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6年夏秋,先是在北京、继而在全国爆发了一场凶猛异常的“红卫兵运动”。这场运动,是在这年8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之后,将“文化大革命”进一步推向全国的开端。 此时在党中央领导机构内部,已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惊异的变化:首先,由于中央领导核心的调整,在全会上受到批判的刘少奇、邓小平都已“靠边站”,原来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中央书记处也已基本停止了活动。不久,经毛泽东同意,又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碰头会,将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文革小组合二为一,讨论党政业务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碰头会一般由周恩来主持。这样,周恩来便在实际上开始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周恩来这时所面临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持续达数月之久的“红卫兵运动”。  相似文献   

2.
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和“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成为“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重大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败,从而为结束这场运动“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一次纠正极‘左’错误的转机”。1973年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由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的工作有所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但是,这次大会却错失了结束“文革”和“左”倾错误的绝好时机,最终也只能是一次“十分仓促和草率的”、  相似文献   

3.
《党史天地》2009,(6):55-55
“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5月开始的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运动中,周恩来、李先念等同“左”倾错误、特别是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态度□陈扬勇关于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态度,是学术界在周恩来研究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拟就“文化大革命”前期(即九大以前)周恩来对“文革”的认识和态度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前辈与同人。笔者...  相似文献   

5.
李先念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历了10年的非常岁月。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极大努力,也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造反派炮轰李先念,周恩来为他解围1966年,当波及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曾经对“文化大革命”抱着这样的认识: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亲自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20世纪最伟大、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周恩来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但是,由于他在“文化大革命”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使一些人对他产生了误解。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笔者认为,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所作所为,不是他胆小怕事、软弱可欺;也不是他盲目愚忠、推波助澜;更不是他留恋名位、明哲保身。要探讨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历史作为,必须从他在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政治家品格中寻求答案。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是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是我党历史上发生的一次严重的“左”倾错误。这个“左”倾错误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给全面清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创造了条件。一九七七年八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是,当时由于党对全面清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的思想准备不够,特别是当时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在指导思想上还继续犯“左”的错误,以致这次大会没能做到  相似文献   

8.
“林彪事件”后,围绕“批林”问题,在党内形成了两种意见/毛泽东提醒政治局,要注意抓路线,抓上层建筑,要抓意识形态“林彪事件”后,围绕“批林”问题,在党内形成了两种意见。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意见是:批判极左思潮,在各条战线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江青一伙所代表的是靠极左  相似文献   

9.
人们大多数知道1975年邓小平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的整顿,而很少谈到1972年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整顿。从1971年底开始,1972年重点实施,延续到1973年的整顿,是我们党内出现的第一次试图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尝试。它为1975年整顿奠定了基础。由于指导这次整顿的基本精神是1972年公开提出的,主要方针、办法也是在1972年出台的,我们权且称它为1972年整顿。 一、艰难的起步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人们对“文化大革命”一系列的错误做法更抱怀疑态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毛泽东发动的这场运动对与不对发生疑问。周恩来在经历了数年“文化大革命”后,尤其在林彪事件后,对“文革”以来的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 由于时代,环境的局限,周恩来虽然没有公开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后期,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开始纠正各个领域中“左”的错误。在对外经济工作方面,他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明确提出要学习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这不但对当时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1.
“红卫兵运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卫兵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发生的一场青少年运动。它以中学和高校的学生为主体,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主要武器,在造成打倒一切,全面混乱这幕历史性的社会悲剧中,是推行“左”倾错误的粗暴工具,在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文化大革命”的定论,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但是,在整党中,有的人仍然千方百计地对自己在“文革”中的错误进行辩解,他们祭起的法宝之一就叫做  相似文献   

13.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对“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毛泽东所犯错误无疑是严重的,而且终身也未能彻底纠正这一根本性的错误。但是,10年之中,他对这场错误运动的认识,也并非一成不变,他一直在反复思考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他既坚持了总体上的错误方针,又局部上改正了一些已经察觉到的错误,并试图纠正另一些错误,客观上为党和国家在以后纠正“文革”根本性错误准备了条件。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这10年中,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正"批林批孔"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席卷全国范围的一场批判林彪、孔丘为主题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最后以失败告终。1974年初席卷全国的"批林批孔"运动在闽北开展后,给闽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通过对这场错误的政治运动进行历史回顾与反思,对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批林批孔"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5.
“九一三”事件后,林彪集团的覆灭在客观上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使得有可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内的健康力量,同江青集团在这一时期,围绕着坚持还是纠正“文革”的错误,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教育革命”问题成为这个时期斗争的一个焦点。 “九一三”事件前周恩来发动教育调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和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争,是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这种抗争,比较公开和集中的就有十次。第一次抗争是拟定和下发《二月提纲》。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的这次抗争,本来试图对思想文化领域越来越凶的批判运动加以限制,但其结果却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5年底掀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是由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海瑞罢官〉》一文引起的。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江青背着中央政…  相似文献   

17.
王慧 《唯实》2001,(12):69-71
周恩来总理卓越的领导艺术举世闻名。在“文化大革命”的狂涛骇浪中 ,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面对林彪、“四人帮”打着“革命”的旗号对国民经济的蓄意破坏 ,他挺身而出 ,苦撑危局 ,以大无畏的气概与英勇斗争的精神 ,运用高超的斗争技巧 ,不断适时地变换斗争方式 ,竭力维持和促进经济工作 ,体现了他独特的领导艺术才能。一、取得支持 ,灵活指挥196 6年 5月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 ,打乱了我国经济工作的正常秩序。正倾其全力于国民经济运筹帷幄之中的周恩来 ,十分担心这场来势凶猛的“革命”会扰乱经济建设 ,给全国人民带来灭顶之灾。但…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大力推行极左路线,不仅思想、政治是非被严重颠倒,而且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正常秩序也都被严重搞乱。因此,“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①成了力图扭转“文化大革命”混乱局面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呼声。 但是,在毛泽东全局上仍坚持“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历史条件下,公开否定“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43-43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他后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从江西“牛棚”里回到北京.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的工作。他在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20.
《求实》1981,(Z2)
这一部分,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及其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实事求是地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着重讲了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讲“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第二个问题是讲“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过程;第三个问题是讲毛泽东同志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第四个问题是讲党和人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第五个问题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所以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