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六月,我访欧洲之前,去医院看望我省著名画家郑乃珧老先生,他沉睡着,不敢打扰,没想到竟成永诀。老人家虽然走了,但在画坛上留下了巨人的影子,令我陷入沉重的哀思之中。想起相识时,他六十岁,我才二十九岁,我们成为忘年之交已历三十五载矣!  相似文献   

2.
追忆陈清机     
陈清机,号穆亭,福建晋江安海人,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10岁时,由姑父王春牧抚养,进私塾就读两年,后又得姑父资助开设鸿泰干果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往日本神户经商。在日本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1905年在东京参加中国同  相似文献   

3.
我的姑父章士钊和姑母吴弱男皆已作古三十余载。但有时目睹他们的遗物不免勾起件件往事,激起心中感情的波澜。在我所收藏的遗物之中有一幅珍贵的墨宝,是姑父章士钊亲自所赠。它不仅凝聚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情,还特别展现了姑父作为书法家的另一面。对此,人们虽有所闻,但见之甚少。因此我愿公开这  相似文献   

4.
刘铭恒 《现代领导》2006,(10):46-46
著名文人黄永玉讲过一则笑话:有学生递假条给校长,上写“生姑父之岳父令返家,因生之岳父有女出阁。请准假若干。”校长发火,责备该生假条写得累赘,要求他“简言”!该生改答:“爷爷叫我回去讨老婆。”校长斥之:“胡扯到这样地步!”该生感到委屈.哭诉说:“无转折跌宕.不似做文章办公文样子……”  相似文献   

5.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6.
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我姑父赵子立系黄埔一员。现仅就先辈讲述及与姑父的交谈,简叙如下:我的父亲靳中山(1904—1947),号嵩峰,与姑父同为河南省永城人,二人从小相识,是要好的朋友。后来又成了姻亲,  相似文献   

7.
敬畏故乡     
正一位苏联人移民去美国,行李箱里放了一张大幅的斯大林肖像。过海关时人问他为什么带这个,他的回答是:"这玩艺是我用来治思乡病的,一看到它我就不想回苏联了。"生活充满了笑话,但生活从来不像笑话那么简单。说到思乡病,虽然有些内容未收录进来,相信读者还是会从我的书中找到某种浓烈的怀旧气息。在故乡,大姑离我家只有五六里地,小时候我常去她家玩。当时姑父家的三兄弟和另一户人家合住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男人的眼泪     
<正> 姑妈的脑里生了一个瘤,住在医院里等待医生确诊是恶性还是良性。姑妈成天成夜的哭,瘦了十三斤。姑父呢,好象什么事也没有。他只是细心地招待一拨又一拨前来探望病情的亲戚,给他们让座,剥好香蕉送到小孩的嘴里,还抱起孩子哄着。客人走了,姑妈悲从心来。骂姑父:“你这个老东西,瞧你那开心样儿,是不是盼我早死啊,好再续一个年轻的。”姑父什么也不说,沉默不语,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喂姑妈吃药,当姑妈感到  相似文献   

9.
记者独白:至今,康波的笑容还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记得那是在去年重庆特大干旱过后,本人赶去武警重庆总队约稿,是胖乎乎的新闻干事康波接待的我。他给我讲述了武警重庆总队的官兵们,英勇扑救森林大火的故事,打那时起,我们就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但令我万万没料到,7月17日,当我在成都采访时,在电视上看到的"烈士"的容颜,竟是康波那张我熟悉的圆脸,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回重庆后,当我再次赶往武警重庆总队采访时,康波没能再次接待我,和我聊天,给我讲述他和战友们抗洪抢险的故事。康波——武警重庆总队政治部新闻干事,他将26岁的青春年华,镌刻在抗洪抢险的波峰浪尖上。重庆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正二十四五岁时,阮义忠第一次透过照相机的取景框"看世界时的感觉"是:"那是一种无法回避、无法把自己从现实人间抽身出来的,令我惊慌失措的处境。"40多年后,阮义忠已是蜚声两岸摄影界的名家和导师。今年,他在1987年推出的《人与土地》摄影展在台北  相似文献   

11.
乌格 《中国减灾》2011,(6):23-24
"我不是要打鬼,我是被鬼打着了。"说这番话的是位三十出头的小伙。他叫霍馗。他一出言,令我大吃一惊。倒不是因为他在纠正我的问话"你叫‘馗’,是要打鬼"时道出的语义,我是为他迅速简洁的应答,更为他在描摹有着众多不幸的人生时,竟然这般坦然还略带诙谐。  相似文献   

12.
马迎 《中国保安》2005,(8):50-51
闲暇的时候,我经常到父亲单位那边一个空废多年的库房里去玩,打打球、跑个步,可以不管外面的天气如何变化。每次都有一个40多岁的管理员为我们打开大门、拉亮大灯,无论男女老幼,都非常亲切地叫他“老常”。老常工作特别认真,人也很好,当我提出想要采访他的时候,他笑着说:“我是一路苦过来的,怕没啥能帮你的哩……”苦也好,没啥说的也好,老常还是“帮”了我,他的讲述,令我感动,令我沉思……我是个河南人,今年42岁,算起来,打工的时间已经有20多年了。我出生在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作为家里的老大,我很自然地在小学毕业后就放弃了学业回到村子…  相似文献   

13.
变调的吉他     
徐静是个生活丰富多彩的女子,她的老公范鸿生被杀害,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栖霞分局的刑警自然放不过她。等见了面,这个30岁女子的淡漠和冷静,令这些常年与罪犯打交道的刑警们吃惊。 “你们怀疑我?我和他的感情是不和,但他毕竟是我的丈夫,我怎么会杀他?再说了,案发时我又不在南京。”  相似文献   

14.
舒唱你好:我今年33岁了,可还是单身,从年龄上来说早已步入大龄的行列。曾经谈过一萝筐男友,可最后都没有结果。30岁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令我心动的人。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爱上一个人。我们两个人一见钟情,可以说相见恨晚。可我和男友的母亲却屡屡发生冲突,从第一次见面我就不中她的意。他母亲28岁离异后也示再婚,把宝贝儿子当作惟一的寄托与希望。母亲从小就包办了儿子的一切,因此在婚姻大事上更是不能放松警惕。最令我心寒的是做儿子的竟然默认了,他认为,我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判断男女之间的事。也许母亲是对的。于是,我们的约会渐渐减少,感情也逐渐也冷淡下来。  相似文献   

15.
《同舟共进》2010,(11):71-71
广东珠海包世飞、(珠海市建安集团原总经理、党委书记)我跟政协还真有点缘分,上世纪50年代,本人姑父是全国政协委员,我有幸从他那里看到《文史资料汇编》,每期都兴致盎然。前几年,我从一个在区县政协任副主席的小舅弟那里得到《同舟共进》,初读之,让人惊喜。  相似文献   

16.
周凤 《青年探索》2001,(2):62-63
青少年辅导热线: 我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性。现年25岁。最近有个问题令我很烦恼。我与男友相恋近两年,可以说我们彼此都很有共同语言,我也觉得自己很喜欢以及信任他。上星期的一个晚上,我参加完好友的婚礼后第一次到他的宿舍找他,没想到他向我提出性要求,我拒绝了。虽然当时他还是克制了自己,也说会尊重我,但我觉得他有  相似文献   

17.
胡柯 《小康》2013,(8):46-50
如今,已经71岁的吉姆·罗杰斯似乎对事业的追求已经逐渐慢下脚步,他的人生可能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展开。但是,这个让索罗斯评价为"很难对付"的人,他对金融和生活的见解却令我们不得不继续追随他的脚步。和吉姆·罗杰斯见面的时间里,罗杰斯不停地说着他的两个女儿,乐乐和小蜜蜂,兴起时,他还拿出视频分享。很明显,这个声誉响遍全球的金融大鳄,只要一谈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就变成了一位温柔多情的父亲。而在这个时候,我  相似文献   

18.
许斌 《台声》2014,(12):100-103
自幼喜爱书法的吕锋,受姑姑、姑父的熏陶和言传身教,6岁开始临欧阳询的书帖,后来姑姑给了他一本启功的书法集,他如获至宝,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练字,临摹启功老师的书法。与其他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记忆不同,陪伴吕锋的是笔墨纸砚和一堆堆的草稿纸。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4月,姑姑带着他到启功老师家做客,拿出吕锋以真草书写的半山名句,让启老批评指正,启老阅后,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19.
我7岁时,爸爸开始写《聋系我心》。记得爸爸成天坐在打字机前,桌上堆满了纸。有时他很烦躁,从打字机把纸扯下扔进废纸篓里。我想知道他在干啥,我们曾试图沟通,爸爸解释他在写一本有关我婴、幼儿时代我们家庭的回忆录,但这在当时对我来说似乎并不重要。 11岁上五年级时,我爸爸和吉  相似文献   

20.
周明 《北京观察》2004,(4):60-61
我有幸从2000年起,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连续三年三次到过祖国宝岛台湾.更有幸的是,第一次去台湾时,2000年6月7日我拜访了国民党元老、时已101岁的世纪老人陈立夫先生.据说,我是大陆最后一位见过陈立夫先生的人.对于那次会见,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同昨日,尤其是他关于呼吁祖国统一,提出国共联手打击台独的主张言犹在耳,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