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宣传部门是务虚的,而他却干得实实在在;有人说,宣传部门是清水衙门,可他却一干就是八年,以致成为伊盟八个旗市中最老的宣传部长,而这个旗的宣传工作在全盟一直名列前茅。找准位置,为经济建设鸣锣开道宣传工作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为经济建设搞好服务,这是新时期做好宣传工作的根本所在。1992年伊旗旗委、政府在全区率先提出了《依靠科技教育兴旗富民方案》,为了加快这一方案的实施,作为宣传部长的李文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深入到西部几个乡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调查研究,亲自撰写出反映该旗西部最贫穷的纳林希里乡依靠科技发…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为军工配套的化工企业是三线建设的重要行业之一。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化工企业对重庆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内迁的橡胶、塑料、油漆、制药等化工企业使重庆化学工业的门类进一步齐全,并增强了重庆化学工业的实力。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国家宏观布局方针,三线建设中的重庆化工企业,整体上沿江分散分布与小区间内集中分布相结合,初步形成重庆化学工业的分布格局,即:市区沿江地带的多品种综合性化工区和长寿——洛碛化工区。三线建设中的这批化学工业不仅完善了重庆化学工业的布局,而且为此后重庆化学工业沿长江不断拓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翼 《理论建设》2014,(6):51-54
旅游经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经济,被定义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工业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安徽省池州市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传承和利用好文化遗产,科技支撑工业,政府作为得当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协调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宁夏工业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40%,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重点发展以能源、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等"五优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