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区划变更的话题,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讨论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从行政区划变更的内在原因出发,强调区域经济学角度考察的必然性,分析了区域经济学视角观察行政区划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在总结区域经济学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我国行政区划变更的区域经济学取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现状及改革构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简述了我国目前行政区划 ,尤其是地级行政建制的状况 ,分析了几种行政区划改革措施的得与失 ,并提出了实现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体系目标的改革方案 ,认为采取一步到位的市县脱钩、撤消地级建制等省 (区 )直接管县 (市 )的措施 ,是解决当前行政区划问题的关键 ,也是实现《宪法》规定的省县乡三级建制的行政区划基本体系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目前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历史上我国行政区划层级的历史变迁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加审慎、理性地看待和推行当前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本文在对历史上不同时期行政区划层级的历史变迁脉络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历史上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动因、利弊、阻滞因素、路径选择等,希冀为当前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以2004-2005年中国22个省区相关的经济增长和行政区划特征数据,实证分析了现行(地区、县)行政区划规模和结构(行政中心城市设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现行(地区、县)行政区划的数量(规模)与经济增长呈较弱的反向变化关系;中心城市的财政支出与整个区域的人均GDP呈倒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结果支持目前的改革趋向,即减少地级层级的行政区划规模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行政区划改革:视角、路径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认为,当前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的讨论,因急于开药方,而模糊了行政区划改革背后的逻辑。为此,本文在梳理现有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从视角、路径两个层面,剖析行政区划改革背后的逻辑。本文认为当前行政区划改革的探讨主要有两种视角,即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的视角,视角不同行政区划改革路径也不同,并对相应行政区划改革方案进行了针对性评价。最后,本文指出,要更科学地探讨行政区划改革,必须把握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卫胜  王友莲 《学理论》2012,(13):134-135
中国历朝都把行政区划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手段。目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行政体制改革已成为重点突破的领域,而地方行政层级调整则是这一重点突破领域的核心内容。明代凤阳行政区划改置的经验,特别是通过行政区划的变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凤阳与蚌埠同城化进程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乡镇与街道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其设置与调整关乎基层城乡治理。基层行政区划的城乡二元制度与城市发展特征产生了一定矛盾。北京市在基层行政区划设置与调整方面进行了尝试与创新,在乡镇政府的基础上设置地区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城乡结合部区域进行管理,为基层行政区划的设置与调整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适应城市化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基层行政区划设置标准和边界调整适应城市化,以及适当打破城乡分割是基层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瞭望》2010,(34)
<正> "行政区划的调整,说穿了,就是区域地方利益的调整、地方权力的划分"。在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眼中,行政区划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涉及地方权、责重新划分的重大问题,以及与此相伴随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财税运行、干部管理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必须积极、审慎而行。  相似文献   

9.
杨宇泽  叶林 《行政论坛》2023,(1):61-68+2
近年来,尺度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城市治理议题包括行政区划调整的研究之中。基于对尺度概念的多重本体论认识,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尺度重构同时存在作为规则、实践与理念的三维面向。不同维度的尺度重构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其中的复杂互动对行政区划调整的现实进程和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在此框架下从微观层面剖析尺度重构不同维度的表征及其差异,并对其中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深化对行政区划调整运作逻辑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尺度重构理论体系,推动其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协调区域内各行政区划利益冲突和各自为政问题已显得十分重要.重新调整行政区划的想法不切实际,定期协商机制及成立共同协调机构的协调方式效果不佳,必须用法制手段来协调.而在法制协调手段中,区域行政立法的形式是最佳选择.要通过完善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方式,明确区域行政立法是发挥地方立法积极性的另一种合法形式,明确区域行政立法的主体、可协作的权限和范围,规定行政立法具体程序,解决其法律渊源和位阶问题,理顺立法审查监督合同制等.  相似文献   

11.
市管县(市)体制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市管县的由来,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市管县体制的合理性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我国省级政区现状特征及其改革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了我国省际政区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跨省区域治理”是在现有行政区划与行政管理体制下实现我国省级政区改革的理性选择。基于此一认识,作者提出了我国跨省区域治理的基本方略,主要包括:理念更新、横向合作、区域市场、跨界组织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行政区划是国家划分和配置国家权力与地方各级政府职能的基础,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活动,意义十分重大.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和不适应特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理论为依据,从价值的,制度的,技术的层面出发,对信息社会于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诉求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适应信患社会的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的构建作出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共实施撤县改区7件,是全国撤县(县级市)改区数量最多的城市。调查研究重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实施效果,对于摸清中西部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在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重庆市撤县改区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发展战略转型和发展水平提升两个层次七大方面。结合效果评估和问题分析,提出了两个方面、六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江苏省金坛市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组成专门课题组,就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进行了调查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城市群文化的发展既面临着行政区划分割、协调机制缺乏、管理主体分散等一般问题,还存在着思想认识浅显、整体战略缺乏、开发急功近利、合理创新不足等特殊问题。促进城市群文化的发展要在国家主导、政府引导下,发挥各城市、各阶层整体合力,促使文化发展在布局上,从自然、自发状态的局部合理性走向战略性、全局性、功能性的文化空间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升,行政区划频繁调整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受地方政府利益和体制等因素影响,行政区划调整容易出现许多偏差,如价值标准不全面,运作方式不规范,目标和效果有偏差等,地级市为中心的扩张就是典型代表.优化行政区划调整应该坚持“综合”、“平衡”、“科学”、“法制”、“平稳”等基本标准,坚持整体利益至上,加强顶层设计;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规范管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流域治理思想可归结为“流域性”系统治理、“跨流域”平衡治理、“多行政区”联合治理.即:流域治理要尊重流域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系统治理,做到“自然-生态-社会”的统筹兼顾;不同流域之间、同一流域干支流之间的“跨流域”的“引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打破地方行政分割、从流域大局出发,进行“多行政区”联合治理.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目前的流域治理中,必须确立流域系统意识、打破地方行政区划、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9.
杨富晓 《学理论》2013,(6):23-24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制度。每个国家都依据各自国情选择行政区划制度。历经二十年的探索与改革,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得到很大的发展与完善。俄罗斯行政区划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行政区划改革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制度设计是省域地震应急联动协同的前提,应当遵循分期、分级、分类和分层的原则进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区域联动制度和部门联动制度.前者以行政区划为主体构成要素,以现行的行政层级设置为建构框架,其目的是实现相同行政级别的一级政府间的协同合作;后者则是相同行政级别地震部门之间的联动,包括同一行政区划内的地震部门和跨行政区划的地震部门;依据应急分期不同,这些部门联动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