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用直接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物."前不久,北京市海淀救助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发放《致全体市民公开信》.  相似文献   

2.
乞讨也犯法?     
2003年12月7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送审 稿)》第20条规定:"禁止在车站出入口,车站和列车内乞讨、卖艺、 吸烟、躺卧、擅自销售物品。" 12月15日,苏州市民政局、公安局、城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 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禁止乞丐在 繁华街区乞讨,不听劝阻者将被施以治安处罚。 12月22日,湖南省长沙市救助管理收容站发出《致全体市民 的公开信》:不要直接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 舍金钱,避免爱心被不法分子利用,应当让您 的爱心真心温暖那些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 江苏省公安厅出台了《关于妥善处理大中 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意见》,要求对未满16周 岁的流浪乞讨人员,要一律送儿童福利机构抚 养,流浪乞讨问题严重的城市,可对流浪乞讨 区域、时间范围予以一定限制。 上海市针对地铁乞讨、散发小广告、违规设 摊、卖报等行为的整治行动开始"升级",对违规 者的处罚将从批评教育、经济处罚上升到拘留。  相似文献   

3.
收容遣送制度寿终正寝以后,全国各个城市都纷纷建立了救助管理站,为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免费救助。然而,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却发现,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非但没有明显减少的迹象,反而在急剧增加。来自北京民政部门的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在全市公安机关告知的流浪乞讨人员中,自愿接受救助的仅占15%,而占85%的乞讨人员拒绝救助。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走进救助站呢?这一问题,引起了本刊的极大关注。街头救助遭遇尴尬2005年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上午9时,记者随郑州市救助管理站街头巡回救助服务队展开救助服务。行至郑州市火车站附近,街头乞讨…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公安厅: 你厅《关于收容遣送站关押期是否折抵劳教期的请示》(赣公传发[2001]1206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根据国务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规定,收容遣送是对家居农村流入城市乞讨、城市居民中流浪街头  相似文献   

5.
漫步于繁华都市,总有一些蓬头垢面、衣衫槛褛的乞丐在游荡。只要有城市的繁华,就必然有乞丐的登场。为了头上那片共同的蓝天,国家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至今已有半年多时间,但据各城市救助站的不完全统计,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不足全部求助者的10%,而街头的乞讨群落却在日渐壮大,且真伪难辨——  相似文献   

6.
当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庞大.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是对社会治安和公民和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威胁。不论是公安机关还是政府其他部门都应该积极寻求解决流浪乞讨问题的途径,不断完善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最近被市民热议的深圳市罗湖区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城管人员会因各自管辖区域的流浪乞讨人员没有被"清理"而扣分的实施方案。在这份罗湖区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中,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这一项内容被纳入市容秩序当中。根据这份方案,罗湖区的城市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清理主干道、次干道和其它城市道路的流浪乞讨人员,否则每位城管人员就会被扣除2分、1分或者0.5分,而扣分则会直接影响到城管人员今后的工作发展。在《深圳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看  相似文献   

8.
听闻长沙市政府最近发布的一则有关于治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职责的通知,告诫广大市民不要随意向沿街乞讨者施舍财物.该通知发布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市民纷纷表示该通知公然挑战了友好互助的民间道德,而应当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 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第三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相似文献   

10.
流浪乞讨人员生存权及其实现方式的确认和保障,是我国行政法治研究的重要课题。承认流浪乞讨人员生存权具有公共性,并基于对生存权公共性的认知,从法律规范和制度操作层面对流浪乞讨行为的界限、社会救助机构的强制救助权及救助管理制度做出系统安排,是完善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庄蕾 《法制与社会》2012,(27):167-168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但其立法本身及其在运行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设立“禁讨区”问题的法学思考,现行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立法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完善收容审查的约束规范邓胜文收容审查(以下简称“收审”)作为治安管理措施始于60初年代,其初衷在于归正盲目流入城市而又无职业、生活没有着落的人员和城市居民中流浪乞讨于街头的人员。收审具有一定的社会救济意义。随着形势的变化,收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  相似文献   

13.
于曦乔 《法制与社会》2012,(33):219-220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流浪乞讨人员的大量出现、流浪乞讨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威胁。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或是规制犯罪的流浪乞讨,或是保护流浪乞讨中真正的弱势群体。然而纵观之,随着流浪乞讨儿童现象的日益普遍,对于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则显得非常不足。这便要求我们加快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真正解决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的相关问题,真正把保护流浪乞讨儿童的受教育权的问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收容审查的研究裴苍龄收容审查原本是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管理中采取的一种措施。其内容是将盲目流入城市而又无职无业、生活没有着落的人员和城市居民中流浪、乞讨于街头的人员收容起来,通过简单的调查了解,然后分别不同情况,或安排于农场就业,或遣返其回户籍所在...  相似文献   

15.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新的救助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的困境,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甄别工作。这是救助管理的前提,也是救助管理发挥良好社会效果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目前在流浪乞讨人员甄别过程中的困境和原因分析,试图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确立的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至今暴露出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救助办法》在制定原则和具体制度上具有先天的立法缺陷。本文认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必须合理定位其功能和救助对象,既要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利,又要强调流浪乞讨人员本身应承担的法定义务;既要保证救助站作为救助主体的服务性职责的履行,又要赋予救助站和相关部门一定的管理职权以保证救助工作顺利进行;既要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关怀和照顾,又要对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处,以此平衡各方的权利(权力)和义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7.
城市乞讨现象近年来备受关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近一两年,越来越多的假冒乞讨者们混进乞讨大军,利用了人们的善良,滥用了市民的同情。一些城市中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分工合作的乞讨团体,它们由头目把持,胁迫一些老人与流浪儿童向路人进行强行乞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许一君 《法制与社会》2013,(22):189-190,199
北京地区流浪乞讨现象十分引人注目,这次调查发现64.8的受访者认为经常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海淀区居民对于流浪乞讨现象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绝大多数人有过施舍的行为,而且金额适中。对于不同类别的流浪乞讨人员,海淀区居民显现出不同的施舍意愿,对残疾乞讨者施舍意愿最高,对健全且有劳动能力的乞讨者施舍意愿最低。影响海淀区居民对流浪乞讨人员施舍行为的因素有特定情境作用、施舍意愿、性别、宗教信仰、年龄、收入。而最终和施舍水平无关的个人特征因素是出生地(城镇/农村)和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宁嘉璧 《检察风云》2005,(18):62-63
自2003年8月1日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否减少?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该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施行两周年之际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路新百广场至北国商城繁华商业区进行调查,发现仍有不少流浪乞讨人员在沿街乞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不仅检验着一个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而且也检验着当地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20.
法制信息     
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 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已经实施 了,按其规定,那些生活无着落的流浪者 及乞讨人员可以向救助站求助。但是,笔 者发现,在辽宁大连的许多繁华地区,仍 可看到乞讨者的身影。 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些在天 桥、闹市中乞讨的失学少年、外地残疾 人、卖艺者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流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