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子祠是后人为纪念宋代大儒朱熹而建造的祠庙。由于朱子学(闽学)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官学,朱熹去世后,各地建立朱子祠纪念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明清时期,随着闽学在台湾的传播,朱子祠也移植台湾。朱子祠又称朱文公祠,17世纪中叶,台湾就已经有朱子祠,这与台湾的汉化教育是分不开的。台南孔庙是台湾最早、规模最大的孔庙,被称为“全台首学”,主要建筑有大成坊、大成殿等。大成殿内奉祀孔子及颜回、曾参等四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的大无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的大无畏精神罗敏中当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首推毛泽东。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可以看出湖湘文化的深刻印记,包括他的湘音,包括他的饮食,更包括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早年的毛泽东,是一个传统的爱...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文化巨匠。在他伟大的一生中,科学地论述了文化软实力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为科学指导文化软实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既重视狭义意义上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精心指导文化事业建设;又重视广义意义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从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率先垂范为建设先进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等方面,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在指导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开山人物。对中西文化理论的比较研究,对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以及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憧憬与探求,几乎成为他一生的事业。梁漱溟的文化思想集中体现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和《人心与人生》等著作中,其文化思想的理论建构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前期文化思想以佛教唯识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等为基础,后期文化思想则主要以他自己形成的道德哲学为基础。梁漱溟一生的文化思想多变,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其思想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晋 《湖湘论坛》2002,15(2):4-7
一、在革命与文化的互动中走上新型文化之路毛泽东是带着五四运动前后接受的文化资源,所融炼的文化品格,走进革命队伍的。在1921年以前,他有自己的文化实践和文化观点,但严格说来,这些都还不是他后来所追求和认可的新型文化。当马克思主义学说加上俄国革命道路,被五四的先进群体选择之后,即为中国先进文化创造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性转变。但是,这种转变还只是开端。具体而丰富的新型文化的出现,必须有待于革命实践的深化,有待于理论思考的丰富,有待于文化活动的具体开展,有待于文化产品的大量出现。毛泽东关于新型文化的思考和…  相似文献   

6.
亦杰 《公民导刊》2011,(7):55-55
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聊,扯到了知识与文化的关系。有的说,有知识必定有文化,比如比尔·盖茨,是计算机大王,有知识;他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捐给慈善事业,有文化。有的说,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比如湖南郴州原市委书记,以“儒雅”著称,写得一手好文章,不能说他没有知识,但他任职七年.吞噬三千万元,绝对没有文化。还有的说,知识浅薄的人,不一定没有文化,比如,汶川大地震中,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辉煌的业绩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展开的,他的一切实践活动和理论思维都离不开中国文化这个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正是对中国文化的精髓--实学原典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才构建起他恢弘的理论体系,才起了从理论的继承与超越,才构建起他恢弘的理论体系,才架起了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成功桥梁。实学作为一种文化命脉,始终贯穿在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中,是邓小平理论思维的起点和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
田迪  韩升 《长白学刊》2023,(5):149-156
文化认同是消弭文化冲突、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键。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包容多元的基础上生成的价值共识,它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平等性,承认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主张文化间的和谐共生,其本身就是最深层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当前,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面临着文化相对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文明冲突论等文化困境。为此,我们应在顺应世界文明进步趋势的前提下,从增强自我文化认同、深化他者文化认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入手加以破解,以助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  相似文献   

9.
刘义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思考最多的是把孔孟儒学、道家学说和五行循环学说等理念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医院管理中来,“半部论语构建现代医院文化”。他认为,医学就是人学,医院既是医疗服务机构和科研教学机构,同时又是现代文明的窗口。他提出了用“仁者爱人”的理念构建医院服务文化,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医院管理文化,用“中庸和谐”的理念构建医院关系文化,用“宽人律己”的理念构建自身修养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李佑新 《求索》2007,(12):43-45
毛泽东在党内为什么能够率先提出并杰出地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问题?这无疑与他的文化性格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一文化性格主要是他青年时期在湘学务实学风的熏陶下形成的。湘学的务实学风极为突出而且源远流长,在所有地域性文化传统中无有出其右者。青年毛泽东就学于湖南第一师范,深受其影响,形成了他注重实践和实际、实事求是以及注重研究国情的文化性格,这使得他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能够独具卓识地提出并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孔子之惑     
孔子之惑桑林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的儒教文化思想是我国沿袭厂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的上流。他智慧和理性的思维构架对中的乃至全人类近1/4人口的文化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比较人类其他思想教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像耶稣、...  相似文献   

12.
赵辉出生于60年代,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1987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对其理解并不深刻的赵辉到美国学习电机工程,10年间他基本上放弃的专业,改行搞了摄影,就是从在美国的生活开始,他对中国文化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悟:在拍照片的过程中,对西文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摄影这门技术的起源在西方。”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经历和认识,因为它使一个人跨越了两种文化。意识到不同的文化,有其特有的发生背景和氛围,它们可以相互影响,但很难相互取代,他认为:中国人的形象、气质与传统中国风格时装的色调、线条有一种内在的…  相似文献   

13.
刘成才 《长江论坛》2010,(1):69-72,77
周作人悲观的一生来源于他的“历史循环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他的“历史循环论”,一是传统文化的浸淫;二是西方文化的感染;三是残酷现实的棒喝。这种“历史循环论”影响了周作人的生活态度,使他产生了“历史悲观论”,并对历史进步论和中国进行的历史变革产生了怀疑,从而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  相似文献   

14.
孔子之惑     
孔子之惑桑林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的儒教文化思想是我国沿袭二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他智慧和理性的思维构架对中国乃至全人类近1/4人口的文化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比较人类其他思想教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像耶...  相似文献   

15.
汪舟  徐波 《台声》2002,(7):23-25
他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衣着朴素,学究模样。在讲台上,无论是面对几十人的小课堂,还是面对几百人上千人的大会场,他总是满怀激情地讲先秦哲学,讲中国文化,讲台湾历史,讲两岸关系;在空闲时,他喜欢约三五个朋友,点几样小菜,喝几杯白酒,依旧是满怀激情地讲先秦哲学,讲中国文化,讲台湾历史,讲两岸关系。说到得意处,他会发出一阵天真的大笑……他的学识,他的激情,他的笑声,常常感染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他就是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我聆听过他的演讲,编辑过他的文章,也和他喝过酒,算起来应是多年的朋友了。…  相似文献   

16.
自1995年底当选为许昌县副县长后,焦保军已度过了4个春秋。4年来,他俯身于自己的工作,从不标榜炫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所创造的突出业绩却使他的名字永远刻在了许昌县80万百姓心中。许昌县是全国农村文化大院的发源地和全省文化大院建设的先进典型。1986年,县委从一个村支部利用文化室,组织村民自我教育、自娱自乐、交流感情、凝聚民心,使村里由乱到治中受到启示,认识到发展农村文化大院是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促进农村稳定和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便因势利导,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活动。目前,全县…  相似文献   

17.
徐笑笑 《前沿》2013,(4):129-131,160
本文用纵向历史溯源和横向文化辨析的方法考察毛姆的中国游记,在欧洲文学的中国书写史中去阐释毛姆与中国的关系,他是透过历史在说话,每一种中国观点都可找到其历史来源。他生活和写作的时代是东西方国际关系异常紧密,文化间认知与交流逐渐繁荣的时代,他对中国的描绘与观点既有积极的对话,又存在悲观的误解,这与中西文化的交流史、世界局势变动中的国际关系、文人的精神诉求都有联系。他的中国游记是历史性、时代性与个性交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叶俊莉 《求索》2013,(9):156-158
来自四川凉山大山深入的罗庆春(彝名阿库乌雾)是少有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齐头并进且成果丰厚的当代少数民族诗人、学者。他借鉴了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研究方法。以民族文化的研究视角,力图通过对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的研究,审视诗人与民族文化的契合,探寻民族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关联,探索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庆春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作为他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开拓了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理论的研究视野.而且对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研究的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体意识下的文化世俗化谢维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特约撰稿人)翻开晚报或周末的流行金曲排行榜,人们总是发现那些位居前列或久居不下的歌曲和歌星是港台的“包装品”。据北京团市委和北京青年研究会的一项调查透露,被调查对象的70%在比较喜欢的五名歌星中填写的是清一色的港台歌星,其喜欢的曲目也是港台流行歌曲排在第一位,对待电视和电影上的态度也基本相同。港台文化为何在大陆有如此看好的市场?或者说,大陆青年为何如此热衷于港台文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不仅有“包装”、经济上的发达而形成的“连带效应”等因素,现代社会中青年的主体意识与文化的世俗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主体意识的基本特点是自主、自立和自律。具有这样一种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是生活的“局外人”或“旁观者”,他,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参与、介入到生活之中;他总是要进行选择,在选择中表现他的参与,并通过选择而介入。也正是由于现实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客观需求,文化的世俗化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文化的世俗化指的是,文化已不是过去某种身份的象征,或高高在上的欣赏对象,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世俗的文化允许并鼓励人们的参与和介入,它本身也显得那么平常和普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辜鸿铭是一位奇特人物。他早年在许多西方国家游历,西方文化滥熟于胸,后来却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极力维护中国传统纲常著名。民国都十年了,他还留着辫子,穿着中式大褂在北大授课,这就使他的“遗老”身份愈加突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