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海燕 《理论视野》2012,(10):15-18
再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有其官方背景和特定的政治涵义,是近年来俄政界"反思历史"的结果,是以普京为首的俄领导人重视历史教学和研究问题的重要举措。孤立地去看待"取消教科书"与"再版"事件,就无法正确解读俄当前在历史领域"拨乱反正"的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1925年前后,联共(布)党内发生了一场关于苏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大辩论,联共(布)领导成员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方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大为代表,另一方以斯大林、布哈林、李学夫等人为代表。斗争的结局是,斯大林关于苏联一国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赢得了全党绝大多数党员的拥护,成为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斯大林在这场斗争中捍卫了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斯大林对国际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9)
1928—1930年,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以极"左"的方式大规模地消灭富农阶级,使得苏联富农在短时期内被人为消灭。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年幼时期,在对待富农问题上,虽从自身实际出发,但仍受到苏联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共产国际存在的二十四年中,联共(布)始终处于共产国际的领导地位;它在共产国际的活动中有种种特权.这些特权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的各国工人党和共产党之间平等关系的准则,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带来了产重的不良后果.造成联共(布)在共产国际中的特权地位,而且这种特权越来越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列宁关于从“一国胜利”到“一国建成”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致公认,列宁创立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学说;但对于列宁是否已经形成和什么时候形成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则众说纷纭。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个问题就曾经是联共(布)党内,以斯大  相似文献   

6.
自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由于苏联开展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政治运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自然也被看做是斯大林进行个人崇拜的代表作而不再出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005年12月,我国某媒体称,“俄罗斯教育部再版发行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从而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至今余波未平。此问题有待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保证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任务的实现,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坚持两条战线上的思想斗争。所谓两条战线上的思想斗争,是指在党内和革命队伍内部进行的既反对“左”的错误倾向,又反对右的错误倾向的思想斗争。很显然,这是属于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斗争。进行这种思想斗争的目的,是克服和消除“左”、右错误思想的影响,保证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8.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自苏联传入中国以来,其研究主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对中共党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1925年前后,联共(布)党内出现了一场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在争论中,斯大林明确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对于这一场争论和斯大林这一理论,国内外学者至今议论纷纭,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无谓  相似文献   

10.
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得以成功的关键和的基本经验之一。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丧失了独立性遭到惨痛失败,从反面说明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独立性对中国革命是何等的重要,也说明以陈独秀为首的早期领导人在这方面抗争和探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在中共建党和国共合作初期,陈独秀为抵制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的越俎代庖和国民党的容共政策,作出了相当努力。  相似文献   

11.
刘薇 《学理论》2015,(2):130-131
斯大林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设成功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它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弊端。从苏联的具体国情、联共(布)党内斗争、斯大林的个人专制来探讨斯大林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可以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12.
如何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性、充分发挥其战斗性?我们认为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是极其重要的一条. 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深入人心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这种方法,通过群体压力达到批评的目的,促使人们自觉地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是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实质.当前,坚持积极的思想斗争关  相似文献   

13.
开展积极思想斗争是消除党内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锐利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些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几度泛滥,党内存在的思想建设上的软弱,组织建设上的涣散,党风问题上的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直至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和暴乱的发生,其中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由于党内忽视和放弃了思想斗争这个武器。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大力倡导下,学会和拿起思想斗争这一武器,正在成为全党的共同认识。本文就积极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基本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闵戈 《瞭望》1984,(11)
孙中山在六十年前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在政治上高瞻远瞩、深思熟虑,救党(国民党)救国的根本大计?在提法上,究竟是“联共”,还是“容共”——“溶共”?民革中央宣传部提供的这篇文章,以确凿的史实为根据,就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经验的“范本”.全国各级出版发行机构通过研究资料、参考资料和教学方法的翻译出版,确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当性,增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推动了苏联学习经验的普及化和转化,拓展了中共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有不少同志不习惯提"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片面接受过去在"左"的错误路线下党内过火斗争的教训,把必要的党内思想斗争同"左"的错误的党内斗争混为一谈.二是对新时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情况估计不足.只看到还存在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认为只要依靠法律手段就可解决问题,忽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尖锐复杂斗争.三是前几年党的某些领导,在淡化党的领导,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消极对待党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相似文献   

17.
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全面地考察分析得知,所谓他有“二次革命论”的观点很难成立。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并未想放弃革命的领导权,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中央领导出于苏联国家利益的考虑决定对国民党予以妥协,从而丧失了革命的领导权,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1月2日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讲话中,重新评价了1938年3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布哈林,援引列宁的话,既称他是“受全党爱戴的人”,又说他的理论观点“有许多烦琐哲学”。在此之前,一位苏联历史学家就对报界说,布哈林绝不是苏维埃的敌人。据说,苏联有关法院将对布哈林案的重新评价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 尼古拉·伊凡诺维奇·布哈林,是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著名活动家、马克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党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并不合适。从我见到的材料看,“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是我们党的领导人在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在此之前经常使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工作”、“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思想工作”等提法。“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提出和使用,是同50年代的特殊历史背景分不开的。从建国初期开始,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战线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如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对“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等等。当时,在思想理论战线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在进行这种思想斗争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最近党中央在部署开展“三讲”活动时,要求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强调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能否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是搞好这次“三讲”教育的一个关键。批评和自我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