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包括“先富带后富” ,“先沿海后内陆” ,“三步走”三个方面内容。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高度的智慧,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勇气,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创造性地制定了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使中国人民迅速脱贫致富,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邓小平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一、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观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认真总结历史经验,重新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以东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带头作用,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后区域经济布局历史教训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逐步成熟和完善的;它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构想、发展布局、目标导向、调节机制、发展模式等内容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观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西部大开发则是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必然要求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区域发展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先后选择实施了三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尽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但只有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才是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是构筑在中国国情和发展大格局基础上的战略构想,将这一战略构想运用于浙江省地区发展战略选择,对进一步加快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非均衡发展:邓小平对中国地区发展的恢宏构想 邓小平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全局和加速中国发展的大格局出发,提出了通过非均衡发展带动全国大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相对统一的战略构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包括: 第一,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时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由此可见,小平同志提出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的最  相似文献   

6.
继续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是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其重点是培育增长极,实施西部中心城市优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我国实施了近30年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该战略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巩固国防、平衡内地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的转变,平衡发展战略的弊端日益凸显,并被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所取代。本文以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期为研究时限,对平衡发展战略向1981-1985年期间实施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和1986-1992年期间实施的三大地带梯度推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历史考察,概括了两大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举措,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客观评价了非均衡战略的影响效应,最后得出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发展隆阳区区域经济,要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思想,强化分类意识,实施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9.
段娟 《党史文苑》2009,(6):4-7,20
建国后,我国实施了近30年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该战略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巩固国防、平衡内地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的转变,平衡发展战略的弊端日益凸显,并被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所取代.本文以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期为研究时限,对平衡发展战略向1981-1985年期间实施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和1986-1992年期问实施的三大地带梯度推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历史考察,概括了两大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举措,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客观评价了非均衡战略的影响效应,最后得出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以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将区域发展的战略重心东移,强调“效率优先”和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但区域发展差距相应地开始逐渐拉大;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试图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解决区域发展差距的问题,而将战略重点转向了“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则更加注重公平,突出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