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州市积极利用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结合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并股份量化到合作社或入社社员,着力培育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有效破解了财政投入项目"自筹资金难、经营管理难、农民受益难"和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投入后,"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分割管理不善、运营不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析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财政支农资金在投入方面、分配和拨付方面和资金使用管理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剖析其原因,主要是财政管理体制不顺;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财政支出资金较少;县级政府各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重叠;资金使用上重要钱、轻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心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袁青峰 《唯实》2011,(5):57-61
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很大程度体现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支持上,然而现在我国的财政支农存在着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相关体制和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和使用混乱、与国际接轨不够等问题。财政支农制度的这些弊病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举措,建立更完善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概念体系的混乱和理论分析框架的缺失使得不少财政支农绩效研究和争论似是而非、答非所问、失之偏颇.文章试图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入手,通过厘清区域财政支农的基本概念,全面梳理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基本要素,挖掘区城财政走农资金配置绩效的内涵和实质,为开展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制约了河南内需扩大及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当前财政支农支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支农比重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小、支出结构不合理等,要通过加大和优化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支持农村民生改善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河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四川省财政、金融支农现状与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四川省农村金融存在功能性障碍以及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探索,并从积极推进财政支农改革和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瀛 《学习论坛》2006,(11):41-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应以公共财政为主,这是由我国"三农"发展的现实与特点所决定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能满足"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要求,但公共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应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调整财政支农结构与重点,使公共财政支出向"三农"的倾斜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要,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胜 《探索》2011,(1):94-99
本文考察了分税制以来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状况,发现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存在着增长不稳、支出上移、功能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区域财政收入的不均衡性、财政支农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农业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农民、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内部关系这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市场衔接、分工协作、激励引导、内在约束、监督调控五大提升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的机制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作用既表现在财政资金的实际投入方面,也表现在财政政策的合理运用与引导方面.财政对农业环保建设方面的支持,有助于生态农业或绿色农业的发展,有助于农业和农村环境的"绿化",最终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面一盆水,下面毛毛雨”。长期以来,我国支农资金因投入分散、管理交叉,使用效率低下,“跑冒滴漏”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迫在眉睫。基于这样的思考,记者深入到全省17个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之一的赫章县进行调研,从项目选择到产业构建,赫章的探索和试验都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陈鸿 《实事求是》2008,(4):30-33
国家财政支农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国家应建立“全面和谐项目型”财政支农体制。该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在体制的宏观层面,应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变量递增”模式、支农投入的“分工协作,依法统管”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在体制的中微观层面,亦即具体项目的管理上,应建构与法律、阶段、公正、实情和谐的立项预算机制,建构与招投标的对象、过程、结果和谐的实施机制,建构与项目的进程、范围、监督目的和谐的监督机制,建构与项目的国际标准、国情、进程和谐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共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提出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公共财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应重点在农村的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方面支持“三农”。同时公共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需要各方面政策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财政支农是国家财政参与对农业生产及财务活动的系列化管理形式,是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支农工作的新思路,对推进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力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永臻 《求实》2006,(11):82-84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于人 《奋斗》2008,(5):55-55
最近在网络和报刊上看到,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各种场合强烈反映:基层“官员”欺上瞒下,截留中央支持“三农”工作的资金。对此,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扶持的力度。财政部门应该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做实做活财政惠农政策文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战略方针的提出和实施,财政支农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目标由提升农业生产力扩展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直至较为全面地支持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这种变化在浙江省尤其如此。因此,需要结合新的目标,重构财政支农的评价体系。依据新的评价体系对浙江省财政支农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显示,除了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产出总体呈下降态势外,其它类别的投入与产出都呈增长态势。相对于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来看,对科技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更应加强。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更应注重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支农资金的效益评价,并且适当调整支农资金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9.
王爱民 《奋斗》2004,(3):22-2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85亿人,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75亿人左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可见这不仅是个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个严峻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增加“三农”的投入,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强化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为全省监管提供示范作用,已成为财政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