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职能     
第一次见到张晶,让我颇为意外。我并没有采访过夏俊峰事件,同事潘则福在事发3年后采访了这个因冲动刺死城管而坐牢的小贩的家庭,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春天,夏俊峰和张晶的儿子夏健强的画来成都参展,我们几个同事便一同前去参观。虽然之前从来没有在心中勾画过张晶该有的形象,但她确实比我所能想  相似文献   

2.
母亲     
在母亲活着的时候,我一直不知道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我总以为他们像天上闪烁的繁星一样,只会存在于很遥远的地方,只有通过拼搏和努力才能得到它,却从未想到过它可能就在我的身旁。等我意识到了,却又永远地失去了它。 当我从北京赶到母亲病床前的时候,她已不能开口说话。我趴在床边握住她的手,那温柔地抚摩过我千万次的手,因长时间大剂量的药物注射,已经开始浮肿,她无力握住我,我也无力握紧她。在那一瞬间,我多想她还能像以前一样,能用手抚摩着我的头发,对我说,湘儿,你回来了。而现在我只能看着她的生命在我面前一点点地消逝,既无力抗拒,又无法挽回,我想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字典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的字典里,最重要的最醒目的就是她的孩子,她永远怕他们饿着、冻着、累着、委屈着。母亲已经97岁了,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尽管她基本足不出户,但是她的心思和情绪一天也没有安安稳稳陪着她在屋子里待过。她心里似乎揣着一只无形的遥控器,轮番地在她的子女中搜索着,  相似文献   

4.
<正>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倍至关怀。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五师八十三团退休职工李治仪,今年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荣誉。好女儿李治仪睡眠少,每天早上醒得早,6点多就要起床,照顾妈妈起居。李治仪说,小时候家里在连队生  相似文献   

5.
提起二师三十三团加工总厂的职工刘翠英,同事和街坊邻居们都会赞不绝口。她孝敬老人和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她在逆境中默默地承受着苦和累,为老人、为孩子、为家庭和睦所做出的奉献,受到大家的好评。今年47岁的刘翠英,曾经也有过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能干,女儿乖巧听话,公婆能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确实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女儿16岁时,丈夫在意外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一  相似文献   

6.
义无反顾归国抗战 我的母亲钟时祖藉广东普宁,1919年1月4日出生在泰国佛统府一户商贾之家. 母亲小学毕业后被华侨学校特聘为泰文教员,因此结识了几位思想进步的同事,开始阅读进步刊物;祖国危亡的现实使她忧心如焚,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也认识得更加清楚.此后母亲转入曼谷中华中学继续读书.不久认识邱及老师(后来才知他是侨党领导人之一),母亲追随他投入紧张的抗日救亡活动,还参加推行世界语的工作.有一次她和同学进行救国募捐时,被泰国政府以"妨碍日暹邦交"罪拘捕,在邱老师帮助下并经侨领伍左锋交涉和家里担保才被释放.  相似文献   

7.
<正>沈平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她一直努力工作,在科室中与其他同事关系和谐,被大家认可,终于在工作10年后竞聘上所在科室的科长。但成功后的喜悦没享受多久,她就陷入了迷茫与苦恼中。一些同事说她当上领导后架子大了,一些同事说她工作要求过高,渐渐地疏远了她。甚至她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冷战状态,丈夫经常会责怪她:"别把科长的架子带  相似文献   

8.
好官小英     
小英是一名好官。所有同事、手下及认识她的人,无论是场面上还是私下,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都很少叫她的官称,而是叫:"小英"、"大姐"、"阿姨"、"奶奶"……而且是情不自禁发自内心的一种浓烈真情——在中国,把官做到这份上,是怎样一种付出?1969年,11岁的她离开京城,上山下乡。许多大哥哥大姐姐都在苦累中磨灭了豪情壮志,她更苦更累,但她一直是贫下中农赞赏和疼爱的"乖孩子",累得实在干不动活时,她就恨自己,因为,和她同龄的山里孩子  相似文献   

9.
正"谈不上什么大爱,我只是有意无意地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见到贵州电网六盘水供电局系统部抢修及客户服务调度员张宏霞时,已经是晚上8点,中午才下夜班的她没休息多久就接了一通电话开导同事,一聊就是小半天。张宏霞是个热心肠,很多同事、朋友遇到困难都愿意找她倾诉,她也乐意帮助周围的同事、朋友。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一个朋友,在县城里当公务员,不过也只是最小的那个职位。然而她小时候却是个多才多艺的主。如今,她在这小小办公室坐着,身体是孕育子女后发福的形态。偶尔和同事七嘴八舌地扯些八卦日常,平日里也总要仰人鼻息。但她心里却有个艺术梦并没有泯灭。当初我去她家做客,她兴冲冲地把我拉到一旁  相似文献   

11.
陈瑞生 《湘潮》2010,(8):24-27
<正>在我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彭儒给了我无穷的精神鼓舞和鞭策,她那慈祥的母爱也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虽然我已古稀之年,但母亲那丝丝不断的舐犊之情,仍然一如既往地温暖着我。她的爱,犹如她的血液一样,永远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她永远像一  相似文献   

12.
说起《杨家将》里的佘太君,可谓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也有一位"佘太君",她就是密云县的邓玉芬。虽然邓玉芬只是一名最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却和佘太君一样,为了保卫家国,无私地献出了7位亲人。邓玉芬1891年出生在密云县云蒙山深处的水泉峪村,未成年就嫁给了本县张家坟村的任宗武。婆家也是穷苦的庄稼人,房无半间,地无一  相似文献   

13.
说起《杨家将》里的佘太君。可谓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也有一位“佘太君”,她就是密云县的邓玉芬。虽然邓玉芬只是一名最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却和余太君一样,为了保卫家国,无私地献出了7位亲人。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上海在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军事进攻下论为孤岛。在全国风起云涌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上海海关一部分进步青年毅然辞职,不惜舍弃“金饭碗”,参加“救亡长征团”,准备沿粤汉铁路南下,去华南各地海关宣传抗日,以推动海关同仁奋起抗战,而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当时,作为上海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重要组织者和对外联络负责人之一的茅丽瑛,早已满腔热忱地投入了抗日救亡的运动之中,对于参加“救亡长征团”自然是当仁不让。然而她却迟迟没有报名,同事们都知道她家中有困难、理解她、宽慰她。而她心中却…  相似文献   

15.
聂冷 《学习导报》2013,(12):52-53
我母亲今年95岁。她不认识我,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早在这之前十多年,她就已经双目失明。不过五年前,她还听得出我的口音;而近五年来,她老人家就完全彻底地不认识包括她的儿女在内的任何一个人了。不光不认识人,她老人家还变得非常"调皮"。夜里睡觉,她常把被子掀到床下;给她准备好了毛巾她不用,而偏要摸一块塑料薄膜去洗脸;她老是拿袜子当手绢,把沙发上的白纱巾扯下来当围巾;她还喜欢把家里的东西从这里搬到那里,又从那里搬到这里,不是摔破杯子就是打碎碗。  相似文献   

16.
<正>从我记事起,就看见母亲有一台缝纫机,上海产,蝴蝶牌的,母亲总是把它擦拭得锃明瓦亮。每次放学回家,总能看见她坐在缝纫机边做衣服;经常半夜一觉醒来,她还点着灯在缝纫机上穿针走线。我的记忆里,她总是不停地咯噔咯噔地踩着缝纫机低头劳作,有时抬头看看我,开心地一笑,用手摸摸我的脸。她的手细长、柔软,一直都是很热乎。母亲的会过日子是出了名的,缝纫机帮她把会过日子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供应的布票有限,几  相似文献   

17.
阿沉 《廉政瞭望》2014,(21):76-76
我的一个朋友,在县城里当公务员,不过也只是最小的那个职位。然而她小时候却是个多才多艺的主。如今,她在这小小办公室坐着,身体是孕育子女后发福的形态。偶尔和同事七嘴八舌地扯些八卦日常.平日里也总要仰人鼻息。但她心里却有个艺术梦并没有泯灭。当初我去她家做客,她兴冲冲地把我拉到一旁卧室。从床底拖出一个纸箱子给我瞧,里面是她从报纸上剪下的图片。水墨画、油画、水粉画、剪纸……各色都有。说到底,她是一名收发室的职员,整天在办公室也不过就是与所有单位里的同事订的报纸打交道.把报纸像邮递员投信箱一样投进一个个小格子里,偶尔多出一些,就进了她的报纸扎里。她捆扎报纸的技术也是一流。  相似文献   

18.
思念母亲     
7月22日,是母亲的忌日。1988年的这一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我常常触景生情,看到街上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总会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想,如果妈还活着该多好。我思念母亲,同时怀有深深的愧疚,愧疚的是没能好好孝敬她。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自然多了一份疼爱。结婚前,我和母亲睡在一个床上,记得每天晚上母亲上床后总会说:"唉,今天又累了一天。"那时我怎么就不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肩,按摩一下劳累的双腿,再说几句让她高兴的话呢?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自作主张报了名插队下乡。母亲知道后说啥也不让我去,她舍不得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农村睡通铺,抡镐头,被风吹,被日晒。可  相似文献   

19.
读《新唐书》至崔玄(日韦)传,不禁为崔的清廉正直叫好,同时也为他的母亲叫好。 崔玄(日韦),历史书上说他做官以清白闻名。武则天长安元年,他做了天官侍郎,也就是主管大小官员任免和考绩的吏部的副长官。于是一般官迷和禄蠹,就争先恐后地来请托送礼,走他的门路。但是崔玄(日韦)处理公事光明磊落,“不受私谒”。就是说,凡是因私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职能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1):8-8
第一次见到张晶.让我颇为意外。 我并没有采访过夏俊峰事件,同事潘则福在事发3年后采访了这个因冲动刺死城管而坐牢的小贩的家庭,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春天,夏俊峰和张晶的儿子夏健强的画来成都参展,我们几个同事便一同前去参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