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地名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该地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行为人对他人注册商标中地名的使用是出于善意,是为了表明产地或地理来源,使用后也不会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或误认的,属于法律规定的正当使用。若行为人对地名的使用并非出于善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攀附他人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名商标的商誉,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或误认的,则该使用行为不属于正当使用,而构成商标侵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中规定的域名投诉得到支持需要满足的第一个条件为:“被投诉的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相同,具有足以导致混淆的近似性”,即要求争议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混淆性相似,易造成公众的误认。对于独创性的臆造标志而言,判断是否混淆性近似比较容易,也比较明确。但是,对于以通用词汇为主要识别部分的域名是否会与第三人(在特定案件程序中应为投诉人)享有民事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最主要的是商标和企业名称)产生混淆的问题,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认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傍名牌”是指将与他人知名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册为企业名称,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的行为。傍名牌案件中,主要涉及四个法律关系主体,即商标权利人、傍名牌的公司(许可人)、制造商(被许可人)、销售商。例如:“梦特娇”商标为博内特里赛文奥勒有限公司所持有,在中国具有极高知名  相似文献   

4.
行为人出于攀附他人注册商标知名度、无偿占有他人商业信誉的侵权故意,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登记为自己企业名称中的字号。行为人在从事与注册商标所有人相同的服务中使用自己企业名称时,字号的字体不存在与该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突出使用或者容易使相关公众误认的情节,虽然不构成商标侵权,但由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也产生使消费者混淆或可能混淆市场主体以及服务来源的使用后果,因此构成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5.
【《解放日报》 1 0月 1 6日报道】从 1 0月 1 6日起 ,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一司法解释首次明确了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 ,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 ,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等三种行为属于损害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此外 ,该解释明确了商标侵权赔偿数额由受害人说了算的原则。商标纠纷案司法解释出台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注册、使用的域名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且无正当的注册、使用理由,并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认的,应认定为恶意注册、使用域名。  相似文献   

7.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属于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的行为。根据国家商标局《关于保护服务商标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他人正常使用服务行业惯用标志,以及正常方式使用商号(字号)、姓名、地名、服务场所名称,表示服务特点.对服务事项进行说明等不构成侵犯服务商标专用权行为,但具有明显不正当竞争意图的除外。  相似文献   

8.
商品或服务商标的专用权与企业名称权是分别受商标法律、法规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法律、法规调整、保护的财产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流通速度与范围的加快与扩大,商品或服务商标与企业名称中的显著部分字号(商号)相同、近似,并构成混淆误认的情况和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从而使人们真正弄清了市场主体商号与产品商标的区别,这两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财富价值。然而,若对商号与商标运用的不合理,那么有可能会起到反面作用,进而出现了一系列侵权行为以及不正当的竞争关系。所以,我们有必要站在理论角度,针对商号权以及商标权的权利冲突进行一些探索,以期构建一有效预防商号权和商标权权利冲突的运营机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域名争议案件的司法现状域名与商标之间可能发生的争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商标注册与在先域名的争议,另一类是域名注册与在先商标的争议。前一类争议涉及到域名的保护问题。新修订的《商标法》将不得侵犯他人在先权利作为申请商标注册的前提条件,但由于“域名权”及其内容目前并没得到法律确认,问题仍然没得到妥善解决。本文讨论的是第二类争议。域名注册与在先商标的争议可以分为以下情形:(1)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的标识注册为域名,并用于经营相同或类似的  相似文献   

10.
彰显识别:穿行于商号、商标与域名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为识别性标记 ,商号、商标与域名的识别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彰显程度不一。识别性标记的多样性和识别的共性决定了商标、商号与域名在彰显识别功能的同时 ,又彼此发生冲突。在商标与商号、域名的较量中 ,商号与域名总是处于劣势 ,商标却可以保持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商标的绝对“强彰显”识别功能。对经营者而言 ,实现商标与商号、域名一体化无疑是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傍名牌"是指将与他人知名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册为企业名称,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的行为.傍名牌案件中,主要涉及四个法律关系主体,即商标权利人、傍名牌的公司(许可人)、制造商(被许可人)、销售商.  相似文献   

12.
域名抢注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域名最初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是因为出了一批“网上敲诈者”,它们把别人有名或比较有名的商标或商号大量注册为域名,再出价让权利人把这些域名“赎”回去。因特网上敲诈勒索的行为惹恼了不少商标或商号权人,引发了第一轮域名和知识产权的冲突。在我国,知名商标被抢注的事件已经频频发生。例如,两年前,一家香港公司在美国域名注册当局将“长虹”、“同仁堂”、“五粮液”、“红塔山”、“中华”。“青岛啤酒”、“海尔”等一大批知名商标在。om”之下注册为域名,并一再向被抢注的企业发信,表示愿意以不菲的价格将这些域名买还给它们。…  相似文献   

13.
从白雪商标侵权案看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一条规定"(一)将与 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 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二)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 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 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法律责任。" 对于如何理解"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以及"误导公众"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 有不同的观点。本期选取了两篇商标侵权案例分析,在两起案例中,因案情不同,法院对于 "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以及"误导公众"进行了不同的认定,愿为读者提供更多的 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面对大量的"搭便车"、"傍名牌"等商标侵权案件,法院和工商行政部门在认定商标近似和商品类似时遇到了许多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应正确理解商标混淆理论,才能避免出现"同案不同判"等现象. 商标的主要功能在于识别,其本质是要保护商标所承载的商誉,因此对商标进行保护的重要途径就是防止消费者对不同商品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企业名称中间还是在所生产或销售的商品名称之前加上“汉味”二字,对同处武汉地域范围内的消费者而言,很难将“汉味周黑鸭”与“周黑鸭”二者区分开。而且,在“汉味周黑鸭”外包装上使用与“周黑鸭”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标识、包装或装潢的情形下,势必引起“汉味周黑鸭”与“周黑鸭”之间的混淆,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误认。  相似文献   

16.
二、小众抑或广众:小众声誉的非正当性 显然,商标行政特别保护制度基于商标享有的小众声誉(niche fame)。本文使用“小众”概念,基于该制度所确立的商标声誉认知对象为“相关公众”与享有声誉的地域范围为当地行政区域。根据许多地方性著名与知名商标认定与保护法规规定的权利内容,对在相同或相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的,容易导致消费者误认或可能损害著名与知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权益的与其相同或近似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未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17.
商号和商标都是经营者商誉的载体,它们与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它们的区别功能便于公众作出消费选择,代表高品质保证的商标和商号在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时会起到重要的指向作用,信誉较好的商号和商标蕴涵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市场回报率,因此,某些经营者就将他人已注册的商标或商号登记注册为自己的商号或商标,企图借他人的商誉谋取自己的利益。因此便在商标权与商号权之间产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号的法律问题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事主体独立人格不断增强.商号权纠纷时常出现。近几年来,我国已出现不少将他人的商号跨地区使用和将他人商号作为自己商标的案件,这些案件无疑对我国尚未建立的商号法律制度是一项挑战。对中国的商号权保护、商号的概念、转让进行法律规范,已成为我国商事立法的当务之急。德国商法中的商号,是指商事经营主体在认事商行为时使用的名称,即商事主体在商事交易中为法律行为时,用以署名或让他的代理人用其与他人进行商事交往的名称。这个概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商号仅仅是一个名称,这个名称本身并不是法…  相似文献   

19.
商标侵权行为的立法分类及其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侵权行为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该行为主要表现为在同种商品和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其主要危害是造成欺骗混淆,导致消费者误认误购,使商标权人的名誉、财产遭受损害,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为了维护商标秩序和商标权人的利益,我国商...  相似文献   

20.
在确认不侵犯立体商标案件中,判定被诉侵权产品与商标权人的注册商标是否相近似,应当综合考虑两者是否属于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三维标志的形状、外观等构成要素是否近似,以及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及知名度如何,还应当考虑两者与各自使用商品的关联程度,并以一般消费者是否造成混淆误认作为构成近似之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