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昔日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  相似文献   

2.
丁华乾 《当代党员》2006,(11):51-51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  相似文献   

3.
《鹖冠子》中讲了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是治病于未发,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是治病于初起,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这个“良医治未病”的故事,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同样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今年8月在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的讲话中,引用了中国古代“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希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借鉴其中的经验。据史书记载,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但扁鹊自己却认为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扁鹊言:“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皆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 “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很好奇,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经典《鹖冠子》中有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  相似文献   

7.
治病之道     
扁鹊是战国时的名医。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位最好?"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可为什么你最有名?"  相似文献   

8.
《冠子》中有一则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明?扁鹊回答,长兄最高明,仲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长兄治病,是在刚出现病灶而未发病之前,他用很低的成本,很短的时间,很小的代价,防范于未然,将大病治愈于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
正说"上上医",得先从"上医"说起。据《黄帝内经》载,魏文帝曾这样问扁鹊":你们哥儿仨都行医,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立马儿就答了":要说医术高,还是我大哥呀!他预防工作做得好,能让人不生病,也就是‘治未病’‘。上医’非他莫属。可是,就因为是‘未病’,没有常规的治病过程,大哥反而默默无闻了。我二哥是‘中医’,他能‘治欲病’,即得病的初始阶段。在乡里,也算有点儿小  相似文献   

10.
正据历史记载,名医扁鹊有两个哥哥,大哥医术最高,能在人生病之前看出前兆,并及时预防;二哥其次,能在病症迹象出现后及时治疗;而在人病入膏肓时发现并医治的扁鹊,反而是医术最差的。大邑县纪委副书记郑志林觉得,谈话的作用就像是大哥一样,找到违纪的前兆。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6,(3)
正《韩非子.喻老》中记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讲名医扁鹊发现蔡桓公有病,接连拜见蔡桓公,发现病情不断恶化,并再三劝其医治,都遭到傲慢拒绝。蔡桓公因此病入膏肓。后来,桓公感到浑身疼痛,便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跑到国外去了,桓公不治身亡。这则故事通过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教训,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更要接受批评改正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9,(1):75-76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自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其父母、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饥贫之下,自己也被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发誓:有朝一日自己当上皇帝,定先杀尽天下贪官!  相似文献   

13.
正堂叔当过代课老师,平时爱看书看报,十分关心时事,邻居都叫他"理论家"。堂叔说,习总书记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叫"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都是干部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但治治病就要借助有专业水准的医生。堂叔说自己不是什么高级医生,但经历风雨几十载,看多了,听多了,也可  相似文献   

14.
大医喻政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2):46-46
扁鹊是战国时的名医.遍游名地,临床各科无所不精。史料记载,他是中医脉学的倡导人。一次,他来到秦国,此时秦武王面上生一肉瘤,很是痛苦,听说扁鹊到了秦国,急忙唤人去请。扁鹊见武王后说:“大王的肉瘤应及时割除,如果不割除必将危及性命。”秦武王点头称是,连忙说:“敝国有名医数人,均不如先生医术,先生之论实在高明,请先生择日医治。”  相似文献   

15.
<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掌治城郭、执国政的上卿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以为他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说:"我已请琢玉的工匠鉴定过,他们认定是真正的美玉,是一块稀世之宝,所以才敢进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美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  相似文献   

16.
"把脉"才能分析病情,查出病症;"对症"才能抓住病理,解除病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人民满意是目的。如果问题查摆不出来,或者说归说做归做,何谈解决?怎能让人满意?治治病能否不"误诊"、去"病根",是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政治觉悟的一次"过关"考验,是对个人品行、能力素质的一次"通关"检验。  相似文献   

17.
遵义 《前线》1962,(12)
患病求医的人,都想遇到一位医术高超的好大夫,能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为此, 病人总是希望医生洞悉自己的病情,找到自己的病根,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可是,我们也时常听到人们抱怨地说:“某医生不解决问题,简直  相似文献   

18.
政绩观作为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与否不仅反映党委"一班人"的价值取向,也关乎部队全面建设,因此领导干部如何树立科学政绩观也成为当前部队建设的一个焦点问题。《鹖冠子》一书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  相似文献   

19.
姬建民 《前线》2008,(12):68-68
别以为贪官行贪之时总想的是伸手未必被捉.进而毫无顾忌地趁机贪敛钱财,其实也会想到伸手可能被捉。所以,贪官贪财之时多留个“后手”,就像盗贼入宅之时。首先要把退路看好一样,一旦撞到枪口上,也好有个退身之步。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说:“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己。”意思是说:“‘知人’而‘治人’容易;‘知己’而‘治己’就困难多了。”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干部中,往往“忧他”者甚多,“优己”者甚少。正如有的同志对公款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