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原有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问题与成因 我国原有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人缺位现象,即国有资产产权缺乏人格化的具体代表者,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在具体的管理与运营中一旦受到严重损失时,一切损失自然要由国家来承担;其次,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与市场经济自主经营不相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有自主经营权,而我国原有的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合一,企业不可能有自主经营权;冉次,国有资产大最流失较为普遍,甚至很严重,并且屡禁不止。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资…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尤其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以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为表现形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触目惊心,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新时期国有资产监管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应当以国有企业为中心,以知识产权的确认、评估、作价为途径,围绕着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的监管保护体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绪国 《中国监察》2008,(14):38-39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国企反腐倡廉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必须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推动反腐倡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建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已经成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国有产权交易监管的制度性要求。笔者认为要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需要了解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近年来,不少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盘活了国有资产,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少数企业领导人借企业改制之机进行职务犯罪,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分析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权转让…  相似文献   

5.
1999年8月份,江泽民主席在东北主持召开的八省区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指出,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不仅要管好用好而且要使其保值和增值。作为担负着反贪防腐重任的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有责任与义务对国有资产流失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原因1.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不法行为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企业改制必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李成林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已初具规模,显示了勃勃生机,但在这场深刻的改革中,也暴露了诸多违法现象。问题之一即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也相当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合法的分配形式流失。...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的法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重.点和关键,是企业的资本化经营。《公司法》在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引进了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的法律概念,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企业"国有国营"的模式。由于企业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多层次性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多元化,在法律上产生了"企业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法律拟制"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法律拟制"两个理论问题。投资主体的法律拟制,通过真正主体、名义主体、受权主体和拟制主体来展现,为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法律结构的创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法律拟制,通过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产权的联系与区别来展现,从而把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这一经济学概念法律化了。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在投资主体的法律拟制和产权的法律拟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必要的法律原则,其中特别要强调资本经营拟制与生产经营拟制分立的原则,做到"权责明确"。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的低效运行和流失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出现失误、失职,甚至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用职务之便,侵害国有资产权益,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那么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管理,怎样建立一套有效的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监控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我们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企业经营者在缺乏监控激励机制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我们知道国有资产的管理基础是每一个企业,企业中生产经营的核心是经营…  相似文献   

9.
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国有企业中,发生了一些腐败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或监督乏力,这些"蛀虫""鲸吞"国家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搞跨一个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现代企业中的有效监督机制,有效地防止国有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已成为我们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国有企业监督机制问题谈一点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张国炎隋海军如何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如何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这仍然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一...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竞业禁止法律制度不完善加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某些国有企业高管人员便利用“一家两制”的贪腐模式和竞业禁止的局限性进行违法利益输送.本文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要求和法律实践问题,认为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过度干预高管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但也要对其竞业禁止行为进行监管,这样才有利于维护我国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和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赵林 《法制与社会》2013,(35):273-274
土地在流转的过程中,由于种植粮食作物与农业生产形式存在巨大的比较效益差距,由此产生土地非粮化问题。非粮化现象的出现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有法律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只有综合舆论宣传、经济调控、法律监管才能使土地经营权流转中非粮化问题得到很好的监测和解决,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保护国有企业经营权是当前行政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竞争中,国营大中型企业原本有着明显优势,但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的问题导致国营企业在充分享有和自主行使经营权方面远远不如其他企业,由此严重影响了国营企业活力和优越性的发挥。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和国营工业企业法曾较早就确立和  相似文献   

14.
李红川 《中国监察》2010,(17):50-50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接受出资人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有企业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要求,建立了企业经营绩效评价考核的相关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国有企业的整体情况看,工作发展还不平衡,评价考核还不到位,甚至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认真分析国有企业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察》2009,(17):28-29
近年来,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国有企业中的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要建立健全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章迪诚 《中国监察》2008,(19):40-41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首次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由过去的“国营企业”改称为“国有企业”。这是对国有企业认识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由过去的国有国营,转变为国家所有、企业自主经营。1993年11月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自此.国有企业改革由在维持原有制度框架不变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的制度改进时期,转入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制度框桨的制度创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改革,是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为主体。以企业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据国有资产统计局的数字,从1982年至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平均每天流失1.3亿元。近5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推动,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入场交易等现象不断出现,虽然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不少规定和政策以遏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但5年来的事实表明,每天仍有1个亿的国有资产在流失。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及检讨(一)“两权分离”理论没有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给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与此同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做到保值增值,防止其流失,是党和政府、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大问题。笔者根据厦门市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特别是查处案件中发现的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违法犯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l、国有企业在向股份转制过程中,有的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还兼下属子公司总经理,大权独揽…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与之相适应,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也在经历着行政机关附属物的地位,向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而向成为真正独立的企业法人转变。要搞活国有企业,就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目前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职务犯罪现象频繁出现,与一般职务犯罪相比,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务犯罪表现得更加疯狂贪婪,因此,要予以严厉惩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给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但是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南于客观体制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铁路企业改制、合资、购并等产权转移过程中极易造成大量周有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快铁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健全各种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铁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