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模式可以分成四个象限,对应于四种不同的传播模式,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部门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等级森严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临时体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竞争导向式传播。这使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全息图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并隐含了不同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具备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条件:一是有了众多的传播者,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二是一些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纷纷创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了顺畅的传播渠道和多样的传播工具;三是受众数量日益增多,范围日益扩展,马克思主义由书斋走向民众。五四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起始时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在上海成立以后,一些共产党员在贵州的活动已经出现,主要是进行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传播的形式有几种,一是由贵州早年出省参加革命的先驱、优秀共产党员们通过书信向家乡人民传播。二是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是利用学校课堂宣讲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四是创办书店出售进步书籍等。通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经历三个阶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天津;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指导和帮助下,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天津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建党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传播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发展到崭新阶段。这一过程中,天津地区的进步团体,有组织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与天津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促进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为中共天津地方组织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义重大。推进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传播主体方面主要表现为信誉缺失、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偏低、管理规程不完善、组织领导能力不足;传播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为不贴近生活、不通俗易懂;传播客体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不浓、分层化趋向明显;传播媒介方面表现体现为传统媒介式微、新媒体经验不足、两种载体的利用率都不高。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理论素质、发挥意见领袖和把关人的作用以提高传播者的传播力;二是要选择贴近群众的内容、注重创新性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俱进以提高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三是要增加传播客体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受众参与度、变被动为主动传播以提高传播客体的接受力;四是要利用网络技术促成传播媒介现代化、整合优势传播资源、打造全新传播格局以提高传播媒介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5,(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对象的主体愿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体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7.
简论新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等历史进程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特别是在“让历史告诉未来”一节中提出了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要坚持老祖宗 ,又要坚持创新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必须鲜明 ,理论阵地必须由马克思主义占领 ;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必须加强 ,绝不能当作老生常谈而予以忽视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还要继续推进和深化 ;第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上述见解颇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荣开明 《探索》2003,(4):13-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层次 ,从总体上说是四个 ,一是基本理论 ,二是基本路线 ,三是基本纲领 ,四是基本经验。从基本理论的角度去考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层次有三个 ,第一个层次 ,是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理论体系 ,第二个层次 ,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三个层次 ,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四有”新人思想、“四化”干部队伍思想和“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昭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要落实到人化和化人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对人外在的生活世界即人文环境的观照;后者是指对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即自由本性的提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在根本上表征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结果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与发展的这一伟大历程之中逐渐呈现出具有中国国情特点的、符合中国发展规律的、能够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0.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重新审视、系统考虑理论创新、舆论宣传与社会传播的密切关联,深入探究此种关联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瞻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观之,三者不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而且在以下三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巨大影响:持之以恒的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持续有效的舆论宣传是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说服力的重要途径;广泛的社会传播与认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凝聚力的集中表现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爱章 《实事求是》2012,(3):108-1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逐步得以比较广泛、深入的传播,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阶段划分,传播的主体、内容、载体和地域,以及传播的原因和经验等四个方面。随着这一研究热潮的不断兴起,在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了深化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出发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主要论述三方面问题:一是近代中国儒家文化的困境及其独尊地位的终结;二是西方思潮的传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理路。  相似文献   

14.
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切实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二是围绕筑牢领导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三是围绕增强领导干部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深入开展反渗透斗争的宣传教育;四是围绕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开展教学与研究,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后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过三个阶段,并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三次论战,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深入人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回顾这段历史,对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马克思主义纯洁性,是很有意义的。在俄国十月革命前,首先是我国的一些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人,在国外就接触到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勃兴引起传播模式、传播结构、传播环境的变革,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威胁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安全和稳定。当前,理性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积极探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应对策略,一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二要守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四要创新传播模式和手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逐步深入、党团组织科学引导和工农运动蓬勃开展的有利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间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青年团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更有组织地在青年中传播;积极创设或参与创设各类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中国青年》等一批刊物的创办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舆论阵地;在学生运动、工农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张帆 《求实》2012,(1):11-14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二个层次是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三个层次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三个层次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化的过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以及基本特点;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应当注意的学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在实践中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掌握理论的重点,要把握好运用的尺度,要发扬理论的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需要基于四个维度聚合"四力",即以脚力深入基层,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以眼力明辨真伪,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脑力深入思考,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以笔力书写时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锻造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忠诚可靠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队伍精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